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发展中的云南天文台0.5GHz—1.5GHz快速射电频谱分析仪的接收天线部分是计划在现有的十米口径抛物面天线的焦点上安装两付互相垂直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作为馈源。本文介绍了设计一个FORTRAN语言程序对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电特性进行分析的过程,它可以在整个工作频段范围内计算出任意频率点上一副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两个主平面内的方向图、波瓣宽度、增益和输入阻抗,并把结果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结合绘图软件,就可给出直观的结果,从而为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设计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判据。本文最后针对为云南天文台抛物面所设计的馈源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中所作的主要工作是为云南天文台十米抛物面设计、制造一付好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LPDA)作馈源。工作有:(1)设计一对交叉的LP-DA;(2)分析LPDA特性;(3)估算抛物面的电特性;(4)讨论线极化向园极化转换的问题;(5)天线测量。LPDA的测量结果比较满意。该天线的方向图、平均输入阻抗、三分贝和十分贝波瓣宽度都在从0.5-1.5GHz的频率范围内比较一致和稳定,变化很小。天线理论上的许多成就都是与数子计算机有关的。在文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功能来设计天线,分析天线特性,并从测量所得的所有数据文件中计算天线的参数。所编FORTRAN程序使这一切工作变得容易。最后,我们还讨论了用功率合成器实现线极化向园极化转换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中所作的主要工作是为云南天文台十数抛物面设计、制造一付好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作馈源。天线理论上的许多成就都与数子计算机有关的。在文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功能来设计天线,分析天线特性,并从测量所得的所有数据文件中计算机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韩溥  吕静 《天文学报》1994,35(2):209-214
1992年1月,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远镜上进行了用射电全息术的相位恢复方法测量天线表面精度的尝试。利用望远镜的22GHz系统,用强水脉泽源ORION-KL作为信号源测量了天线的聚焦和偏焦方向图,采用Misell算法获得了天线口面上的相位分布,由此得到的天线表面相对于理想抛物面偏差的均方根值与1989年用经典的经纬仪带尺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GHz、2.00GHz、2.84GHz和4.00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ms—spikes)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7,38(1):25-33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IV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新的时间分辨率短至8ms 的2 .6 ~3 .8GHz 微波动态频谱仪在1998 年4 月15 日爆发和1997 年11 月3 日爆发中发现了微U 型爆发。其顶部频率为3 .2 ~3 .4GHz( 相应的等离子体密度:基波:1 .2 ×1011 - 1 .4 ×1011/cm 3 ,二次谐波:3 .2 ×1010 - 3 .5 ×1010/cm 3) ;根部频率为3 .4 ~3 .6GHz;单个U 型爆发的频率范围为60 ~220 MHz ;上升段频漂率为7 ~28GHz/s;上升段持续时间为8 ~24ms;寿命为16 ~48ms;偏振度大于80 % 。在活动区为偶极子磁场的假设下,估计源区高度约为1 .3 ×104 公里,单一环的高度为250 ~800 公里。由此得出结论:1 .由于高频漂率和高偏振度,似乎发现的微U 型爆发不是Ⅲ型爆发形成,而是尖峰辐射(Spike) 形成。2 .我们发现的是小尺度的微磁环,其尺度与Spike 辐射的寿命相当。我们在1997 年11 月2 日的爆发中发现平均周期为数十ms 的准周期振荡群。在高密度流管的磁声波MHD 振荡条件下,可取得磁环半径约90 公里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到微磁环物理尺度的图象  相似文献   

