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的是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平衡系统面临崩溃,将迎来世界末日.影片的结局是一小部分幸存的人借助方舟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影片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都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古植被与再造山川秀美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要想恢复秀美的山川,主要在于恢复被人类严重破坏的原始植被.黄土高原的原始植被到底是什么样子,学者们说法不一.孢粉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目前,研究结果已揭示出黄土高原古植被在第四纪以来显示着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古土壤代表间冰期夏季风盛行的湿热气候,植被比较繁盛;黄土代表冰期冬季风盛行的干冷气候,植被凋凌.全新世中期5000~6000年前,现代间冰期气候最佳时期,半坡人生存之时,森林茂密并有亚热带植物入侵,但兰州一带1万年来一直保持着荒漠草原的面貌.因此,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应参照各地的原始植被并考虑现代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在东南部可以恢复森林,中西部可以恢复森林草原,西北部只能种草恢复草原.  相似文献   

3.
<正>连日来,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影片不仅警示人们更加关注地球生态环境,还给出了一个充满家园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采用科技手段带着地球去流浪。许多国外媒体也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关注,《纽约时报》称影片表现出地球能幸免于难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幻源于现实。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加剧,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不可否认,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频繁、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  相似文献   

4.
人类虽然早已征服了珠峰,却还远未能破解它所隐藏的气候密码. 福建师范大学邵逸夫楼,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八分会场. "地球三极气候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从11月2日早上一直持续到11月3日,成为本届年会上少数几场连开两天的重要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不幸不是全球变暖的正式宣判之日,而是始变之日.科学家的回忆和预测则又叩击着地球村气候变暖这一脆弱而敏感的神经.灾难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等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全世界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灾害大多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有关.结合灾害事例,特别是地质灾害事例,从生态、气候、城市及地质环境等方面加以论述,阐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快诱发了对环境的危害,希望引起人们,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放
  2014年12月13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班查内加拉县因为连日暴雨而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32人遇难,76人失踪,40多间房屋被毁,600多名难民无家可归。在这场灾难中,印尼的国家减灾署会同国家搜救队和陆军抢险救灾分队官兵共计2000多人投入搜救。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回顾了国外关于核爆炸对人类生命、自然环境及气候影响的研究;介绍了近几年关于“核冬天”研究的新成果。通过沙暴尘埃对短波辐射吸收强度的分析,讨论了浓密气溶胶的天气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及变迁,综析了文化发展中心地带的迁移与气候变化的某些联系,指出大河流域的文化盛衰是与气候的重大变迁有关的,并指出人类对气候的认识是历史和辩证的。  相似文献   

10.
气候与健康     
本文简述气候与健康的研究简史,分析风、温、压、湿等气象参数和人类疾病和健康的相互关系,叙述气候疗养、医学气象预报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源汇及其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温室气体(CO2、CH4、N2O)源汇研究以及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论述温室气体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温室气体源和汇研究,如岩溶系统碳循环、黄土中温室气体组分特征、森林和大陆边缘海二氧化碳、稻田和湿地甲烷排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认识.介绍了冰芯温室气体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温室气体与气候关系研究中涉及的一些模式及重要结论.结合温室气体源汇及其与气候变化,指出了目前应重视的一些研究内容,如研究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问题,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气候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Hallam Movius)将旧大陆早期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划分为两种文化的拥有者:一种掌握所谓阿舍利或"模式II"技术,能制作复杂的、两面打制的手斧;而另一种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条无形的、后来被称为莫维斯线(Movius'line)的技术学鸿沟将非洲、中东和欧洲的称之为灵巧直立人同他们不那么内行灵巧的亚洲兄弟分隔开来.后者只给我们留下简单的石片和用粗砾打制的砍斫器这类"模式I"制品.莫维斯因而把整个亚洲大陆贬低成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他认为:由于亚洲的气候和林区面积在过去200万年里保持稳定,那里的人类文化停滞不前,世世代代处于死水一潭的状态.莫维斯的理论不仅伤害了亚洲人的感情,在学术上也是漏洞百出.多年来,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但因证据不力 (材料不充分,年代不过硬)而未能从根本上动摇"莫氏线"在学术界(不仅在西方也包括我国)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类离不开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海洋除了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外,还提供给人类丰富的动植物食物、矿产、油气、再生能源、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等,海洋是巨量而廉价的运输和贸易通道,是人类理想的旅游、娱乐场所,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出发,依据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着重分析其主要控制介质为岩性、构造、地貌、气候、岩溶、地下水、植被等自然介质因子与森林砍伐、高坡开垦等人为介质因子.石漠化是以岩溶山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内、外地质作用和人类恶性生态地质作用为驱动力,以资源退化和恶化为本质,基岩不断裸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过程.提出对石漠化的研究重点是成因机理研究,对石漠化的防治应着重于对石漠化的驱动力及其主导因子的防治,阐述了治山必须先治水等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环境外交和谈判的热点问题,也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卫星可以对地球系统进行连续观测,并以观测资料提取有关大气、海洋和陆地等气候参数,为气候及其变化预测提供基本观测依据。从卫星数据提取出气候数据集已成为气候学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本刊特此围绕"全球卫星气候数据集"主题征稿,内容包括:?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算法;?气候数据集验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4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开馆,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股地质科普热.从4月26日至10月26日的半年时间里,该馆接待观众已超过35万人.目前,这里已分别被省有关部门授予普及国土资源知识与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基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17.
科技博览     
环境变化与传染病流行 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给生态平衡,尤其是微生态平衡带来强烈影响,突出地改变了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媒介昆虫孳生分布、传染病谱格局及流行病学特征,助长了全球传染病的蔓延流行。如1994年鼠疫在印度的大爆发,与酷热的夏季和不寻常的季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另外 当前全球范围的暖化趋势可能使数以百万计的人面对许多新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小冰期以来岱海地区的环境变迁与尘暴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物粒度、Rb/Sr比、磁化率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降水、历史记载资料,重建了内蒙古岱海地区近500年来以小冰期为特征的、具有100年准周期(经谱分析)的古环境变迁及受其制约发生的尘暴事件历史.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Rb/Sr比值很好地反映了流域陆地受古环境状态变化控制的化学风化率的历史,而尘暴事件则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制约的.大量尘暴事件频发于小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强度减弱、沉积物中粗颗粒含量高、中值粒径大.在转暖的现代气候下,尘暴事件很少,化学风化增强,沉积物中的粗颗粒含量及中值粒径也随之降低.但是近十几年,在化学风化仍相对较强的气候条件下,尘暴事件却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及土地荒漠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回放2014年12月13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班查内加拉县因为连日暴雨而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32人遇难,76人失踪,40多间房屋被毁,600多名难民无家可归。在这场灾难中,印尼的国家减灾署会同国家搜救队和陆军抢险救灾分队官兵共计2000多人投入搜救。在灾难过后不久,12月26日,再次唤起印尼人关于悲痛的记忆,这一天是印度洋大海啸的十年祭日。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北部亚齐特区的里氏7.9级强烈地震引  相似文献   

20.
地质博物馆是自然遗产与人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保护、传承以及宣传推广文化教育的机构,是国家地区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必须依靠观众来实现,而展示工作是沟通观众与展品之间的桥梁,本文主要从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展示内容及展示理念创新方面作简要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