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5—1型简易地应力仪是目前群测点广泛使用的一种测报手段.78年至今,我们在定时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发现应力测值受地温、降水、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地温、降水的影响作了分析研究,定量排除干扰,以提取地震信息.介质含水量对应力测值的影响介质含水量包括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位两种成份.含水量的干扰在应力实测中较为常见.例如:每年4—5月份土应力测值开始上升,6—8月份伴随降水过程,应力测值出现起伏变化(图1).雨  相似文献   

2.
75—1型简易应力仪是国家地震局土应力仪组研制,并在全国推广的、用于地震预报的一种观测手段。它的探头由四个传感元件按45度交角焊接在薄壁铜环里,外部用塑料筒密封,采用不平衡电桥原理进行测量。我市从1978年起逐步安装使  相似文献   

3.
安欧同志在《地震战线》1980年第6期中发表了“台站压磁应力仪原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该文对于提醒人们注意安装应力仪时的岩石完整性来说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大部份台站在安装应力仪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由于安装深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所以围压很小,也不存在安欧同志在“岩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蠕变和滞后”[《地震地质》2(4),1980,21—26]一文中所说的温度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计算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机制解结果和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计算了吴忠一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得到应力张量方差的空间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吴忠—灵武地区4次MS≥4.0地震和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关系,提取了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预测指标,并讨论了其预报效能。结果表明,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值范围主要介于0.13~0.22之间,以38.1°N为分界线,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区特征,4次MS≥4.0地震均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高低值的过渡区域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的时序图存在两处显著的“异常”变化,其变化特征为应力张量时序方差持续低于0.1且维持1年左右,并呈现显著的“V”型变化,该两处“V”型变化之后各自对应了2012年永宁MS4.6和2021年灵武Ms4.0地震,即震前其应力张量时序方差均经历了“下降—转折—回升—发震”的变化,回升到发震的时间间隔约为1年左右。该地区的预报效能分析结果认为,可以将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作为吴忠—灵...  相似文献   

5.
有人业巳证明:地磁观测室内相对湿度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对于未采取密封防潮措施的国产72型三分量磁变仪的记录有着显著的影响。[1]。那未观测室内温度和相对温度变化对目前群测点普遍使用的土磁偏角仪记录的影响如何呢?为此,笔者对于土磁偏角仪观测记录的日均值、零时值、日变幅度与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6.
主要用Nakai检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涉县台伸缩仪2010—2017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涉县台伸缩仪资料质量较好,北南分量要高于东西分量,两分量的潮汐因子远远大于1;潮汐因子变化可能与应力积累及释放有一定关系,其潮汐因子的异常对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在风、浪等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结构—地基系统具有复杂的受荷特性,使得基础周围的地基土表现出复杂的应力变化特性。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海上风机上部结构所受水平荷载与波浪荷载的作用方向夹角以及荷载频率对地基土应力状态的影响,揭示了海上风机单桩结构地基土的典型应力时程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海上风电结构地基土的应力幅值大小和主应力方向角都在发生变化,上部水平荷载与波浪荷载间的夹角以及二者的频率都对地基土的应力状态,特别是主应力方向角的旋转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成都地震大队仪器厂生产的“TC—2型”土磁偏角仪,在我省各台、点使用较多,其安装方法过去已有介绍,本文着重对调试方面的问题作一说明。一、安装时要注意消除吊丝扭转漂移  相似文献   

