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气象》2014,(3):F0004-F0004
山东省气象局于7月15—28日举办了2014年度新接收大学毕业生入局教育培训班。培训班上,山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为大学生介绍了山东气象部门的基本情况;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键为大学生作了“立足新起点实现人生梦”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2.
各国的气象教育缘于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际需要,同时,气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并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同样也是离不开气象科学的发展历史这块坚实的基石。因此,在提到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时,就不能不追溯其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3.
邓志文  乐兵  程德美 《气象》1985,11(3):49-51
北京气象学院的前身是北京气象专科学校,1955年1月经政务院正式批准组建成立,它是我国气象教育史上第一所中等气象专业学校。 北京气象学院的发展建设经历了筹建和突击培训、中专、专科及学院建设四个阶段。三十年来,学院为气象部门和其他部门培养了各类毕业生共6020名。在这些毕业生中,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了气象业务技术的骨干力量。 为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高级气象技术人才,北京气象专科学校于1984年二月报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北京气象学院。国家气象局确定学院任务是“应兼负本科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双重任务,以在职干部的高等教育为主”。学院设气象和大气物理两个专业,规模600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大专生。学院现在已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力量。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4万余册。学院有物理实验室、大气物理实验室、实习台、观测场、电子计算机室、语音室和电化教育等设备。学院从1984年起成立了气象高等函授中心,并在北京等六省市进行  相似文献   

4.
蔡金玲  林巧  乐青 《气象科学进展》2020,10(2):83-86,122
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是全国气象部门补充人才资源、建设气象人才梯队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竞争的加剧,气象部门招聘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压力持续增长。调查研究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对气象部门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和招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气象部门继续教育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教育培训的需求和能力不匹配是制约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还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和气象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出发,对发展气象继续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80,(5):8-8
据美国气象学会公报1979年第8期报道:该学会曾就美国气象教育情况向26所大专院校做了调查。结果近10年2715名大专毕业生,其中35%从事气象工作,37%继续深造将成为高级气象技术人材,15%到部队,13%不能胜任气象专业,改行搞别的工作。 2715名毕业生中,大约平均1/5的人到政府机关,主要是美国气象局工作,1/10的人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发端于教育培训:延安时期气象训练队和培训班让气象走进党的事业;新中国为不断壮大的气象事业培养人才,1951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UIT)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在成都创建。今年,我们迎来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经历了军转民、从训练班到三年制中专学校、再到气象和众多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校探索形成“气电结合”的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壮大了气象教育事业;70年来,一批批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成信大毕业生扎根祖国各地,践行“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为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70年来,学校励精图治、自立自强,紧抓气象事业“早”“准”“快”“广”“实”的深刻内涵,在气象探测、高原气象、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在防灾减灾中得到充分应用,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贡献了成信力量。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新中国的气象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旧中国的气象科学是冷门,是点缀品,无疑的,与之相适应的气象教育更为贫乏,师资质弱量寡,图书仪器设备简陋,除三所大学应景地设有气象系或气象组外,无一所专门的气象学校,选习气象的学生寥寥可数,即使有几个,也多半专业思想不巩固、毕业后又常常是所学非所用。  相似文献   

9.
步入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气象中等教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所取得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1995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和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不含中师)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和力度,调整事业结构;扩大办学规模与服务面向,依法办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校内管理体制、教学体系、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德育工作,发展校办产业,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以改善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先进气象文化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气象发展与气象服务”的关系;“气象硬科学与气象软科学”的关系;“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协作关系;“国家气象和地方气象”的关系;“气象教育和气象体制”的关系;“气象的国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湖北省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编语     
许小峰 《气象科学进展》2021,(4):M0002-M0002
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气象培训和教育密不可分.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初建气象业务的,就开始举办气象训练队、培训班等,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气象人才,一方面满足当时气象业务需求,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气象业务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曾经的气象培训班后来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和条件的变化逐步转变为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普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科普理念与工作方式,打造新时代社会化大科普生态,是大势所趋。以杭州市萧山区气象科普体验馆为例,介绍了萧山区气象局聚焦气象科普高质量发展,以展馆为核心,一核多跨,联合教育、宣传、科协等10多个部门通过“建机制、强基础、亮品牌”,推进气象科普创新发展,广泛融入部门、镇村、社区、医院、景区、校园等,着力构建多元社会气象科普平台,阐述了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围绕社会公众气象科普需求,联合部门协作发展、创新科普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田东小学气象服务效用的调查,获取了大量有关气象服务在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设施方面所发挥的功效及新的需求信息,分析评估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在服务于教育体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指出气象服务在指导校方防灾减灾方面以及气象科普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气象教育新形式──气象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蒋雅秀(北京气象学院100081)引言1981年,国家推行了一种培育人才的新方法,即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社会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一出现,就吸引了许多想自学成才的气象工作者,纷纷来...  相似文献   

16.
1气象远程教育现状 1.1气象远程教育的特点 1.1.1覆盖地域广 气象远程教育主要以现代教育媒体和工具建立具有交互功能的远程气象教学平台实施气象教学。远程教育系统由主站、二级站和三级站构成,分别建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和各地县气象局,覆盖全国绝大多数气象基层台站,气象远程教育具有覆盖地域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气象知识》2012,(3):73-73
恒德小学足上海市气象科普特色学校,坐落于酱陀区桃浦地区。在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七彩星气象站”“气象俱乐部”“气象实验室”“气象科普馆”,构建了“气象节、气象七彩行、气象校本课程、气象棋”四位一体的科普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8.
吕淑琳  张兴强  张敏 《山东气象》2004,24(Z1):44-46
本文介绍了聊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设计理念、基地结构、布局、运作方式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聊城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突出表现了设计新颖、布局巧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气象知识和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及科学的管理与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从省级气象培训中心改革与建设,以及市、县气象局学习点和局校合作等方面,对江西气象培训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论述,认为省级气象培训中心应以远程教育培训为主,开展全员基础业务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市、县气象局是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点。要按照“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要求,建设有气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衡量气象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气象科普教育的特点,利用特尔斐法、K均值聚类算法设计了由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级指标、环境保护等44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组成的气象科普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设计指标合理,设计方案得到老师们的认同,研究成果为分析各地气象科普教育质量现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