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时频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在频率域进行离散扫描分析,在时间域进行连续扫描分析,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性处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分辨率和信噪比问题给地地震资料解释带来的困难。该方法不仅优于一般的频谱分析,而且具有简单,快速,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杂山区地形高程变化剧烈、绝对高差大、折射界面不稳定、深层反射信噪比低等问题,提出综合静校正方法:即通过将初至折射静校正,初至剩余静校正,及分频反射剩余静校正进行组合.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断研究地震勘探新技术努力提高煤田勘探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学贤 《吉林地质》2004,23(3):102-105
重视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勘探的优势,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地震勘探才会有更广泛的市场,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噪音剔除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去噪手段,能够较好地消除低信噪比地震剖面上的噪音,提高信噪比。本文简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与实现过程,并以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去噪处理说明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去噪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目前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方法及应用技术。通过对原始地震记录中普遍存在的噪声进行了分析。对于无规则噪声,应采用f-x域随机噪声衰减或多项式拟合的办法;对于有规则噪声,倾角滤波或FK滤波手段则更为有效。强调了在去噪过程中选择去噪参数的重要性。阐明了同相叠加技术也是一种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总之。针对不同的噪声,应采用不同的去噪方法。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上述几种去噪方法对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唐世庚  薛颖 《物探与化探》2012,(Z1):128-131
在对煤矿采空区的勘查中,浅层地震可谓是首选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其以分辨能力强、探测效果好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该领域,尤其是对同时存在多层采空区的情况更显示其优越性,但对比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又具有野外作业要求高、资料处理解释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所以在这些方面更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根据以往的工作成果,对该方法的野外采集技术、资料处理与解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世界级”难题,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即沟、梁、塬、峁、坡、川并存;二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即沟壑纵横施工困难;三是复杂的表浅层条件,即地震波难以激发且能量衰减严重等。在具体分析我国黄土塬区资源分布状况与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对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资料处理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应从粘弹介质、连续介质的角度.进行地震波激发与传播规律的研究,从地震正演模型和室内模拟的角度,进行黄土塬区的资料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同时要注重引进新技术,加强储层物性横向变化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东滩矿一采区范围内村庄较多,施工的12束地震测线都经过大小不同的村庄,为保证村庄下叠加次数达到设计要求,利用KLseis采集系统进行特观设计,具体为:在大、小中疃,由于目的层埋深在660m左右,故采用村外加大炮检距放炮的方法,在后屯和东、西程家庄,由于目的层埋深浅,最大炮检距不宜超过550m,因此采用村内小药量(0.3~0.5kg)放炮的方法,确保障碍物下煤层反射波有足够的叠加次数。  相似文献   

10.
刘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3):25-28,34
鉴于煤矿井下环境的封闭性及对安全生产的高要求特点,炸药震源在煤矿井下地震勘探施工中存在众多局限性,而以采煤机作为震源可以规避炸药震源的许多固有缺陷,具有可以在不影响回采工作面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对工作面内部构造及应力开展实时探测的优势。但由于采煤机产生的能量远小于炸药震源,因此采集到信号的质量通常受到环境噪声影响,通过分析大量实际数据发现噪声中能量占比较多的为单频噪声和随机噪声,严重影响探测精度。为提高随采地震数据信噪比,提出了同时衰减单频噪声和随机噪声的方法,首先基于互相关技术在构建常规炮集记录的同时衰减单频噪声,然后通过小波变换衰减随机和残余单频噪声,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证实,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柴铭涛 《物探与化探》2007,31(Z1):60-62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叠前去噪是进行噪声压制的主要处理技术。小波变换方法由于具有同时在时间域与频率域分析的特点,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小波变换把叠前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并对包含干扰波的频段采用中值滤波消除干扰,再运用小波反变换来重构去噪后的记录;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噪声压制,还达到了保持宽频带的目的,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压制地震资料中工业电干扰的 余弦逼近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吕小伟 《物探与化探》2005,29(6):537-540
在对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对工业电干扰频率进行精细扫描、标准余弦信号超采样及深层振幅统计等方法对目前常用的余弦逼近法进行改进, 理论分析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对比表明了改进后的方法更实用、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用SVD与MCC结合法压制地震波场的随机噪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朱滨华  孙春岩 《现代地质》1999,13(3):334-338
在简单回顾奇异值法压制随机噪音的基础上, 指出信号的同相性与奇异值数目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奇异值法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一点, 采用多道相关分析与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压制随机噪音。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声频应力波在锚杆锚固状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汪明武 《地质与勘探》1998,34(4):54-56,59
研究了声频应力波法快速普查检测锚杆锚固状态的原理及评价分级标准,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潘一矿锚杆施工质量的检测,得出了利用声频应力波快速普查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方法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τ-p变换去除金属矿地震资料中的线性干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明  林君 《物探与化探》2001,25(6):432-436
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中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噪声,有效地消除这些噪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二维滤波(F K滤波)是消除低速干扰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消除视速度较低的面波及其它干扰波,但它只适用于地层倾角较缓的地区。对于复杂条件下的金属矿效果不佳。经过多次实验,用τ-p法压制线性干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噪声干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概述大地电磁场场源的基础上,阐明了影响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噪声分为场源噪声、地质噪声和人文噪声,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源。研究了各种噪声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影响特点,并对几种常见的噪声干扰信号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噪声一般影响全频域,近场干扰主要影响高频的有限频率,但近处雷电影响高频的较宽频带,而负荷系统的不稳定则主要影响低频。最后提出了消除或降低各种噪声干扰的可能办法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在第四系分层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面波勘测原理的介绍,结合太原城区汾河治理美化工程面波勘探实例,简述面波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及达到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重力异常频率域分离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6-451,445
用Nettleton等人的方法,将区域场与局部异常振幅进行了滤波分离。针对常规多边形滤波器判别速度慢的特点,制定了一种快速判别的计算方案,并进行理论模型验证,最终用于实测重力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夏中广  王世权 《物探与化探》2006,30(6):525-528,532
从研究激电场频谱特征及充、放电时间特征出发,根据实验观测结果,总结了硫化物矿化体(黄铜矿)及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等岩性的频谱特征及充放电时间特征,探索到新的定性评价激电异常源参数——频率谱及时间谱、视衰减速度。实践证明,利用频率谱定性评价硫化物矿化体(黄铜矿)与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激电异常源取得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兴华 《物探与化探》1994,18(5):331-338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比较低,叠加次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各个不同频带的地震反射波周期差别较大,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及互相关静校正,能准确求出剩余时差。在各个频带内做反Q补偿及自适应倾斜面之叠加,可以更好的进行频率补偿及相位补偿,增加叠加次数,提高处理质量。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能量相加,获得最终叠加剖面,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