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对各类水样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都思兔河中段,对于相对惰性的组分,河水的化学成分由湖水与地下水混合形成;但对于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组分,湖水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其化学成分明显受到了化学反应的影响。论文使用Cl-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出该段河水中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在50%以上;并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条件及矿物饱和指数的计算结果,确定石膏的溶解、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以及CO2逸出是河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化学作用,通过对化学反应量的计算,恢复了湖水与地下水仅发生了简单混合作用的混合水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以保定、沧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揭示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化学形成机制为主要研究目的, 选择河北平原深层碱性淡水发育的保定、沧州地区为典型研究区, 应用水文地球综合分析方法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技术, 探讨了深层碱性淡水水化学性质、分布规律及形成的自然环境; 依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深层地下水质量平衡反应模型, 研究了从山前至滨海整个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及水、岩间的质量交换, 从而揭示了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的内涵及深层碱性淡水水化学形成机制.主要结论是深碱性淡水是由山前补给区HCO3-Ca·Mg水逐步演化而来, 从山前至中部平原, 在地下水环境由开放转为封闭的过程中, 方解石、白云石溶解和沉淀, 钠长石、石膏、岩盐和菱铁矿的溶解, Ca-Na阳离子交换是控制其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入手,讨论了位于三门峡库区朝邑滩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规律;进而通过该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水灾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阐明该区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阿哈湖水铁锰季节性污染机制万国江,黄荣贵,陈振楼,普勇,万曦,周兢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环境地球化学,铁锰季节性变化,污染机制,阿哈湖海洋、湖泊沉积物不仅是水环境物质输送后的储存场所,而且其蓄积的一些化学组分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5.
安徽月山矿田铜矿床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地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究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法定量分析该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绿洲区1980、2014和2017年地下水化学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PHERRQC软件建立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对水-岩相互作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浓缩作用、溶滤作用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控制绿洲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的主要作用,气候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地层岩性为主要影响因素。由强径流区到弱径流区,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差,岩土溶滤作用逐渐变弱,蒸发浓缩作用不断加强,致使地下水的TDS、TH和主要离子含量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以Cl·SO4·HCO3-Na·Ca型为主转变为以Cl-Na型、Cl·SO4-Na型为主。弱径流区内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显著,改变着地下水中Na+和Ca2+含量。 相似文献
7.
8.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形成机制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金),铁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中多位一体铜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内特有的一类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表明;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床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也是该类矿床的主地控矿因素,而基底类型及赋矿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矿床形成的特定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河南省永城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法、数理统计法、地球化学模拟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永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探讨了该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来源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含水介质和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变化,浅层地下水中K+、Ca2+、NO3-、Cl-、SO42-的浓度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而Na+、F-、Mg2+、HCO3-的浓度和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随深度增加而上升.在煤矿区及煤化工区浅层地下水中SO42-浓度大于250 mg/L,远远高于其他区域的SO42-浓度,而在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中NO3-浓度大于30 mg/L,远远高于其他区域的NO3-浓度.综合分析表明:煤矿及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是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沃卡地堑盆地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行热储温度、补给高程计算,建立沃卡地堑地下热水系统中-高温地热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沃卡温泉为中偏碱性水,溶解性总固体较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型、SO4·Cl-Na型、HCO3·SO4-Na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卡盆地地下热水系统具有大气降水补给、浅循环地下水的特征,热水以深部熔融体为热源,受控于沃卡半隐伏控热断裂构造,但受裂隙潜水或地表冷水的混合作用,其Na-K-Mg平衡图表现为部分平衡或混合水。利用混合模型对热储真实温度进行估算,得到热储的温度范围为120~200℃,冷水混入比例为70%~83%。 相似文献
11.
12.
13.
长春南湖水质成分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春南湖水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南湖1997年6月至1998年5月共12个月的水质观测数据,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湖水中14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提取5个因子,并以此来分析湖水中各种化学成分间的共生组合及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量平衡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南部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水位多次剧烈变动。尤其是近30年,博斯腾湖水位波动尤为剧烈,甚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给该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博斯腾湖流域1986~201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得到1986~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急剧上升的原因在于开都河径流量的增加及开都河灌区引水量的减少。2002~2012年,开都河径流量持续走低,地下水的开采导致河道损失水量增大以及泵站扬水量的增加使得博斯腾湖水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天山布隆金矿床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位于新疆西南天山阿合奇县的布隆金矿是一个国内较少见的低温热液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它赋存于上泥盆统细碎屑岩中,金矿体受层间缓倾斜破碎带控制.根据矿脉矿物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原生成矿期成矿作用可分为:①黄铁矿-石英阶段;②石英-黄铁矿-菱铁矿-重晶石阶段;③方解石-石英-重晶石阶段和④重晶石阶段.年代学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②阶段)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58±15 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末,与中亚南天山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发生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超基性岩区山区河流水化学形成机制,笔者以小秦岭金矿区太峪水库为解剖对象,通过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测试数据的分析可知,太峪水库中水化学组分含量虽然较上游河水补给区并非普遍升高,但是矿化度有所增加,且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基于两方面化学反应和蒸发作用,以化学反应为主。①基于phreeqci正演计算了各水样点矿物饱和指数,利用netpath模拟水质质量平衡反演拟合,得出水库水质发生了Ca/Na交换和矿物溶解和沉淀作用。而水化学作用主要包括岩盐、石膏、方解石的溶解以及超基性岩矿物成分的沉淀。②通过蒸发作用使各组分质量浓度增大0.23倍。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研究太湖流域北部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成因,以水文地质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对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多,总体以Ca·Na-HCO3型和Ca·Na-HCO3·SO4型为主;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较简单,阴离子以HCO3型为主,阳离子以Ca、Ca·Na、Na为主;地下水主要受矿物风化-溶滤作用影响,其中含钠硅酸盐岩溶解对地下水化学特征影响较大;潜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工矿活动的影响大于农业、生活污水的影响;承压水中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使Ca2+和Mg2+浓度降低而Na+浓度增高;潜水与承压水的离子特征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依据1999─2001年的监测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水质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明显;血吸虫病疫区扩展,危害反弹;洪涝灾害频繁严重,气候灾害多样;湿地资源衰退,生态平衡遭破坏等. 从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宏观与微观、时间与空间、总体与具体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