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南海海流对冬季风风应力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的南海版本(SCS-POM) 模拟了持续冬季风风应力作用下,南海海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从静止的海洋 出发,定常冬季风风应力驱动下的南海海流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垂直积分后的海流 (全流)约需120天左右的时间,方能达到准稳定态,表层、次表层和深层海流的时 间演变也有类似特征。模拟结果还表明,SCS-POM有能力模拟出南海边界流、沿 岸流和海流的涡旋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入学海洋模式(POM)的南海版本(SCS-POM),研究了南海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的影响。共做了4个数值试验,分别包含陡峭(STP)、光滑(SMT)、平坦(PLT)和中间(MDT)4种地形。在真实的海岸线和1月气候个均风应力的共同强迫下,将模式积分360天,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底地形对海水质量输送和海温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对表层和次表层流以及海面自由高度的影响较小,它们的分布主要由海岸线和风应力次定。并对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洋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温度,盐度和风应力对南海海流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南中国海的年平均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温盐结构和风应力在海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仅有温盐水平不均匀分布也可以驱动海水而生成南海海流,但此种海流的结构较乱,最大流速只有30~40cm·s-1。若温盐无水平结构,则在风应力驱动下,南海海流的结构较为有序,且最大流速可增至60~70cm·s-1。在温盐水平分布不均匀并有风应力的作用时,生成的南海海流与仅有风应力作用时的海流场较相似,说明在南海海流的形成中,风应力的作用更为重要。海面自由高度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
两层原始方程海流数值模式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两层原始方程海流数值模式,利用1月和7月多年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场和由该气压诊断出的海面风场,对此模式的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流与实况较为一致,文中还将模拟结果和IAP OGCM以及OSU OGCM的相庆结果作了初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 ̄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 ̄8月,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除冬季月份外,南海暖流都清晰可见;黑潮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性暖涡1 ̄8月都存在。在所模拟的海区中,南海海区表层海流与季风关系最密切,季节变化最明显。另外,改进的POM能较好地再现1  相似文献   

6.
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 TOPEX/ POSEIDON-ERS高度计提供的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和并行海洋气候模式(POCM)模拟海平面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l月,3月和5月海平面高度的异常值分别与7月,9月,11月的异常值相反。l月(7月),深水海区与吕宋海峡的海平面高度为负(正)异常,在大部分陆架区和南海的西和南部,海平面高度为正(负)异常。在3月(9月),除海平面高度异常的量级已减少,且较小的SSH正异常(负异常)出现在南海的中部以外,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分布型与 1月(7月)类似; SSH的年循环的最大振幅出现在吕宋岛的西北海域;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格形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TC-OFDM)方案,研究把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格形编码(TCM)有机地结合,来克服时间色散信道中的频率选择性和多径衰灌。对码率2/3格形编码的8DPSK-OFDM在时间色散信道中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讨论了不同正交载波数情况下格形编码的设计。结果表明,在比特误码率BER为10^-3时采用TC-OFDM方案与未编码系统相比可以提供6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8.
TBO的原因-异常东亚冬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基于对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其他资料(OLR,降水和气温等)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化都有明显的准两年振荡(TBO)特征。同时,异常东亚冬季风可以影响次年夏季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在东亚地区;而异常东亚冬季风和ENSO循环间又有明显相互作用:持续的强(弱)东亚冬季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可以激发 El Ni o(La Ni a), El Ni o(La Ni a)反过来又可通过遥相关或遥响应而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强)。强或弱的冬季风和ENSO循环是相互衔接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认为异常东亚冬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是TBO对流层准两年振荡)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TEMPERATURE-MEASURINGRADIO-ACOUSTICSOUNDINGSYSTEM(RASS)¥LiJianguo(李建国),WangPing(王坪)andMengZhaolin(孟昭林)TEMPERATURE-MEASURINGRA...  相似文献   

10.
DRAFTPROPOSALFORTHESOUTHCHINASEAMONSOONEXPERIMENT(SCSMEX)ChenLongxun(陈隆勋)DRAFTPROPOSALFORTHESOUTHCHINASEAMONSOONEXPERIMENT(SC...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光化学模式与LLA-C机制的模拟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总体趋势上给出与 L L A - C 机制相似的结果, 但只有当非甲烷烃浓度较高([ N M H C]/[ N Ox] > 12) 时 R O S 模式模拟值与 L L A- C 机制预测值比较接近。在这种条件下, R O S 模型对 O H 的预测值有待改进。我国大气中相当高的[ N M H C]/[ N Ox] 比率说明 R O S 模式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趋势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SCIENTIFIC-OPERATIONALEXPERIMENTSANDSYNOPTIC-DYNAMICSTUDYOFHEAVYRAINFALLS¥DingYihui(丁一汇)SCIENTIFIC-OPERATIONALEXPERIMENTSANDS...  相似文献   

