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这是黎志恒在感觉到大地的颤动之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当时他正在甘肃兰州单位的办公楼里和同事谈工作。在大地颤动的间隙,黎志恒说出了第二句话:要镇静!当在大地颤动结束半小时后,黎志恒获悉: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波及到甘肃陇南、甘南等地。到当天下午四时,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地震造成的伤亡数字、如何抢救埋在废墟里的生命以及如何防御余震等问题时,身为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的黎志恒,按甘肃省人民政府预案,—果断地启动设在该院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预警应急反应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警。汶川地震第二天,5月13日,甘肃省地矿局紧急派出地质专家奔赴灾区,并指示在陇南、甘南野外从事地质工作的局属队伍迅速展开抗震救灾,以地勘局的技术优势,担起灾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利州、苍溪、剑阁,人们每天都能见到一支湖南口音的地质灾害调查队徒步奔走在灾区的山山水水间,排查处置着一处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为200万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安宁和希望.他们就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赴川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支持和厅领导认真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全国汛期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回顾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分析灾害趋势和工作形势,明确当前工作思路、方向,部署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5月30日,省国土资源厅在全国主汛期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立即召开厅长办公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纲强调,我省已逐渐进入主汛期,要充分认清防范地质灾害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抓好思想、工作、组织“三落实”,坚决打赢防治地质灾害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5.
玉树“4·14”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玉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温总理就玉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过专门的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多次督促国土资源部门做好玉树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相关工作,并指出灾区重建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当超前或与重建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厅党委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由厅玉树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施工指挥部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积极实行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防治工程廉政责任书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维 《国土资源》2013,(11):46-47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业务发展规划(2013-2020)》近日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地质灾害应急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可谓"生于忧患"。2010年,我国遭遇了舟曲泥石流、关岭滑坡等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损失惨重。由此,事关灾区群众生死安危的地灾应急工作,被提到了一个新高生于忧患,我国地灾应急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他风雨无阻三十载,踏遍广西的山山水水。在百色那续矿难及容县大王镇、苍梧县沙头镇、大新德天、陆川马坡、隆林委乐中学、金钟山滑坡等一大批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现场,技术员和灾区群众都能看见他凝重的面容和忙碌的身影,看见他在现场周密地勘察、科学地调查分析与治理设计。他凭着丰富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突出的业绩,被聘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广西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广西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首席专家,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2年荣获"广西十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多层次结构设计,基于WebGIS、WebServices、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影像金字塔及Bi等技术,通过DataBase服务器、GIS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协同工作,提供网络数据服务。根据地质灾害数据特征,兼顾保密与服务的需要,将系统分为"山西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两部分,分别布设于内网(专网)和互联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多方积极努力,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4月29日下午,20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受徐绍史部长委托,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负小苏出席会议并代表部党组作讲话。他指出,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气象条件不容乐观;二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可能开始凸显:三是三峡库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地要以“双保行动”和“大讨论”为契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升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5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乘飞机抵达玉树灾区,看望慰问奋战在灾区的地质勘查和地质测绘人员,并就重建过程中防止和治理地质灾害等问题进行考察和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5日, <汶川地震甘肃省灾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完成.报告显示:截至6月10日,甘肃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北京市等省区的地质工作者共排查汶川地震新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332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02处.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直接造成150人死亡,伤46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8亿元.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41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青海国土经略》2011,(5):55-F0003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是玉树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受地形因素控制,结古镇周边地质环境条件也十分脆弱,加之受玉树强烈地震影响,致使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对地震灾区城镇及恢复重建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无数房屋垮塌。中国人民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同心协力,全力救灾,用行动安慰着受灾的每一位同胞。国土资源部门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从航片的拍摄、地质灾害的预警,到灾后重建的选址,国土人用科技手段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国土资源》借本文悼念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七贤国土资源所报告指挥部,沙墙中铝尾矿库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险情严重,受威胁人数2000多,达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I级响应条件,请求启动七贤镇防御中铝尾矿库溃坝应急I级响应,请指示!""收到!灾情紧急重大,请立即启动区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I级响应,即刻疏散转移群众!"随着现场总指挥长的指示,群众疏散撤  相似文献   

18.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2,(4):23-26
国务院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务院日前已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人为扰动、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更加严  相似文献   

19.
<正>继国土资源部作出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的统一部署后,2009年7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出《关于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将全省48个山区丘陵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2009年每个市要有1个以上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有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汶川地震灾区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难到来时,城镇被瞬间淹没,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消失,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为了及时获取临灾信息,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开展汛期巡查、排查灾害隐患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