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承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具体组织,“21世纪中国第四纪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1月下旬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的50余名第四纪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他们当中除了7名成绩卓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长江计划”、“百人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述了当前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地球科学部有关学科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宋长青教授介绍…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是当代全球十分关注的两个新概念。我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将《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文章从国际可持续发展面面观和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与探讨等几个层次上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结合全球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与实施,阐明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为地学工作者理解我国这一重大战略和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提供了导向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科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3,23(2):165-176
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9~1949年,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当地采用"全盘西化"的办法,将中国与世界先进的差距,由100年缩短为50年,跨越了一大步;1950~2000年,在完成国家需求的鼓励下,适当地越过经典研究范畴,参与环境问题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使得中国第四纪科学追赶了50年的差距.在21世纪开始之时,中国与国际第四纪研究的步伐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21世纪的第四纪研究,作者提出了以"研究过去只是为了未来"和"地学的文艺复兴在呼唤未来"为题的两个思路,从1)以人为本--务实社会需求;2)地球和人类共同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3)我们需要自己提出理论--一种科学文化;4)群众需要第四纪--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素质等4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第四纪研究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  相似文献   

5.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记尹赞勋教授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也是成立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倡导者之一。他对我国第四纪研究工作的发展功勋卓著。尹赞勋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重大活动:(1)1957年,在尹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下,中国...  相似文献   

6.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8,28(5):959-961
今年是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马溶之先生诞生100周年,对这些为中国第四纪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刘东生先生十分重视宣扬这些老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国第四纪事业的奉献,总是在《第四纪研究》上亲自撰文纪念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他生前曾一再关照,《第四纪研究》应该在一定的时机,缅怀这些中国第四纪的奠基人。对马溶之先生的学术成就刘先生一直十分景仰,非常可惜的是刘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不能再为我们撰稿怀念马先生。为表达刘东生先生的遗愿和对马溶之先生的敬意,本刊征得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的同意,转载刘先生为纪念马溶之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集《马溶之与中国土壤科学》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1934年,李四光来到江西庐山,看着眼前完美的U型谷、冰擦痕和冰臼,他彻底地被震撼了。这,就是存在了至少5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啊。而在20世纪初,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绝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8.
发刊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研究》是一本新的刊登第四纪研究成果的学术季刊。它的前身是《中国第四纪研究》。 1957年在已故李四光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并创办了《中国第四纪研究》。三十年来第四纪研究的队伍和工作扩大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在思维体系,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第四纪研究》2005,25(2):192-192
随着《第四纪研究》2004年封面、封底的变化,《第四纪研究》以崭新的面貌以及刊登更加优秀的论文呈现在广大热爱第四纪研究科学工作者和读者的面前。《第四纪研究》封面每期会有不同的、与第四纪研究相关的各种彩色图片、图版刊登,以充分反映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热忱欢迎广大第四纪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读者踊跃提供图片或图版,或投稿时,把与在《第四纪研究》所刊登论文相关的图版提供作其封面。封面设计通过或采纳后,可赠送全年《第四纪研究》以资奖励。谢谢广大从事第四纪研究领域的工作者和读者过去十几年来对《第四纪研究》刊物的…  相似文献   

11.
黄土研究与旧石器考古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科学与旧石器考古学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很多遗迹都出现在黄土分布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开始阶段,黄土研究与旧石器考古研究联系紧密,共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黄土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怎样将已有的黄土研究成果为旧石器考古所用?文章通过对河南织机洞和内蒙古大窑两个旧石器考古地点的案例分析,讨论怎样利用黄土研究的最新成果确定旧石器考古遗址地层层位及年代问题;建议旧石器考古学家应该密切关注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并提倡旧石器考古与地学学科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应用短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景泰 《第四纪研究》2001,21(2):184-184
现代第四纪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手段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和飞跃性进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第四纪研究的主题。复合系统的计算机模型模拟技术同高精度的实验测试技术一样,已是当今第四纪研究领域的强大支柱之一,也是最活跃的重要科研阵地,形成了二者并行于科学前沿的局面。随着计算机模型的完善和功能的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第四纪研究领域的作用必将更加重要。当今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位在于它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在于它对于社会发展所独有的服务功能和广阔的开拓空间,而计算机模型技术正是实现这一学科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其行动计划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其行动计划简介孙成权(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兰州730000)关键词海洋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中国分类号P7021背景及其意义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4.
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10月9~11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承办。学术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第四系的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第四纪学术界的老同志和研究生约40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组织了特邀学术报告,安芷生、汪品先、吴新智、丁仲礼院士分别以“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一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学说在中国的实证”和“亚洲季风演化同全球冰量变化的可能联系”为题,对涉及我国第四纪的重大问题做了十分精彩的诠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还就石笋、人类活动及效应和中国古人类演化的行为模式请有关专家做了综述性学术报告。大会期间,近300名学者就中国第四纪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分为15个专题,在分组学术讨论会上做了口头报告,近40名代表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了展板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中国关于第四纪沉积的研究,解放前仅是作为新生代問題研究的一部分,而且多偏重于第四纪沉积物中之动物化石及石器等方面。故中国的第四纪地质工作成为一門独立的学科,則是解放后在大規模的工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研究》2004,24(2):244-244
《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自从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和中国东部山地的第四纪冰期理论以来, 关于中国东部山地是否发生过第四纪冰川的问题困惑着国内外的地学工作者, 并为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工作, 在施雅风、崔之久和李吉均等撰写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一书中, 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得到以下基本认识: 1)确认在中国东部有确切证据的古冰川遗迹仅在陕西太白山、吉林与朝鲜接壤的长白山、台湾的雪山和玉山等, 而在庐山及中国东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冰川; 2)"泥砾"是"混杂堆积"的一种, 某些疑似的古冰川地形完全可以用其它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 所谓的冰川沉积多数情况下是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古泥石流堆积; 3)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发生过很大变化. 第四纪冰期中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向南扩展约10°, 到达长城一线, 中国东部地区年平均温度降低10~12 ℃. 喜冷动物群如猛犸与披毛犀则向南分布得更远, 到达长江口一带. 海平面下降约140 m, 古海岸远离现代海岸达600 km. 由于冬季风加强, 气候以干冷为主, 不利于冰川发育; 4)根据过去几十年的资料, 中、晚更新世中国西部山地发生过3~5次冰期, 但不存在统一的大冰盖. 因为青藏高原非常年轻, 只是在0.8 Ma BP之后才抬升到海拔3 000 m以上, 进入冰冻圈并发育冰川. 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特别是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处于得天独厚的地位, 中国学者在黄土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山地冰芯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展了活动火山的监测与研究,21世纪初以来开展了中国部分第四纪火山区的活动火山调查工作。本文概述了最近几年我国在活动火山地质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四纪科学界的盛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5日-22日在广州(含广州附近地区地质旅行)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大会各项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广州分院...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加强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1世纪议程》土地荒漠化定义,从全球环境研究角度,论述了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及其危害和开展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点面结合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