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2.
3.
描述了准晶结构研究状况, 提出了具有5次对称性的准晶结构模型, 包括正二十面体与正十二面体共轭生成的准晶结构模型和Al-Cu-Li共轭生成的大块准晶结构模型; 讨论了二维准晶的基本特征、二维准晶胞选取, 提出了具有8、10、12次对称性的二维准晶结构模型; 探讨了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结构模型, 分别给出了多重分数维表征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获得了重要进展,其中白云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岩。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主要为泥晶结构,白云石晶间孔广泛发育,孔径多小于1μm。泥晶白云岩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4.5‰~0.2‰,平均值为-2.4‰,相对于典型湖相碳酸盐岩偏负,反映了周缘辫状三角洲供给富含轻碳的地表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白云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且湖水中的溶解碳部分来源于有机质氧化解体产生的CO2,通过改变湖水中溶解碳的碳同位素组成从而间接影响了湖相白云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泥晶白云岩的δ18OPDB值变化范围为-6.1‰~0.4‰,平均值为-2.6‰,相对于典型湖相碳酸盐岩偏正,明显受咸化湖沉积环境影响。碳氧同位素相关关系投点图及其计算出的盐度、温度数据反映了泥晶白云岩是在准同生阶段、半开放-半封闭的咸化环境下、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由方解石交代而成的低温白云岩,这类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在区域上分布较广,且孔径极小的白云石晶间孔抗压实能力强,这一重要发现无论是平面展布上还是纵向深度上均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矿物学报》1995年第4期发表了何宏平的“天然烧变高岭石中水铝英石发现”一文。该文用核磁共振谱中-79.0×10-6附近的谱峰,认为该信号来自水铝英石,而不是来自Al-Si尖晶石。这种说法较合理,因刘长龄早就阐明偏岭石在成岩阶段由水铝英石变来。但是我们不同意“天然煤烧变高岭石经后期水化作用变成水铝英石”的观点,而主张“水铝英石是沼泽相原生沉积的;在成岩作用中转变为偏岭石不是煤烧的,有一些理化性质与变高岭石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刘长龄  陈新邦 《沉积学报》1997,15(4):165-168
《矿物学报》1995年第4期发表了何宏平的“天然烧变高岭石中水铝英石发现”一文。该文用核磁共振谱中-79.0×10-6附近的谱峰,认为该信号来自水铝英石,而不是来自Al-Si尖晶石。这种说法较合理,因刘长龄早就阐明偏岭石在成岩阶段由水铝英石变来。但是我们不同意“天然煤烧变高岭石经后期水化作用变成水铝英石”的观点,而主张“水铝英石是沼泽相原生沉积的;在成岩作用中转变为偏岭石不是煤烧的,有一些理化性质与变高岭石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变晶、激波变晶和外空变晶都是原来晶体结构被不同地质作用所破坏的矿物.变晶由放射性衰变的α粒子和反冲核造成.激波变晶显示激波导致的位错、相变和分解反应等独特特征.外空变晶是在地球外部空间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形成非晶质.  相似文献   

8.
柴西地区始新统湖相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其中白云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岩石学、结构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证了柴西地区两种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及特征:一种是数量较少的原生生物成因的藻云岩,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其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充分显示了其微生物成因特征,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另一种为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准同生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均含有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由周缘辫状三角洲带来的碎屑物质与其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Fe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942%,Mn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52%,明显低于热液白云岩,且富含SiO2和Al2O3,充分显示其准同生交代成因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泥晶白云岩微量元素蜘蛛网图较为离散,表明了混积的湖相白云岩的物质来源的多样性,其∑REE平均值小于平均上地壳∑REE值(146.37×10-6),但远大于球粒陨石∑REE值(2.56×10-6),且不具有Eu负异常。碳同位素负偏移主要受其自储的有机质氧化解体产生的CO2和周缘辫状三角洲供给的地表水影响,增加了其轻碳组分;氧同位素发生正偏移主要受咸化湖盆沉积环境影响,蒸发作用使得湖水δ18O增加,虽然周缘河流水系能带来部分轻氧组分,但收效甚微。这揭示了准同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与热液造成氧同位素偏负截然相反。泥晶白云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弥散性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形成“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主要原因,这类孔隙抗压实能力强,为研究区最好的油气储集体。这一研究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深层致密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7年8月王宁等报道具有八次对称轴准晶的高分辨图象,呈现出正八边形相嵌的图案。本文认为从配位多面体理论上对八次对称存在的可能性加以研究是有必要的,为此提出了具有十次配位的等腰三角十六面体和一系列带帽反棱柱,精确地求出了这些十六面体的顶点间的夹角、棱长和晶面法线与四次轴间的夹角等几何参数,作为应用对于Cr—V—Ni—Si八次对称准晶,设Ni原子(简称原子A)位于多面体中心,而V,Cr,Si原子(简称原子B)位于顶点上,原子A和B之半径分别为1.24(?)和1.32(?),间隙0≤(?)(?)≤0.6(?).则:(1)若原子A和B按等腰三角十六面体配位且A,B的键长为(2.56+δ)(?),则原子B间的键长为1.08(2.56+δ)(?)或1.29(2.56+δ)(?);(2)若原子A和B按带帽反棱柱配位且呈“紧密堆积”,则原子A和B之间的键长为(2.56+δ)(?)或(2.56+δ)(0.511+(0.261+[0.08/(2.56+δ)]n)1/2(?)  相似文献   

