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研究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中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石墨生成的世代与石墨片径的关系,指出寻找大鳞片石墨矿的方向。本区石墨有序化程度高、结晶完好,具有高中级区域变质的成因特点;石墨有3个矿物世代,分别形成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石墨片径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大。碳质沉积岩原岩的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分布区是寻找大鳞片石墨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大乌淀石墨矿是近年来在狼山—白云鄂博裂谷带内新发现的超大型石墨矿床,矿体赋存于白云鄂博岩群尖山岩组一段。文章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等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其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大乌淀石墨矿含矿岩性,主要为各类红柱石石墨片岩;碳质来源为生物有机碳;矿床成因为经区域浅变质后又叠加接触变质的多成因层控矿床。大乌淀石墨矿的成矿作用可概括为原生碳沉积富集,无定型碳热变质转变为石墨核晶;碳硅有机热液交代石墨核晶形成鳞片状石墨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大田—漳平地区位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带上,不同时期的岩浆热液作用和复杂多变的构造形变格局,为该地区形成丰富的石墨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为了查明大田—漳平地区煤系石墨的成矿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实验,对不同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煤成石墨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等煤成石墨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不同变形特征的样品划分为煤成石墨、煤成半石墨和石墨化无烟煤三大类。研究表明:煤的变形特征与煤成石墨的演化类型基本一致,且韧性变形样品的石墨化程度最高,说明构造应力作用能促进煤的石墨化作用;煤成石墨的分布受到岩浆-构造活动的控制,石墨矿床多产出于岩浆岩侵入体外接触带或附近断裂带的有利围岩地层中,且大田—漳平地区煤系石墨矿具有明显的成区、成带分布特点,煤成石墨成矿区主要集中在闽西南坳陷南部的漳平一带;而北部大田一带分布的矿区矿体石墨化程度较漳平一带低,多为煤成半石墨或石墨化无烟煤,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煤系石墨矿产综合勘探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竹田 《物探与化探》1982,6(6):359-365,377
文登县臧格庄石墨矿,是一个石墨鳞片大,品位较高,属易采易选的大型鳞片状晶质石墨矿。该矿区第四系覆盖物分布广,厚度大,矿体的绝大部分被覆盖。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石墨矿产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概括,并对中国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赋矿层位、变质时代、地理分布以及大地构造背景等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石墨是具有战略价值的非金属矿产。中国石墨矿产储量大、产量高、品种全,是世界石墨供应大国。中国石墨资源分布具有"分布广泛、东多西少、个别富集"的特点。中国石墨矿产类型包括区域变质型、接触变质型和岩浆热液型三类。区域变质型矿床分布广、规模大,以产出晶质石墨为主,是最重要的石墨矿产类型;接触变质型矿床品位高但规模较小,以产出隐晶质石墨为主;岩浆热液型矿床分布较少,多分布于新疆地区。中国石墨矿产勘探前景广阔,佳木斯地块南北两缘、华北板块北缘及东缘是目前石墨找矿突破潜力最大的区域。建议重视古老变质岩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开展成矿潜力区的多方法综合研究,加快勘查技术创新,以推动石墨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未来天然石墨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东北地区天然石墨资源的特点,预测了现有资源量,结合世界石墨行业现状及中国石墨行业的实际,提出若干可持续发展东北石墨矿产资源的对策建议;指出东北地区石墨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储量多,质量好,矿床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露天开采,综合利用价值大;提出科学利用和保护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深加工技术和发展高端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墨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内蒙古查汗木胡魯、四川南江等大型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尤其在新疆黄羊山地区发现了特大型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为石墨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以往石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和最新石墨勘查成果,系统总结了石墨时空分布规律、成矿地质作用,划分了石墨成矿区带。