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一机多天线思想,建立了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监测系统,降低了系统成本。其由野外采集子系统和室内控制子系统组成。前者将天线阵列采集的GPS信号,经分时器、信号放大器、无线路由器、WLAN天线传输至后者,经数据处理得各监测点的坐标数据。在单历元数据处理中,利用GPS采样密度高、监测点前后2次变形量较小的特点,由卫地距双差值 、载波相位双差值 、波长 ,计算出整周模糊度 的非整数解,再采用ROUND函数使其变为整数,得到整周模糊度。有了整周模糊度,双频GPS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定位精度一般可达±5 mm,既能满足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的精度,又解决了卫星信号在不同天线通道间切换产生的周跳问题,使数据处理简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GPS-机多天线技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在滑坡监测中GPS形变监测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滑坡监测系统软件是滑坡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传统滑坡监测存在受地质条件限制,不能适时监测,通透性差等缺点,选择比较先进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及静态差分算法,作为滑坡监测的手段和解算方法,在硬件方面的支持下,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全天候监测。针对监测的要求,软件在操作界面、图形显示、自动智能化监测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地尝试。软件系统采用以C 语言作为编程语言的VC 6.0为编译环境。整个滑坡监测系统软件是一个实用的、操作简单的、人性化的监测软件。 相似文献
4.
上海三维形变监测GPS试验网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上海三维形变GPS试验网的建立、探讨了应用GPS建立高精度控制制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采用仪器墩强制对中、天线指比、观测时间超过3小时,测得的长度不超过4km的基线,有望达到毫米级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6.
7.
综合使用孔隙水压力计、水分含量仪、钻孔倾斜仪、雨量计和库水位计监测三峡库区李家坡滑坡.通过现场站建设、采集仪调试、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发布实现了滑坡的实时监测和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入渗引起孔隙水压力以及水分含量变化,强降雨和库水位急剧升降会导致坡体变形. 相似文献
8.
GPS技术在金川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金川露天矿边坡变形GPS监测研究,主要论述监测基点的选择,基点WGS-84坐标的确定,变形监测网的布设,GPS数据采集、处理和质量,坐标转换的实施等,给出反演推出的若干四等三角点及其它控制点的变形数据,这些数据和造成变形的物理成因符合得很好,最后概括出GPS技术应用于变形观测的若干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冯梦龙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2014,(2):88-8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数字测图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GPS与PDA技术基础上,该系统已经逐渐向数据采集方面工作。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测图系统会完全实现GIS数据采集,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基于GPS与PDA技术使用下,对网络数字测图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问题,文章设想了GPS整体变形监测方案并论证了大坝GPS监测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指出只要选用设备,观测环境和观测方案恰当。GPS监测可满足大坝监测精度要求,实现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水文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广泛应用.但在高寒高海拔极端恶劣环境下,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较少.从生态-水文研究出发,选取关注度较高的黑河流域一级支流马粪沟子流域为研究区域,配合现有定点观测系统,提出一种适宜生态-水文模型需要的面上密集数据观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框架.重点讨论了无线传感器观测网络的实现方案、观测点的选取、传感器节点的部署、节点的网络拓扑构成以及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组成,实现了已经部署的无线传感器观测网络的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处理及数据可视化展示等,总结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生态-水文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介绍GPS三维监测试验网的第二期观测成果,对两期观测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期成果的尺度没有系统偏差,而GPS基线向量的坐标轴指向存在系统偏差。只要统一各期成果的坐标轴指向后GPS将有望以毫米级精度进行三维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5.
16.
天然气主干网长期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管理和技术双重角度出发,通过对上海市地面沉降情况以及其对天然气主干网影响的分析,提出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IS)建立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网长期沉降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籍此系统对工程进行管理,期愿对上海天然气主干网的科学化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张永海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09,(3):327-330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维护大地坐标系和进行全球板块运动或区域地壳形变监测中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选取、系统参数对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比较了平差过程中的不同基准模型,分析了各自的适用性,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得出附加系统参数和附有约束条件的网平差计算模型,最后对西安地区布设的GPS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进行计算,比较了不同的平差方案,得出系统参数和不同基准模型对地面沉降数据处理的影响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Modern space geodetic techniques enabl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continental plate interiors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coverage. Resolving data and results are currently evaluated for their application for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eismic
hazard and risk in Germany. This goes especially for regions where earthquakes are generally rare but high magnitudes are
still not unrealistic while vulnerability of today’s society is steadily growing.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deals with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ectonic fracture systems in Germany using the GPS. The estimation of the station velocities with
GPS and the resulting geodetic strain is suppos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put to the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Unfortunately,
the low expected and currently seen velocities (<1–2 mm/year) make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noise and
a tectonic signal. Because of the short observation interval the velocity uncertainties are about 2 mm/year in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The essential goal of this program is to provide and model highly precise deformation data and to discuss its
needs for a better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especially for the most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in Germany, the Rhine-Graben,
the Swabian Alb, the Alpine foreland, and the Vogtland. Here we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2 years of measurements at
currently 150 GPS stations throughout Germany. The time span of this program has proven to be too short and the density of
the station network to be not dense enough yet for reliable significant horizontal station velocities and supporting the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