10.
晶洞奇观     
贵州省晴隆锑矿,近几年在坑道掘进中,连续发现了几十巨大的后生晶洞。一种叫“矿花洞”;一种是石膏晶洞。洞中方解石或石膏晶簇琳瑯满目,异采多姿,奇“花”异石,装饰其间。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大自然最观。  相似文献   

11.
应该把有关准晶体的研究纳入晶体学领域,扩大晶体学的内容与涵义。作者把含有五次对称的准晶体的点群与单形作了推导,与经典结晶学相比,增加了14种新点群和24种新单形。此外,作者根据准晶态的构筑原理,又推导出4种准晶格。  相似文献   

12.
1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成因类型及晶体化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I/S)分布极为广泛,根据大量资料,提出了I/S的成因及晶体化学分类。按其成因分为三类:成岩型、风化型、火山热液型;按其晶体化学性质分为完全无序型、部分有序型及准晶态型。讨论了各成因类型I/S的晶体化学特点,认为产出于P/T界线层粘土中的I/S具二维晶格一维准晶格。探讨了I/S与烃类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晶体的原子构造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二十面体原理是指大小相近的原子形成孤立的十二次配位体时,二十面体配位形式在能量上最有利。黄金中值原理是指在准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符合黄金中值律。这两个原理适用于由少量原子构成的体系,也适用于某些生物的结构。运用这两个原理于准晶体微粒,我们获得了最简单的准晶体结构模型。此模型可以解释Al-Mn准晶体的高分辨图的所有细节。此模型与Hiraga模型以及Bursill和彭菊琳模型都不相同。在此模型中Al_(12)Mn二十面体不是共棱的。这一模型具有分数维结构的待征,因此称之为准晶体的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吴兴征  王瑞凯  辛军霞 《岩土力学》2020,41(6):2070-2080
针对特定场地下土工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近年发展的几何可靠性方法计算了多种构筑物的可靠度指标。考虑同一场地下的钻孔灌注桩、抗浮锚杆和CFG桩单桩加载变形测试曲线的离散性,各曲线回归参数呈现差异并可作为随机变量,进而探讨了各曲线回归参数间的相关性及联合分布特性。基于这些回归参数的联合发散概率密度等值线,即随机变量刚好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状态,该几何可靠性算法可在随机变量的原始空间求得土工构筑物的可靠度指标。通过比对该几何可靠度指标与常规的一次可靠性算法成果,验证了该几何可靠性计算技术的可行性。计算表明,几何可靠性评价模型实施简便,易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16.
刘振坤  吴胜和  王晖 《地质与资源》2012,21(3):337-340,325
利用卫星照片测量了全球27个典型现代曲流河点坝的规模参数,对曲流河点坝的沉积特征参数进行了半定量到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曲流河点坝的长度、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探讨了应用于曲流河相储层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彭志忠 《地质科学》1986,(2):134-137
五次对称和准晶态的发现(Shechtmen,1984)不仅是结晶学的新阶段,对包括地质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将产生深远影响(彭志忠,1985)。在准晶体结构中,配位二十面体作长程定向有序,但无平移有序。作者(1985)探讨了准晶体的构筑原理,认为,在准晶体的结构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of symmetry ele ments and the single forms of crystals is very system atic in classical crystallography. Shechtman et al.( 1984 ) reported the existence of a metallic solidwhich diffracted electro…  相似文献   

19.
肖序刚 《矿物学报》1998,18(4):496-508
本文提出一个既具有五次旋转的20面体点群(Ih,5m3)也显示由5个共轭立方格子表征的三维平移周期性的几何构型──正12面体框架构型(RDFC)所对20面体相原子结构进行了诠释,同时也诠释了1981年发现的20面体相(Ⅰ相)的电子衍射图(EDPs)和高分辨电子显微象。  相似文献   

20.
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前陆盆地逆冲带中发育两种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下伏断层和上覆褶皱之间的角度参数存在的函数关系,可以对自然构造横剖面的构造解释进行检验。由于在时间地震剖面下的构造图形由于产生变形而与实际的自然构造有一定的偏差,这会影响几何学模型检验的有效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校正。通过地震速度谱将时问地震剖面转化为深度地震剖面,然后利用几何学关系对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剖面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