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70%,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域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改良盐碱地的措施中,60年代在山东禹城和河南封丘采用“井灌井排”的方法,70年代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采用“抽咸换淡”的方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80年代末期,根据城市北丘洼的具体条件,采用了“强排强灌”的方法改良重盐碱地。后一种改良方法的特点是周期短,效果显著,当年改良当年可以有收益。改良后的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一年四季种植作物、灌溉、施肥和中耕松土等农业措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养鱼     
《地理教学》2008,(12):46-46
在甘肃酒泉地区试验田里,上海科研人员历经3年,靠养鱼、种草等科学方法,让白花花的不毛之地肥了、绿了。经测算,仅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亩产效益就达1000元,并形成一种盐碱地改良新模式,具有良好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银川平原沟渠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沟渠是银川平原最重要的生态廊道,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多种湿地生态功能.在沟渠植物群落及其生境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植物多样性指数一般呈现排水沟道高于灌溉渠道、上游沟道优于下游沟道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沟渠的水文条件、水利工程建设方式、水土理化性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底泥和边坡土壤的含盐量与含水量,是影响沟渠植物多样性的直接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快速获取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信息,对于盐渍化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区,以盐分影响因子和盐分指数分别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NN)和贝叶斯神经网络(BNN)3种土壤盐分预测模型,选取最佳模型进行研究区不同深度的土壤盐渍化预测。结果表明:(1)0~20 cm土壤盐分预测模型中基于影响因子变量组的BNN模型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为0.618,均方根误差(RMSE)为2.986;20~40 cm土壤盐分预测模型中基于盐分指数变量组的BNN模型效果最佳,R2为0.651,RMSE为1.947;综合对比下,B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可用于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预测。(2)银川平原主要是以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为主,0~20 cm土壤重度盐渍化及盐土共占总面积的11.59%,20~40 cm土壤重度盐渍化及盐土共占总面积的7.04%,20~40 cm土壤盐渍化程度较0~20 cm土壤盐渍化轻。  相似文献   

6.
适宜于盐碱地的植物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银川平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尺度效应及水汽来源,采用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1)银川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半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38.6‰±51.6‰和-4.5‰±5.2‰)明显偏...  相似文献   

8.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粮食生产具有重大贡献。但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变化使盐碱地开发利用工作更具挑战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1)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发、排盐水环境安全处理及技术配套管理研究;(2)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3)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强调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和浅层咸淡水资源的渔业利用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富亿 《自然资源》1992,9(4):55-61
  相似文献   

10.
巴音陶亥乡沿黄河两岸有1万多亩上世纪70年代因排水不畅而被盐碱渍化废弃耕地,一期工程土地复垦1,000亩,工程采取暗管排碱技术,排碱效果甚佳,千亩土地复垦工程成功,为今后盐碱地成功复垦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富平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为例,在其上游地段选取两块农田为研究对象,布置典型观测断面并埋设测管,运用TRIME-T3法和烘干法对观测断面土壤剖面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土壤含盐量。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对TRIME-T3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影响以及该方法在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测试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1)TRIME-T3法测量值较烘干法值偏大,但两者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y=0.866 3x+0.754 5的线性函数进行校正,校正后的TRIME-T3测量值中将有94.4%的值接近土壤含水量真实值。(2)通过对校正函数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TRIME-T3标定曲线值与烘干法测定值非常接近,绝对误差<1 cm3·cm-3,相对误差在5%以下,表明TRIME-T3法通过一定的校正后可以很好地表达该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信息。(3)通过对TRIME-T3测定的含水量与相应含盐量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测定。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盐碱地土壤剖面水分测定技术(TRIME-T3)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0,(14):62-62
盐碱地基本上都是不毛之地,这是小学课本里就有的常识。但华东师范大学夏涛教授的课题组,最近通过基因改组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基因,凡是转入并表达这种新基因的植物,都能够在高盐环境里正常生长。该项成果目前已经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相似文献   

13.
段争虎  刘发民 《中国沙漠》2000,20(Z2):171-175
延津县风沙土系黄河故道主流沉沙经风力搬运后发育而成,因而形成的各类土壤均具有质地轻粗,有机质贫乏,保肥能力弱和富钾缺磷等特点。所以,在改良利用上应该积极营造防护林,引黄淤灌,创造细土层,改造粗骨性,大力施用有机肥,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并以广开肥源,种植绿肥,培育和提高土壤肥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作者《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一文在三个方面作一些补充:1.进一步阐述坡地的重要性,并特别从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变暖的因果加以说明。2.对前文所提坡地改良与利用方针概括为:"主要采取植物(生物)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以一个坡面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坡地持续生产力",并对此作此较系统的论述。3.在前文基础上补充有关科研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盐渍土改良的常用方法及利用盐生植物降低土壤含盐量的有关研究。介绍了在工程建设中由于盐渍土的特殊性质可导致产生的一些工程地质问题;论述了近年来在盐渍土的加固和改性方面的有关研究;最后探讨了利用盐生植物脱盐用以改良盐渍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有关盐渍土改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3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振勇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干旱区盐碱地生物改良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310350696.6)。该方法先进行开沟避盐、滴灌淋盐以创造种子萌发所需低盐湿润土壤环境,第一年通过盐生植物地上部分刈割来移除农田耕作层土壤过多的盐分,第二年通过耐盐豆科绿肥植物来实现土壤培肥,通过引进和筛选出适宜区域重盐碱地规模化种植的生态经济型盐生植物品种和耐盐豆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3,(1):30-30
1月22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七个课题全部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地理教学》1994,(3):34-34
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这是一种台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的低产土壤,需大力改造。改造的主要办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以上这段话是《中国地理》上册教材内容。何为酸性?何为碱性?为何要补充熟石灰?这对尚未学过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我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地遥感制图方法,获取了银川平原湿地景观空间分布信息。在综合分析湿地分布图、地貌图、水系等图件的基础上,应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按照湿地水源补给状况建立了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图谱,并解释了银川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图谱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的怒江、迪庆两州地处云南省高寒高山峡谷区,地形破碎而陡峻,耕地稀缺,陡坡种植业占有很高的比重。由于人口的增长,陡坡耕地仍将作为该地区的主要耕地长期存在。这种传统的耕种方式已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负效应。本文根据其生存条件和利用现状就通过改良以取得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