13.
STUDYOFOZONEANDITSPRECURSORSATLIN’ANREGIONALBACKGROUNDSTATIONDURINGTHEPEM-WEST-AEXPERIMENTLuoChao(罗超),mngGuoan(丁国安),Tangjie(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一维光化学模式,以二甲硫醚(DimethylSulfide,简称DMS)为源模拟了西太平洋对流层的硫化物循环。DMS海-气通量由“stagnant-film”模式进行计算。尽管海洋大气中OCS浓度比DMS大一个量级,但它对SO2的贡献很小,DMS仍是海洋大气中SO2的主要源。在大气垂直湍流输送过程中,DMS白天与OH反应,夜间与NO3反应被氧化成SO2,SO2大部分通过非均相转化形成H2SO4。模拟结果与PEM-WEST-A观测资料对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中碳及营养物自然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海洋生物化学环流模式(B- GCM) 模拟了工业化前碳及营养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模式考虑了海洋表面化学和一个简单的生物过程。模式的主要预报变量有总CO2 、碱度和磷酸盐。决定生物化学物质分布的三个参数的取值为: POC 通量的垂直廓线的指数a 取观测值0-858 、生物生产效率r = 2/ 年和下落比R= 0-06 。用B-GCM 模拟出的结果与GEOSECS观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地市级气象台至少有3台MICAPS计算机。当我们同时使用这3台MICAPS机打开综合图文件资料时 ,存在以下2个问题(假定与节点机相连的MICAPS机为处理机 ;其它2台MICAPS机为共享机) :(1)如果共享机上有打开MICAPS数据的快捷方式 ,其属性中开始目录为E :\CODE(假定处理机C :\MICAPS已映射为E :) ,那么共享机和处理机就不能同时打开综合图文件 ,否则会出现错误提示。(2)如果共享机上有打开MICAPS数据的快捷方式 ,其属性中开始目录为C :\MICAPS\CODE ,那共享机…  相似文献   

17.
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对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1982—1992年期间的日平均 MSU(Spencer, 1993)海洋降水和 5天平均的CMAP(Xie& Arkin, 1997)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化的正常年份(1982—83年, 1986—88年, 1991—92年),均有明显的MJO信号传到日界线以东并在中、东太平洋维持数月。热带MJO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局地SST的变化存在正相关。中、东太平洋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SST的最强正相关在Nino3区附近。以观测SST场强迫CCM3大气模式的数值试验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11年期间热带太平洋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总趋势,但模拟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观测平均偏弱。对比分别采用周平均和月平均SST强迫场的积分结果,发现在中、东太平洋,二个积分模拟的降水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接近并且趋势与观测基本一致,而在西太平洋二个积分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在热带中、东太平洋,SST强迫的年际变化对MJO强度的变化有强的制约。而在MJO总体活跃的热带西太平洋,SST强迫场的季节变化对模拟MJO活动也有较大影响。CCM3模拟  相似文献   

18.
强弱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大气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了对应南海强、弱夏季风的环流形势及其与之相应的中国东部的降水异常。其结果表明,由强、弱夏季风所引起的中国气候异常是完全不同(甚至反相)的。分析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活动还表明,对应大气强(弱)南海夏季风,南海地区 850 hPa也有强(弱)大气 ISO;而强、弱南海夏季风环流(200 hPa和 850 hPa)主要由异常的大气ISO所激发。本研究还揭示了南海地区大气ISO的变化往往与江淮地区大气ISO的变化反相,例如南海地区的强(弱)大气ISO常与江淮流域的弱(强)大气ISO相对应。对于大气ISO的强度,一般多表现出局地激发特征,经向传播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将本世纪30年代(1930年)的气候-气候变化的模拟气候-通过侵蚀生产力影响计算者(EPIC)模型,加在密苏里-依阿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MINK)农业地区有代表性的农场上。考虑了两种大气CO2水平:350ppm和450ppm,且不采取任何调控和使农场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把模拟气候(1931 ̄1940)下的模拟结果和控制气候(1951 ̄1980)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气候降低了暖季作物EP  相似文献   

20.
资料通讯     
资料通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资料服务中心第4卷第1期(总第10期)1997年12月ECMWF数值模拟资料CD┐ROM和CMAP降水资料介绍1ECMWFCD┐ROM这些CD-ROM上存放着选自ECMWF(欧洲中期预报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