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4-2009年窟野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窟野河流域温家川水文站流量实测数据及神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运用累计距平法、R/S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1954—2009年间温家川水文站以上窟野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窟野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和径流量的76.6%和59.19%。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径流变化过程基本与降水过程一致,但到21世纪初期,径流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截止到2009年,径流量已减小到1.25×10^8m3。从季节分配上来看,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呈微弱的降低趋势,而冬季降水却以0.04mm/a的趋势递增。通过对1975—2009年的煤炭开采与径流量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虽然在这期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衰减,但是窟野河年径流量从20世纪末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这主要是煤炭大规模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牛最荣  赵文智  刘进琪  陈学林 《水文》2012,32(2):78-83,87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波动变化存在着9~10 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流域分布由河源向干流递升且与地理高程密切相关。(2)流域平均降水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性变化过程。降水的流域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均匀性、地带性两个方面。(3)流域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显著的逐年减小的趋势,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要大于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从径流溯源度多年平均变化过程看,1970年以后渭河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呈现出持续性缩小的趋势,并且下游的缩小速度要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3.
使用1957-2013年艾比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平均大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百分率以及降水量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各个站的月和年潜在蒸散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该流域近57年的潜在蒸散量、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来艾比湖流域年潜在蒸散量以-25.05 mm·(10a)-1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近7年的平均潜在蒸散量与过去50年相比较偏少77.36 mm.年平均气温以0.33℃·(10a)-1的速度上升.近7年的平均气温比过去50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年降水量以7.97 mm·(10a)-1的速度增多.近7年的平均降水量与过去50年的平均降水量相比增多32.45 mm.  相似文献   

4.
刘新有  黄英  袁树堂 《水文》2013,33(2):59-63
对松花坝站1953~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表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地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降水高度集中在主汛期,后汛期降水偏少,不利于水库防洪调度与水库蓄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地年降水量、汛期、主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量均存在2a短周期,但长周期各异。年降水量、汛期及主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77年之前的偏丰期、1977~1993年的偏枯期、1994~2008年的偏丰期、2009~2011年的偏枯期,而后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57年前的偏枯期、1957~1968年的偏丰期、1969~1982年的偏枯期、1983~1997年的偏丰期、1997~2011年的偏枯期。由小波分析和趋势来看,2009年之后的降水偏枯期还将延续11a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李彤  胡国华  顾庆福  周慧 《水文》2018,38(6):54-58
为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南资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资水流域近55年的降水量、径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计算降水及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水上游的罗家庙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在资水中下游,变异期Ⅰ(1987~2001年),降水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大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变异期Ⅱ(2002~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指导巩乃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水文气象变化规律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1972~2015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法、M-K(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巩乃斯河流域气温与降水序列的演变趋势、突变情况和周期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K检验法,分析各序列的演变趋势,发现巩乃斯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总体都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65℃/10a与17.2 mm/10a,突变时间点分别表现在1991年与1982年上;(2)基于小波分析法,分析各序列的周期变换特性,发现研究区未来的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第一、二主周期表现在22年与29年的时间尺度上;年平均降水量则在时间尺度为27年与8年上出现变化的第一、二主周期。  相似文献   

7.
1956-2016年渭河支流葫芦河流域径流及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流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葫芦河干流上下游的两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及其流域年降水量资料,运用标准距平累计曲线法、小波分析法和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葫芦河干流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葫芦河上下游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对应,均呈下降趋势,但径流减少的速率远大于降水减少速率,且下游径流量的减少速率比上游更快。葫芦河上下游径流量变化的大周期一致,但下游径流小周期的转换要比上游径流和流域降水更频繁,上下游径流量与其流域降水量变化周期的年份对应关系不好,径流变化的主周期和次周期均小于降水的变化周期。葫芦河下游年径流量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而上游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均无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61-2007年47 a阿勒泰地区7个地面站每日4个频次的水汽压和日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过去47 a阿勒泰地区年降水有增多趋势, 夏、冬季节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 而春、秋季则增加较缓慢;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南向北递增, 自西向东递减. 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计算了阿勒泰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 结果得出: 阿勒泰地区可降水量时间分布为夏季多、 冬季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山区外围向山区中心递增, 降水量的大值区与可降水量的小值区对应. 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分布说明这47 a其呈递增趋势, 且冬季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阿勒泰地区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流域抚河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蔚  张翔  邹大胜  黄燕平 《水文》2012,32(3):75-82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几十年内抚河年、月径流变化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抚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但不均匀性在流域内空间差异较小;(2)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径流年内分配越来越均匀;(3)不同年代年径流特性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径流相对稳定,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后,表现为下降趋势;(4)月径流变化有增有减,基本规律为枯水期(11月~次年3月)月径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洪水期(4~6月)月径流基本呈下降趋势;(5)抚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减少,与年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流域抚河入湖径流的减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干旱半干旱典型区域降水的动态变化及未来走向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青藏高原1961—2019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降水量整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向,春冬季上升趋势最强,且春季降水对年降水量贡献率存在骤增现象。(2)春冬两季的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趋势检验均为显著增加,降水量分别于1996年、1982年和1998年起快速上升,夏秋两季检验结果不显著。(3)年降水量震荡最显著的周期为1 a,结果亦显示未来降水处于偏高期。研究显示:青藏高原降水量增加势头不变,春冬季降水量将持续增加并显著影响年降水量,全球需发展低碳经济以减缓冰川消融进程。  相似文献   