中国石墨矿矿床类型以区域变质型为主,成矿期以前寒武纪为主,其形成的石墨鳞片大,结晶程度高,经济意义大;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赋矿围岩为海西期碱性花岗岩,成矿时代与岩浆侵入时代一致;接触变质型石墨矿赋矿层位较集中在二叠—侏罗纪,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稳定隆起区的大型复式褶皱构造翼部及转折端是石墨成矿有利的构造单元。初步划分了石墨成矿区带21个,提出佳木斯—兴凯(地块)石墨成矿带、华北陆块北缘中段石墨成矿带、胶北隆起石墨成矿带、准噶尔地块石墨成矿带、华北陆块南缘—秦岭等石墨成矿带较为重要。本次石墨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区带初步划分对指导石墨找矿勘查部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敖包山晶质石墨矿集区位于阿尔金石墨重要成矿带东段,成矿条件优越。该区的晶质石墨矿赋矿地层为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矿体皆呈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控制。晶质石墨矿片径大,品位高,品质优,晶质石墨资源储量大,敖包山晶质石墨矿集区的发现,在地质和经济方面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潼关县碾头岔含金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艺矿物学系统研究表明:碾头岔含金石墨矿床的矿石中除石墨外,可综合利用的有用元素还有金、铜等。金矿物颗粒较细,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载体矿物黄铜矿、黄铁矿及石墨中。黄铜矿是主要的铜矿物,其次有蓝辉铜矿。石墨呈独立矿物存在,片大且较平直,属于大鳞片石墨,矿石中总碳仅有65%左右以石墨碳形态存在。上述3种有用元素均可通过合理磨矿,选择适宜的选矿条件得到金精矿、铜精矿和石墨精矿。然而由于石墨精矿中杂质较多且颗粒细小,主要为极细的片状硅酸盐,要得到高品级石墨,用机械选矿办法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对精矿进一步加工处理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10.
石墨是战略性矿产,是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收集石墨储、产、消、贸、价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构建了资源安全、贸易安全和市场安全三维供应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计算资源保障程度、自给率、进口份额占比、进口国家风险、进口国家集中度、进口价格波动指数、价格波动指数7个指标对石墨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市场安全对石墨供应风险影响最大。建议建立大鳞片石墨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石墨出口配额制度,以石墨烯技术辐射带动整个石墨产业,打破石墨提纯及深加工技术垄断,引领中国石墨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由石墨资源大国向石墨资源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1.
石墨是战略性矿产,是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收集石墨储、产、消、贸、价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构建了资源安全、贸易安全和市场安全三维供应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计算资源保障程度、自给率、进口份额占比、进口国家风险、进口国家集中度、进口价格波动指数、价格波动指数7个指标对石墨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市场安全对石墨供应风险影响最大。建议建立大鳞片石墨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石墨出口配额制度,以石墨烯技术辐射带动整个石墨产业,打破石墨提纯及深加工技术垄断,引领中国石墨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由石墨资源大国向石墨资源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2.
石墨是战略性矿产,是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收集石墨储、产、消、贸、价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构建了资源安全、贸易安全和市场安全三维供应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计算资源保障程度、自给率、进口份额占比、进口国家风险、进口国家集中度、进口价格波动指数、价格波动指数7个指标对石墨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市场安全对石墨供应风险影响最大。建议建立大鳞片石墨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石墨出口配额制度,以石墨烯技术辐射带动整个石墨产业,打破石墨提纯及深加工技术垄断,引领中国石墨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由石墨资源大国向石墨资源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从石墨矿石矿物、矿化特征角度研究石墨矿床类型及显晶质石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发现石墨矿物晶体具有多期生长连晶特征,形成复合板状晶体;深变质阶段的混合岩化和大理岩的透辉透闪石化是石墨矿床热液交代阶段的主要矿化蚀变;石墨矿石分为硅酸盐岩型、碳酸盐岩及蚀变碳酸盐岩型石墨矿石;石墨矿床类型为热变质隐晶质土状石墨、浅变质显晶质微晶石墨和深变质大鳞片石墨;成矿模式是成矿物质碳富集-无定型有机碳形成石墨晶核-碳硅有机热液富集再结晶。  相似文献   

14.
