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大地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笔者根据辽宁大地构造演化和全域重、磁资料将辽宁地区台划分为5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辽东台隆、下辽河断陷带、北镇—山海关台隆、燕山台褶带和内蒙地轴。其中北镇—山海关台隆是根据重、磁场特征新确立的二级构造单元。同时,重新确定了下辽河断陷带的范围,讨论了郯庐断裂带的北延走向。资料表明,下辽河断陷带(包括辽东湾、渤海海域)是在郯庐断裂带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大陆裂谷系。  相似文献   

2.
在欧亚大陆形成过程中,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洋壳曾长期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消减,致使板块北部不断抬升,(竹蜓)带也呈现有规律地缺失。(竹蜓)带缺失揭示:①华北板块自中石炭世晚期开始抬升,至晚石炭世晚期变华北地势由北、东部低,南、西高(C_2)为北、东部高、南部低;②随着板块北部的不断抬升,海浸中心不断向南迁移,煤层和海相层也由北而南层位逐渐变新;③郯庐断裂以西几乎全部缺失中石炭世早期和中石炭世晚期早时(竹蜓)带,因此,石炭纪华北海浸是中石炭世晚期中时向山西及华北腹地推进的;④(竹蜓)带缺失的相对上升区一般为浅滩相,这是由于华北石炭纪的构造振荡运动振幅小,频率大,而仅表现为海陆环境的频繁交替,并未能脱离沉积盆地环境,故一般不存在沉积间断;⑤石炭纪郯庐断裂活动对这一时期的沉积起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胶北地块地处我国大陆东缘,是中朝准地台的组成部分。其西部是NNE走向的郯庐断裂带(山东境内称为沂沭断裂带)。区内广泛出露了太古代,元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在断陷盆地中有白垩纪及第三纪的沉积,缺失古生代一中生代早期的沉积(图1)。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该区历经沧桑,遭受了多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致使该区各种地质现象丰富多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上五井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的派生次级构造,因受主断裂的控制,愈向北(靠近主断裂处)发育越强,愈向南(远离主断裂处)发育越弱。联系郯庐断裂带活动性质,根据构造形迹特征可将上五井断裂带分为4个主要活动期次,它们分别控制了断裂带两侧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同时反映了断裂带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沂沭断裂带     
从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有一条大的断裂带,称郯庐断裂。郯庐断裂深达上地幔,是世界大陆上规模最大的平移断裂之一,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沂沭断裂带属郯庐断裂的中段,1948年地质界前辈李四光教授就指出:“横过山东从南边的沂水到北边的潍县有一强烈的破碎带,这个破碎带显示了新华夏系挤压的特点,形成时代为白垩纪”。沂沭断裂带的航磁场特征明显,在卫星照片上影像清晰。它南起郯城,北入渤海,纵贯山东中部,将山东分为东、西两个地块。它大致沿沂河、沭河及潍河河谷分布,呈北东10°~25°方向延伸。它南窄北宽,北段宽达60km,…  相似文献   

6.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郯城—庐江断裂带平移是近年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作者在研究了苏皖北部和辽南晚元古代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之后,发现两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不属于同一沉积盆地。因此,从地球化学角度看,郯庐断裂带不存在巨大平移。从区域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考虑,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块东部的地壳波浪状锒嵌构造格局对剥蚀区与沉积区的展布及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苏皖北部与辽南上元古界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性,在宏观上是构造差异性的物质表现。  相似文献   

8.
阿尔金造山带曾是一个早古生代拗拉槽,其两侧地质体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处于底侵造壳阶段,经吕梁旋回发生克拉通化,出现中元古代稳定型盖层沉积。加里东旋回中叶,经过短暂的拗拉、裂陷,分裂的塔柴板块又重新聚合。华力西旋回该区以剥蚀夷平作用为主,仅在山间断陷或山前凹陷的局部地段沉积有上泥盆统磨拉石建造。石炭纪发生短暂小规模海侵。侏罗纪全区进入陆相发育阶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旋回为最高潮。在喜山旋回,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该区也被卷入青藏高原总体的巨大演变之中。早期由边缘断陷转化为大型断陷盆地,至上新世湖水淹没了大部地区;晚期,随着阿尔金迅速崛起,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再度分裂,南盘抬升,北盘下降。文章最后探讨了阿尔金左行斜滑地震断裂带的控震作用。  相似文献   