8.
李小聪  Wegner  R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4):313-322
本文讨论BLO0716+714中观测到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IDV)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解释。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相关性有三个特点:(1)光学变化和5GHz射电变化呈反相关,即光学极大和5GHz射电极小相对应,反之亦然;(2)光学变化和射电频谱指数α5^8.3的变化相关,具体地说,光学的增强和极大都与射电频谱反转频率向高频的位移有关;(3)光学和射电都有 ̄1天的准周期变化,特别是射电频谱指数α5^8.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天文台1.0-2.0GHz射电频谱仪记录到的1994年1月5日爆发图上,首次发现一界面频率位于1240MHz与1340MHz之间的微波II型爆发对,其频漂率为-0.22GHz/s和+0.23GHz/s.由此推出电子加速区位于光球之上3.7×104km的高度,电子加速区及II型爆发形成区的高度范围约为1000公里,而电子束的速度相应为0.102c及0.106c.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的发射波模以及偏振态(偏振度与偏振方向)的快速时变特征,对1993年10月2日07:44:34-0.7:44:52:99UT期间的太阳射电事件进行了证认,认为这是一个由两群、总数约为40个尖峰(spike0结构组成的罕见的宽带事件,它的总带宽〉300MHz、相对带宽〈5%,根据它们在2.545GHz,2.645GHz,2.695GHz和2.840GHz上的流量资料,首次对一些spike结构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月30日22GHz的缓变型射电事件的时间轮廓特征,以及在3GHz、10GHz频率上没有对应射电事件的观测特征等,可用Matzler的热模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高频射电源与低频射电源相比,前者中的类星体比例更大。3CR低频射电源(S178MHz>9Jy)中有17.8%是类星体,而在2.7GHz亮射电源样本中(S2.7GHz≥2.0Jy),有35.6%是类星体。更有趣的是,518个5GHz亮射电源中(S5GHz≥1.0Jy),至少有291个(≥56%)是类星体。因此,我们认为高频亮射电源的证认是发现类星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993年5月30日22GHz的缓变型射电事件的时间轮廓特征,以及在3GHz,10GHz频率上没有对应射电事件的观测特征等,可用Matzler的热模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脉冲星PSR B0329+54的多波段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1999年3月12日至6月8日,使用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乌鲁木齐南山站25m射电望远镜在0.327GHz,1.5GHz,2.3GHz,4.8GHz和8.4GHz频段,对脉冲星PSRB0329+54进行的多波段观测结果,PSRB0329+54的辐射呈幂律谱,并出现频谱转折现象,低频段谱指数为1.59,高频段为2.45,平均谱指数为1.72五个频段上的平均脉冲轮廓的角宽度和二个民分峰值间的角宽度都随频  相似文献   

15.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6,37(1):60-67
本文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太阳射电观测流量的归算方法,即对观测的太阳天线温度值作天线功率方向图K因子的修正,即可得到太阳射电流量值.文中推导了不同温度分布模型下的K因子表达式,并计算了日面宁静太阳流量值和部分射电源的SVC辐射流量值.对日面宁静区的射电辐射而言,因K的年变化(0.0236—0.0252)不大,因此按其平均值0.0244可计算出22GHz频率上宁静太阳流量s。=0.15Ta。(以sfu为单位,Ta。是宁静区辐射的太阳天线温度),相应的宁静太阳温度为10100土300K.1990年7月2日源区的SVC辐射计算结果表明:日面源区的SVC辐射总和为20sfu,约占日面总辐射的2.4%.  相似文献   

16.
位于日冕微波区的微波Ⅲ型爆发界面频率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天台1.0-2.0GHz射电频谱仪记录到的1994年1月5日爆发图上,首次发现一界面频率位于1240MHz与1340MHz之间的微波Ⅲ型爆发对,其频率漂率为-0.22GHz/s和+0.23GHz/s由此推出电子加速区位于光球之上,3.7×10^4km的高度,电子加速区及Ⅲ型爆发形成区的高度范围约为1000公里,而电子束的速度相应为0.102c及0.106c。  相似文献   

17.
张福俊 《天文学报》1995,36(2):115-119
由5GHz和1.66GHz的VLBI全球阵观测,我们获得类星体3C286在该两频率上的高动态范围的毫角秒尺度的图像和谱指数在结构中的分布状况。从谱指数,我们无法判断该源中央两个子源中哪一个真正的核。我们排队3C286的结构是由引力透镜所形成的像的可能性。也许在该源的中央存在两个黑洞,即两个中央“引擎”,每一个有它自己的、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喷流。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一个相对VLBI观测的新工具,通过使用多个高斯分量模拟所得到的数据,估计了在5GHz和1.6GHz之间频率切模的效率。基于对所获得的结果图的分析,得到有关频率切模技术的结论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II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II区辐射中分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外台站在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α)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体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与该HII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量、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II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LO0716+714中观测到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IDV)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解释。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相关性有三个特点:(1)光学变化和5GHz射电变化呈反相关,即光学极大和5GHz射电极小相对应,反之亦然;(2)光学变化和射电频谱指数α_5 ̄(8.3)的变化相关,具体他说,光学的增强和极大都与射电频谱反转频率向高频的位移有关;(3)光学和射电都有~1天的准周期变化,特别是射电频谱指数α85·3的变化维持了大约7个准周期。上述相关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可以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作出解释。作者提出,这类现象可能与激波在磁约束的准周期振荡的相对论喷流中的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