11.
牛最荣  安冬 《水文》2013,33(6):85-89
利用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10个水文站近60年气温、降水、蒸发观测资料,分析3个要素地域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气温总体地域变化特征表现为从南向北随着海拔高程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2000年以后气温平均升高0.9℃;(2)降水量总体地域变化特征表现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随着海拔高程的逐渐降低,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各站历年降水过程呈锯齿状高频振荡,深山区、走廊平原区(荒漠边缘区)降水量长期变化总体上是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浅山区降水量长期变化总体上是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蒸发量地域分布规律跟降水量、气温地域分布规律密切相关,蒸发量总体地域变化特征表现为从南向北随着海拔高程逐渐降低,多年平均蒸发量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19802011年间深山区多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平稳,无明显增大或减小的变化趋势;浅山区和走廊平原区均呈现出蒸发量逐年减小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崔亮  陈学林  安冬  郭西峰 《水文》2015,35(1):82-87
利用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10个水文站60年径流、泥沙实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各条河流控制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年际变化特征,应用径流量累积均值曲线法对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2015、2020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黑河上游各站2001~2012年径流量比历年均值平均偏大10.5%。区间除马营河除外的4条较大支流历年径流量在锯齿型变化过程中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中游莺落峡、高崖、正义峡3个水文站逐年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对应,高崖和正义峡径流过程线接近且有交叉现象,充分表明中游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并十分复杂;(2)流域内札马什克、祁连、莺落峡、高崖、正义峡5个水文站2001~2012年各站时段平均输沙量均明显小于历年(1978~2012年)平均值,分别偏小-0.3%、-9.7%、-63.9%、-51.8%、-43.3%。分析得出了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水沙变化规律,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流域1961-2000年气候及径流变化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艳君  姜彤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5,27(5):709-714
以长江上游流域及周边113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干流屏山、宜昌水文站的径流数据为基础,对40 a来的气温、降水、参照蒸散量和径流进行了趋势分析.长江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尤以1990年代的升温幅度最为显著,其中冬季的增温对年增温的贡献最大,增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及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流域年和冬季降水显著增加,年降水的增加主要由于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增大,降水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及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流域参照蒸散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夏季参照蒸散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主要分布在川江流域.屏山站径流量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而宜昌站径流量呈微弱下降趋势,这除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外,川江流域年降水量的下降是宜昌站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常继青  牛最荣 《水文》2014,34(5):94-96
分析了甘肃黄河流域及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一致,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降水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径流量为总体增加趋势。两流域径流补给来源有差异,黄河流域径流补给来源为降水,疏勒河流域径流主要补给来源除降水外,与气温升高融雪水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潮白河流域1991~2000年降水资料时空演变规律,采用同倍比放大法对各年的降水数据进行整体轮换处理,处理后各年总降水量为1991~2000年的平均年降水量。随后基于GBHM(Geomorphology-Based Hydrological Model)模型进行了10年径流量模拟。结果显示,在降水总量相同的情况下,1994年型降水时空分布最有利于产流,径流总量与峰值流量最大,1999年型径流总量与峰值流量最小。1994年型径流总量是1999年型径流总量的3.88倍;1994年型峰值流量是1999年型峰值流量的35.87倍。由此可见,降水总量相同时,其时空分布对径流总量和峰值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Kalman滤波在黄河上游融雪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强 《冰川冻土》1991,13(1):27-34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挠力河流域上游径流深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0年挠力河上游径流深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深的递减与面上降水量的递减总体上一致,但不同的时段,径流深突变较为明显,并且与面上降水量的多少出现反常现象。通过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得出自1963年以来,研究区域面上降水量与径流深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征为径流系数呈减少趋势。采用径流系数差异的秩和T检验法(α=0.05,n1=7,n2=43,T=255,T1α=108.52,T2α=248.47,T>T2α>T1α),同样得出1956~1962年径流系数系列与1963~2005年径流系数系列之间不具有一致性。运用降水—径流深频率曲线分析得出,同样的降水频率下,得出1963~2005年期间比1956~1962年期间径流系数也有显著的减少。研究结果表明:①降水是径流深变化的关键驱动力;②集水区域人为活动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径流系数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自2001年起,径流深的变化主要受龙头桥水库的调节以及水稻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建议应当增大龙头桥水库生态环境的调水功能,严格限制宝清水文站以上水稻田的发展面积;开展坡耕地退耕还林,增加森林的保育力度。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未来科学配置挠力河流域水资源,尤其是寻求合理的湿地水资源恢复方案,以及分析三江平原旱化过程及其原因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50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洮河流域 40多年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水与径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下降的线性斜率分别为 - 0 .86~ - 1.34mm·a-1和 - 1.5 7~ - 3.36m3·s-1·a-1;而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上升的线性斜率为 0 0 2℃·a-1.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已经导致甘南草原荒漠化 ,使许多湿地和湖泊干涸 ;径流的减少和温度增加在近2 0a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  相似文献   

19.
1965-2010年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白龙江上游白云水文站1965-2010年46 a的月年实测径流资料,用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各月占年径流的百分比、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以及变化幅度等不同指标,分析研究了白龙江上游径流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的规律.研究表明:白龙江上游年径流量受气候变化和流域天保工程的实施,年际变化趋势逐步减小,径流重心位置基本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