集安群荒岔沟组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南部集安 通化一带,该区域是重要的晶质石墨矿成矿带,晶质石墨矿主要赋存于荒岔沟组。本文通过对已发现的的多处大、中、小型晶质石墨矿床的分析,初步总结出晶质石墨矿床成矿规律,认为区域变质作用和重熔改造型的混合花岗岩类岩浆热液活动是形成晶质石墨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核废料封存到处置库后还会继续释放衰变热,需要加快热量向周边围岩消散,确保处置库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提高缓冲层的导热性能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将天然石墨粉掺入到钠基膨润土中,以期配置成导热速度快、隔离能力强的缓冲层回填材料。通过开展石墨?膨润土混合物的自由膨胀率、恒体积膨胀力、饱和渗透系数和导热系数等试验,研究石墨掺入率(Rg分别为5%、10%、15%、20%、30%、40%)和不同粒径(297、150、74、44 μm)对其水?力?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石墨后显著提高了膨润土的导热性能,但其提升幅度受石墨掺入率、初始含水率和初始干密度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石墨?膨润土混合物的水?力?热性能参数,发现最优石墨掺入率处于15%~20%(质量比)范围内;相同石墨掺入率下石墨粒径为150 μm或74 μm时混合物的水?力性能最优。石墨?膨润土混合物压实后的孔隙分布显示,相同石墨掺入率下石墨粒径过大或者过小都易形成大孔隙。究其原因,天然鳞片状石墨呈扁平状,大部分膨润土颗(团)粒小于石墨,与石墨属于点?面接触方式。尤其是压实程度不高时,膨润土颗(团)粒和石墨接触面处存在大量的孔隙;而且石墨属于憎水性材料,对水分子的拖拽力弱,即使膨润土吸水膨胀后,水分也容易从石墨薄片表面处通过。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40-45
攀枝花中坝石墨矿与"三大湾"石墨矿位于康滇基底断隆带中段西缘大田背斜两翼,两者成矿地质条件存在一定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坝"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内部("残留体"),矿石类型为片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大、品位高的特征;"三大湾"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边缘,矿石类型为千枚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小、品位低、变质程度低、部分碳质尚未发生重结晶变质为石墨矿的特征。通过对两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对比分析发现,引起这种矿石质量变化的原因在于热接触变质作用(花岗岩位置)的差异,因此热接触变质作用在该地区石墨矿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林口西北楞石墨矿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Fe-Au-P-石墨-矽线石成矿带(Ⅲ-53)中部,为一沉积变质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床。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下段(Pt3dp1.),构造较为简单,矿带延展长度约为9.5 km,共圈定石墨矿带6条、石墨矿体73条。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明显,极具代表性,总结研究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黑龙江东部佳木斯隆起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的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继敖包山晶质石墨矿集区内晶质石墨矿床的发现,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在敦煌地块东巴兔矿晶质石墨集区大水峡北又发现了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截止2022年,新发现的敖包山、大敖包沟、大案盆沟、红柳峡、白台沟东、梧桐井、独山子南、  相似文献   

19.
马达加斯加Antanisoa石墨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优质大鳞片石墨矿重要产地之一,随着大鳞片石墨在诸多新兴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矿床成因研究对石墨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人们普遍认为马达加斯加的石墨矿床是沉积变质成因。文章将Antanisoa石墨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内石墨片岩的岩相学研究以及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沉积变质成因的说法并不妥当。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出较多与流体充填有关的现象,矿物化学特征表明石墨片岩中与石墨共生的云母为金云母,浅色电气石为镁电气石。结合前人对马达加斯加岛地质背景研究结果与认识,认为马达加斯加Antanisoa石墨矿床更有可能与幔源流体充填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国内晶质石墨矿的主要成矿带,已查明柳毛石墨矿、石场石墨矿等多个大型沉积型石墨矿床,五义屯石墨矿矿床是近年在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中;矿体品位厚度稳定,主要呈大鳞片粒级;矿体与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明显,具明显低阻高极化特征;本矿床具有成为超大型石墨矿床的潜力,其外围对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