9.
用观测地壳中应力的变化来探寻地震前兆异常已得到国内外地震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主要进行的是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RYC2—70压磁应力仪就是专为这种测量研制的一种自动记录仪器。从1971年开始该仪器已进行了八年多的观测试验,现就观测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测量土层中的应力或应变变化,以获取地震的前兆信息,为地震预报服务,这种方法应用已久。在一些大震之前土应力往往有明显的变化。甘肃天水地应力站所观测到的土应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9年2月20日柯坪5.2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柯坪5.2级地震前5、6级地震异常平静,4级地震平静达到了“十五”项目总结的异常指标,且震前1个半月2级以上地震“成片”向震中附近地区迁移;震前乌什水管仪、阿合奇地倾斜和巴楚土层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8—2021年连续4年流动地磁数据,分析了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前后周边区域岩石圈磁场部分要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1—3年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出现了幅值减小、方向转向或无规律变化的弱变化现象,震中位于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的梯度带;震前1—2年,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的特征更明显,弱变化区域更靠近震中,震中在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的“0”变线周围20km范围内;在震前2—3年,震中周边200km范围内,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与断层走向有较高的一致性;震后,水平矢量的弱变化现象消失。震前两期至震后一期结果显示,震中位置与磁偏角、磁倾角、总强度、垂直分量“0”变线的距离经历了“远—近—远”的过程,说明玛多震中地下应力的变化与上述要素“0”变线的分布关系密切,这些要素可以作为震磁异常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宽级配砾质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土石坝工程的宽级配砾质土进行了三轴等应力比应力路径试验,试验分别模拟了土石坝施工填筑期及蓄水期可能的应力路径,研究了宽级配砾质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表明,砾质土心墙料在等主应力比和等主应力增量比应力路径作用下,应力应变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竣工期,其平均主应力p(或剪应力q)与体应变ε_v及剪应变ε_s的曲线关系都为幂函数形式,ε_v—ε_1、ε_3—ε_1关系均可用线性函数来表示,而在蓄水期,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曲线关系则基本上都可以用线性关系来表示。本文研究明确了复杂应力路径下宽级配砾质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建立宽级配砾质土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人们根据地电阻率预报地震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条比较合理的研究思路:即孕震过程是地下应力-应变场的演化过程。由于岩石电阻率对应变有灵敏的响应,因此,在孕震过程中地下岩石会产生一定量的电阻率变化。当地表用适当极距的装置探测这种变化时,就有可能探测到作为地震前兆的地电阻率变化讯息。这里有两个基本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1.孕震时,地下不同部位产生应变的量级如何?岩石电阻率变化对应变的“放大”系数有多大?一句话,地下不同深度上电阻率变化的量级如何估计。2.我们通常采用的四极对称装置对不同深度上电阻率变化的探测能力如何?即如何描述地下介质不同深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自动多功能三轴仪进行了粉土场地的液化后变形试验,探讨了粉粒含量对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时施加动加载使试样达到设定的液化程度,然后立即施加单调荷载,以模拟地震现场发生强震时初始液化到液化后变形的整个过程.研究发现,不同粉粒含量粉土场地发生液化后变形得到的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推导的同一理论关系式表示,其系数的差异表明了粉粒含量对粉土液化后变形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该关系式能较好地模拟粉粒含量对粉土场地液化后应力-应变的影响,为同一地区或相似地区粉粒含量变化的粉土场地液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砂性冻土堤防冻融作用下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程实际环境为研究基础,阐述砂性土堤防在冻融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并介绍一种新型研究水分迁移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测量黑龙江干流堤防典型砂性土试样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温度场、水分场、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堤顶公路破坏与堤身不均匀沉降有关,温度变化引起含水率出现梯度变化,从而出现应力场变化,且温度梯度含水率梯度呈线性关系。冻结初期土柱顶部出现应力增加,稳定后应力减小,稳定冻结深度1 m左右。  相似文献   

17.
站在展览会的钻孔应变地震仪旁,只要用手摸一摸装有探头观测井的水泥模型,仪器的记录笔立即记录下这一震动的微小变化.不少参观者称赞:这仪器真灵!钻孔应变仪可以摸到地球的“脉搏”,把它的探头放入观测井下、岩石中或土层里,就能记录地层应力的微弱变化、地震波和地脉动信号.据介绍,钻孔应变仪灵敏度高达10~(-11)量级,即使在1公里长的地段地下岩石缩小或伸长一根头发丝宽,它也能测出来.深井地声仪是地球的“听诊器”,是一种频带极宽的高灵敏度大动态地震仪.  相似文献   

18.
陈立军 《地震》1993,(2):55-60
本文运用经典的小孔流速模型及其开放系统的流体力学理论论述了动水位观测原理,证明A—B系统是一种机械换能器,其“水位”随时间t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主井内的应力状态,而其“流量”则是主井内的真正流量。文中还述及改进动水位观测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均土骨架应力代替Bishop的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基于分析体积变形连续性条件建立了简化的一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分析计算了非饱和土在固结过程中孔隙压力、平均土骨架应力、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了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和屈服方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和耦合水力特性的非饱和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郭莹  张俊峰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1):713-717,726
利用“土工静力 动力液压 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采用初始成样含水率为0和10%夯击法制备重塑饱和粉土试样,在初始平均主应力为100 kPa,初始中主应力系数为0.5,初始偏应力比为0.433,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分别为0°、30°、45°的条件下完成非均等固结,然后保持平均主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恒定进行不排水循环扭剪实验。着重探讨初始成样含水率和初始主应力方向对粉土动力剪切变形、强度及孔压变化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主应力方向对重塑粉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初始成样含水率对饱和重塑粉土的动力变形及强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