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区晚稻产量年际间变化很大。对于产量波动的原因目前尚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诸如:有的认为早稻增晚稻减,早稻减晚稻增;有的认为双年晚稻减产,单年晚稻增产;有的认为春冷年早稻增晚稻减,春暖年早稻减晚稻增;还有的认为增减产主要看化肥多少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3.
前言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矮杆宽叶和杂交稻等感病品种的推广,发生为害损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在我省,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单季晚稻重于双季晚稻,早稻以绿肥田早稻发病最重;春花田早稻次之;晚稻以杂交系列品种发病较重。由于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大,晚稻发病有日趋加重的趋势。稻株受害后,秕谷大量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一成左右,严重的可高达五成以上。据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4.
陈大文  谭猛 《贵州气象》2006,30(5):26-27
望谟县境内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望谟的水稻从播种到成熟需要≥10℃的活动积温在2300℃左右(早稻)或2600℃左右(晚稻)。在望谟县地区内如果日平均温度≥30℃以上高温连续8~10d,就会出现稻瘟病。  相似文献   

5.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6.
前言本文在分析我市稻作制度实行大面积改制以来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气象和产量资料,早稻不同配比方式下趋利避害的能力,以及与早晚稻总亩产的关系,对不同的早稻品种布局进行了合理性的评价,并提出最佳布局。一、早稻品种布局演变特点及合理性评价 (一)演变特点自从1956年改制以来,随着大力发展和稳定双季稻,早稻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总产约占全年粮食的40%。四十多年来,早稻品种逐步改良和更新,新品种层出不穷,主栽品种多达60个左右,按它们的熟期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早熟(100天),中熟(105天),迟熟(110天)。以绍兴县为例(见表1),改制初期基本上沿袭了原有间作稻的早熟型品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我国水稻栽培是有其悠久的历史。解放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水稻栽培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如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籼稻改粳稻、早稻改晚稻及早稻改水稻等等,无论栽培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长。自六十年代以来,北方单季稻作区相应开  相似文献   

8.
南宁地处广西南部,气候温暖,夏长冬短,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上为双季稻作区。但由于春秋季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时容易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秧;晚稻抽穗扬花时又易受到寒露风危害,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产量不稳定。以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2℃作为早稻  相似文献   

9.
秋旱是苍梧县晚稻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由于秋旱及寒露风的影响,使晚稻产量波动性很大,单产比早稻低。研究秋旱的时间分布特征,根据气候规律对晚稻生产进行合理决策,为晚稻稳产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右江河谷盆地,地处低纬(23-24°N),属南亚热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对双季稻生产很有利,是百色地区双季稻的主要产区。历年种植面积二十六万亩上下,占全地区双季稻面积的40%。单产早稻高于晚稻,近年来早稻平均亩产800斤左右,比晚稻高200多斤。早稻产量的高低对全年粮食产量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抓好早稻生产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2.
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2、3月份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3天以上或口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小于2小时,且待续7天以上断续有小雨的天气过程,称为低温阴雨。此时正是我省早稻的播种季节,对早稻谷种和秧苗都威胁很大,严重的年份,会造成大面积烂科烂秧,从而影响全年的水稻生产。本文根据低温阴雨出现的一般规律及对早晚稻产量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为水稻高产提供依据。1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60年代以来我省出现了9年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分别是1964、1968、1969、1974、1982、1983、1984、1985、1988年,除1968、1984年外早稻是增产的。可见低温…  相似文献   

13.
稻田轮作系统的减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冬~2003年秋,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水稻田进行了轮作系统的减灾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轮作系统能较好地减少病、虫、草害.其中轮作处理B(紫云英“接茬“玉米“间作“大豆“接茬“晚稻)、处理C(黑麦草“接茬“中稻)、处理D(黑麦草“接茬“早稻“接茬“晚稻)比连作处理A(紫云英“接茬“早稻“接茬“晚稻),在病、虫、草害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对比分析折产后作物的生物产量可以发现,轮作处理D最高,达13 686 kg/hm,比连作处理A高6.7%.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3~2007年《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中稻飞虱年发生程度、2000~2008年广州市番禺区稻飞虱发生的实测资料、1993~2007年广州市气象资料,分析温湿条件与稻飞虱发生的关系,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制定广东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的气象等级指标。经回代检验,该指标可靠性较好,可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5.
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陆川县早、晚两造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问题,结合天气、气候特点进行分析,逐步摸清了水稻生产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主要有三个即:“龙舟水”对早稻的影响;低温冷害对晚稻的影响;早晚两造如何向中间靠拢的问题。集中力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关于“龙舟水”与早稻生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早春的低温阴雨天气作为影响早稻生产的关键因子,而忽视“龙舟水”对早稻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在安排早稻播种期时,把春季气温回升的快慢作为播种早、迟的唯一依据。这样以往早稻播种就有两“常规”:一是暖春年份播种早(2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地处赣西北山区,气温偏低,尤其是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受阴雨寒流袭击,往往造成烂种烂秧,不但损失了良种,耽误了季节,而且也影响晚稻的丰产丰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先后推广了湿润秧田、通气秧田、薄膜小苗带土移栽等育秧技术,对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境内地势高耸,重恋迭嶂,山地多变的气候对农业稳产高产带来较大影响。八五年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中稻、玉米、早稻、晚稻及早谷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18.
气候对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气象学报》1983,41(4):452-459
本文利用1949—1979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和1951—1979年的气象资料,对影响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生育期降水量过多是造成某些年份早稻减产的重要气候原因,提出以生育期降水量作为划分标准,将早稻气候年型分为少水年、常年和多水年三种类型,多水年欠收概率63.6%。文中还指出,秋季低温出现迟早是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提出以秋季低温出现日期结合生育期降水距平作为划分晚稻气候年型的标准,分为秋冷偏早多水年、秋冷偏早少水年和秋冷正常偏迟年三种类型,秋冷偏早多水年欠收概率70%。  相似文献   

19.
低温阴雨是我省早稻育秧期间严重的气象灾害。轻则影响早稻秧苗质量,重则造成大量烂秧,浪费种子,耽误农事。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春季低温阴雨特别是倒春寒严重的年份,早稻往往增产,而晚稻则多会减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低温阴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便为开展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1低温阴雨年景划分根据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影响,通常将日平均气温<12C连续3天或以上,或日平均气温<15℃连续7天或以上的天气过程,定义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轻重年景定义,则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如持续时间、平均气…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凯  周玉  宋忠华 《气象》2011,37(4):468-473
通过对南方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4个台站双季水稻灌浆期气温及发育进程观测,以及千粒重、灌浆速度的加密观测,发现近16年来江南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气温均升高2℃左右,早、晚稻抽穗一乳熟期天数缩短了6天左右,早、晚稻抽穗一成熟期天数分别缩短了6天左右和5天左右.气候变暖伴随着水分胁迫,回归分析显示,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