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的地区,也是甘肃省农业开发和移民的重点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水资源利用程度随之提高,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地下水流场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疏勒河流域移民及农业开发集中的昌马、双塔、花海灌区水资源配置问题,通过优化比较提出了最佳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维洲  边浩林 《地下水》2004,26(1):50-52
本文通过对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疏勒河中游地区气候干旱,而灌区及周边地区范围地下水埋藏较浅(大部分地区2 m左右),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分析疏勒河流域中游昌马及双塔两灌区盐渍化形成的条件、盐渍土类型及分布规律,根据前人试验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提出灌区内土壤盐渍化改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6,15(2):81-84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浅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的地下水潜力的概念和方法,以水文地质盆地为地下水系统单元,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三大盆地———玉门踏实、安西敦煌和花海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分别分析了3个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利用潜力的方向,并计算各潜力大小、潜力系数级别、潜力模数大小,为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调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疏勒河上游地区土壤盐渍化现状与综合治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勒河上游地区位于昌马洪积扇的滞水相地带,分布有大面积的盐渍土,随着疏勒河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于盐渍土的开发利用也进一步加强,通过对盐渍土类型及其分布特性的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疏勒河昌马灌区地处极度干旱的西北内陆。正在实施的“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 (1996~ 2 0 0 5年 ) ,在昌马灌区开垦荒地 3 13× 10 4hm2 ,盐渍土占 6 5 5 %。因此 ,盐渍土的改良问题直接关系工程目标的实现。在分析昌马灌区盐渍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盐渍土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并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瓜州县水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6)
以2010年为现状年,分析瓜州县疏勒河、榆林河两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昌马、双塔、榆林河和桥子四个灌区的用水量,对瓜州县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发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7,(Z1):56-60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河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论述,详细对地下水补给量及其各主要补给项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更新能力被削弱。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m3、2.95×108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大幅衰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  相似文献   

9.
孙超  陈文  刘逸凡 《水文》2016,36(3):56-60
流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是流域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1]),也是流域生态健康状况的一种系统诊断方式。在确定疏勒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各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疏勒河流域健康程度隶属度为0.4219,属于亚健康(0.4~0.6)状态,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疏勒河流域的昌马灌区为例,运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探讨各影响因子对土壤盐渍化的敏感程度。模型考虑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面坡度、粘土层顶板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等因子。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土壤积盐影响最大,是最灵敏的因子,其次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和蒸发量。粘土层埋深对积盐过程起到较大的作用,其影响仅次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形坡度的灵敏程度基本相当。分析结果可以为灌区土壤盐渍化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双塔灌区地下水均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邦炜 《地下水》2007,29(2):34-35,134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确保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河西走廊双塔灌区水资源总量均衡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而干旱区的水资源来自于南部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甘肃半干旱区在小麦生长需水关键期的5~6月,降水量离差系数大,农业生产易遭旱灾.河西干旱区出山径流较稳定,为灌溉农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甘肃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拦蓄大气降水,配合开发地下水,并合理规划利用地表水,其中雨水集流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干旱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应通过水价调整来引导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完善绿洲资源保护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水.含水层成因类型和现代河道分布共同控制着孔雀河流域地下咸淡水的空间分布格局;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不同水...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有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分析了目前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国土面积、矿产资源、水资源,还是总人口或经济总量,哈萨克斯坦均是中亚地区的大国,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在中亚极具代表性,研究其水资源问题对中亚地区人—水和谐及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简述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自然地理与水资源条件,分析评价了其地表、地下及总水资源量。并在概述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及独立后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回顾了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及灌溉系统建设历史沿革,并重点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引用水总量、农业用水和供需状况)及1991年以来的演变情况,最后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怀玉 《地下水》2004,26(1):60-62
本文在分析凤翔县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地表水蓄、提和机井三大水源工程的开发利用程度,结合全县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的规划布局,提出了在重点解决水源工程建设后.应优先发挥地表水灌溉主导作用.实施两水并用供给城乡生活用水的持续发展思路,同时提出了以节水为主的调节对策,对凤翔县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是综合反映灌溉用水水平和粮食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各省(市、区)粮食生产能力的计算,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主要在于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益,在水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适当发展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