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针对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德国海洋空间规划相关领域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在核心法律、立法体系层次、涉及海域、与陆地空间规划的联系4个方面对两国海洋空间规划法律体系进行异同分析,探讨我国未来可行的海洋空间规划法制建设方向。提出推动海洋空间规划专项立法,规范地方立法建设,重视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空间规划,有机结合陆海空间规划等建议。同时展望了我国和世界海洋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建设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但当前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尚未确立,尤其在制度领域尚不健全,因此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构建制度视阁下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技术影响到海洋资源立法、执法、法律思想、法律方法论等方方面面,一些应用成熟的海洋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标准等也逐渐被纳入海洋资源法律,上升为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随着海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法律的健全和完善,将逐步形成由综合的、具体的、地方的三个层次的海洋技术法律规范构成的海洋资源技术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湿地减少,海域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持续减小;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日益恶化;生物资源衰退等,针对这些问题,对涉及胶州湾的各级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现行法律的欠缺之处:法律体系不完善、海洋执法水平较低、司法救济不足。立法方面,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胶州湾保护法律体系;执法方面,既往的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执法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司法方面,受制于我国司法体系,司法救济并没有真正到位。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胶州湾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健全海洋法律体系、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健全司法救济制度。期望为青岛市整治胶州湾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胶州湾、保护胶州湾海洋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海岸海洋管理的法律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四个阶段划分了美国海岸海洋管理的立法过程,阐述了美国海岸海洋管理法律体系的若干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体制、制度、政策等方面评述了海岸海洋的管理活动,最后分析了美国当前海岸海洋管理立法局长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海洋管理的政策和目标,为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有效地行使主权和管辖权,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抓紧时机,开展如下几项工作。(一)完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管理法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强调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海洋立法工作虽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海洋领域的立法在我国…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海洋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平 《海洋信息》2006,(1):14-16,25
我国海洋法律体系已逐步趋于完善,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到位。本文主要对我国海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立法的原则、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进一步完善海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我国入海排污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入海排污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入海排污口的必要性;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从法律视角研究我国治理入海排污口的改进措施。在入海排污口治理的相关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门法律,以该法为依托,从法律角度思考入海排污口造成的污染问题,研究备案制度在入海排污口治理中的可行性与运行的不足之处,分析现存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现状,聚焦现有法律制度对入海排污口造成的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局限。进而从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的具体细化立法,改进监管体系漏洞、促进监管体系全面性,以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参与度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倾废立法近30年,但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当前海洋倾废法律体系较之于我国海洋开发的现状以及今后的需求呈现出滞后性。目前,有关倾废法律正在修订中,而正确、科学的立法修订指导思想是构建先进倾废管理立法的前提要件。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海洋倾废新形势,对倾废法规修订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海洋立法角度研究我国现行的海洋法律制度,分析海洋法律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我国海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完善,生态环保法制不断健全,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坚决扛起海洋生态环保责任,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It was common along China's coastal region to throw wastes, including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to the sea at random and without care. This has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t only harm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but also damaging the residential habitats of the coastal region itself. Unfortunately, before 1982 offshore wastes dumping was not regulated in China. The actual regulations governing such dumping in China formally began in 1982 when the basic law on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e.,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came into being.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gulation of wastes dumping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consists of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in China. What is more significant is that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that China has bee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or its people, the reach of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is critical. Thus effective control of wastes dumping at sea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in the efforts towards that reach. Since China is the biggest country and has longest mainland coastal line in East Asia, its laws and practice in this regard concerns with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whole East Asian seas.This paper will address the wastes dumping issue in a legal perspective, including analyzing and assess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in China. In addition, it will compare the Chinese regulations with relevant international laws to see whether the Chinese law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re in line with them. For the purpose of the better explanation of China's law and practice, some relevant cases regarding wastes dumping will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海区之一,被列为保护对象的生物资源、岛礁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文章从数量和面积、典型特征以及保护对象3个方面概述东海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目前保护区发展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配套法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稳定和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管理机构建设,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夯实保护工作法律基础;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监视监测能力,加强保护对象监测评估的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随着海洋经济的繁荣日益增多,在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危害海洋环境的可能性,过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加重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我国虽在立法上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专门条例为海洋工程污染防治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海洋工程污染防治并未引起法学界的过多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我国海洋工程污染防治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序及责任设定问题、海洋工程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度不足、海洋工程环境高风险领域责任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公民对海洋工程污染防治知情权的缺失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及原因分析,对相关条例、法律及政策进行总结评析,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听证制度相关规定,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提升对海洋工程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明确公民知情权等方式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为海洋工程污染防治提供更多的法律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丁金胜 《海洋科学》2019,43(12):59-66
我国对海岛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岛管理立法研究、海岛开发利用研究与海岛生态保护研究3个层面。鉴于我国目前的海岛管理制度在法律、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环境约束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海岛居民异地搬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居民海岛的个人特许经营制度效用低下、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执法力度欠缺,综合现代社会发展前沿趋势,针对不同的环境约束提出优化我国海岛管理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完善海岛立法体系、完善岛民外迁政策、创新经济机制与加强过程监管并举等。海岛巨大的军事、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使得对海岛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深远,为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包括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生物资源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类别;构建了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完成了规划区网格划分和相关评价,并据此进行叠置分析,完成连云区海域分区的空间划分,其中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总面积占比为23.58%、生物资源利用区占55.52%、生态保护区占20.90%。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和基于ArcGIS划分方法在连云区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较好地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划分,可以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海水网箱养殖给近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状况,分别从行政管理制度、环境规划、养殖管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养殖场的环境管理进行了分析。对比国外在网箱养殖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措施与经验,探讨了减少网箱养殖给海洋环境带来的污染的措施和饲料配额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将来,环境管理会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为发展中的中国海水鱼类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渤海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渤海沿海地区有着浑厚的工业基础以及绝佳的地理优势,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久居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文章介绍了渤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渤海与濑户内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于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的治理措施以及立法经验,深刻剖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不足,并提出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调整渔业发展、提升海洋生态预警能力监测等建议,以期总结出适合我国渤海环境治理的海洋规划方案,从而挽救渤海的生态环境,恢复渤海往日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预报减灾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海洋预报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海洋观测能力、海洋预警报公共服务水平、海洋减灾综合管理能力、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海洋防灾减灾国际治理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提出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有机有序业务体系和提升海洋环境保障工作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