9.
胶东地区的基底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陆核形成期、陆壳增生期和汇聚定型期3个主要阶段,古元古代克拉通化汇聚碰撞作用的形成使得原始的绿岩带矿源岩系活化改造;三叠纪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形成了山东东部的胶南-威海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使克拉通地体再活化,二大板块的物质成分在区内重新熔合分配并促使金元素转移富集;侏罗-白垩纪时期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洋陆俯冲作用,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带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玲珑序列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序列花岗闪长岩组合和伟德山序列花岗岩组合,这些花岗岩的强烈岩浆活动为金元素迁移成矿提供了热驱动;巨型走滑系统即郯庐断裂带及其巨大的左型走滑系统及其所形成的次级羽状断裂系统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华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华北活动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活动速率和应变率,研究了华北块体的运动和应变率特征,以及边界断裂带的应力作用特征。形变揭示出华北亚板块从西向东运动方向由东向偏转为南东向,NE NNE向断裂带呈现右旋,NWW EW向断裂带呈现左旋。各个次级块体的主压应变应力轴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边界断裂带现今应变应力状态页不相同,郯庐断裂带北段和山西断陷带以压性为主,具有应变能积累显示,但是应变率相对较小,应变能积累缓慢。  相似文献   

11.
An orogenic belt developed in late middle Proterozoic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e extends from Inner Mongolia t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astern Jilin Province. It is over 2000km long. The orogenic belt was formed by collision between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Siberia Platform during the Rodinian Super- Continent period. From sedimentary forma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crustal tectonic de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ong the tectonic belt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middle Proterozoic, they are: continental margin rift,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collisional orogenic stages.  相似文献   

12.
过渡带的南北界线大体为铁炉子—黑河断裂和石门—马超营断裂,称之为洛南—栾川过渡带。本文通过对熊耳群、栾川群大红口组和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造岩元素、微量元素扣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过渡带及北秦岭造山带上存在着三条不同性质的裂谷,它们分别为大陆内部裂谷、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裂谷和弧后盆地拉张裂谷,从而也表明当时洛南—栾川过渡带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性质就已介于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Liaodong Paleoproterozioc fold belt is locat-ed at eastern China -- Korea craton, from Liaodongpeninsula through southern Jilin to north Kore$tothe east, to west Jiaodong peninsu1a to the west. Al-though many discussion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由4条大断裂组成,沂水-汤头断裂是其4条主干断裂之一。近几年来,在该断裂上发现了龙泉站、牛家小河、南小尧等金矿,使沂沭断裂带金矿找矿取得了突破。该文在研究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金矿类型、成矿规律,认为沂沭断裂带不但导矿,而且储矿,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为沂沭断裂带乃至整个郯庐断裂带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aspects of the Liaodong Paleoproterozioc fold belt, including its components, tectonic, metamorphic and m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ith emphasis on the asymmetry of the fold belt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ern lineal - fold belt and the southern dome - fold bel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ld belt is one magrnatic passive margin, instead of a rift zone or the class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fold belt is discussed with a simple shear model, which may best explain the co - existence of contemporaneous tectonic faci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volcanic and plutonic activities, sedimentary formations and their geological attributes etc.  相似文献   

16.
收集陕西中南部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基于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分析表明,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山地、高原相对隆升,盆地相对下沉。相对于关中盆地,西部秦岭、陇山上升速率为4~5 mm/a,北秦岭造山带为2~3 mm/a,盆地北部的鄂尔多斯南缘为3~4 mm/a;相对于北秦岭,汉中盆地下沉速率为1.0 mm/a左右,安康等北大巴山裂谷下沉速率接近20 mm/a;秦岭北缘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3~1.8 mm/a,华山山前断裂为2.0~2.8 mm/a,渭河断裂小于1.0 mm/a,渭河盆地北缘断裂为1.0~2.5 mm/a,南部断裂为0.7~1.1 mm/a。  相似文献   

17.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造带组成。根据现今查明的三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不同时代岩系的原岩建造及区域构造特征,重建了其碰撞期前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在加里东末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在碰撞期及碰撞期后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滑脱-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8.
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对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显示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为110~130Ma,成矿作用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断裂带,并且在110~150Ma期间平移活动最显著,因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对该区金矿的大规模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观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