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芜南部成矿模式及对深部找矿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Fe-Cu-Au多金属重要成矿带的宁芜、大冶铁矿成矿模式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按照成矿系列中缺位预测的原则,认为在宁芜盆地南段的岩体存在双层结构,与上层岩体有关的矿床为典型的"玢岩铁矿";深部下层岩体具有"大冶式"铁矿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宁芜玢岩铁矿下部有大冶式铁矿存在的认识,并构建了宁芜盆地南段"丰"字型成矿模式。认为采用"模式"类比、立体填图、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将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矽卡岩型金矿床定位预测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地质方法,主要流程为:在野外中-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岩体成矿专属性评价、深部矿产地质调查等基础上,开展室内成矿条件分析、控矿构造解析;进而按成矿理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成矿模式以及综合信息预测模型进行定位预测。应用地质预测方法及初步总结提出的"成矿系统+异常"的综合信息定位预测模型进行矽卡岩型金矿床定位预测,圈定了若干地区的找矿靶区,并在新疆天山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3.
甘肃石峡幅(I48E014014)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 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资料基础上, 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开展石峡幅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和圈定找矿靶区。专项地质填图采用填编结合的方式, 将图幅地层划分为19类非正式沉积建造类型, 划分侵入岩建造类型1个;结合重点工作区矿产综合检查, 填写矿产信息卡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总结成矿要素, 完成1∶50 000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等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成果图件和数据库突出表达了成矿建造、区域构造、矿化蚀变信息;系统总结了石峡幅成矿要素信息, 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圈定了7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4.
立体地质填图工作,是在收集和研究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以钻孔为控制,以地面、井下物探推断为依据,对地下深部特定地质体,如隐伏岩体、接触带、标志层、断裂带等,进行立体地质结构的探索。其目的是为深部找矿和重要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
半定量分析技术是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从俄罗斯引进的先进信息处理分析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对航磁、航放等物探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开展铀成矿预测,提高铀矿找矿效率。该技术能有效地提取矿床地球物理场特征,并运用于未知区域,达到成矿预测的目的。因其对目标体地球物理场特征提取的高效性,将该方法运用于航空物探综合信息岩性填图中,以减少繁琐的人工对比过程,快速圈定与已知岩体地球物理场特征相近的区域,从而为圈定岩体提供大致方向。通过介绍半定量分析技术及其在龙首山地区航空物探综合信息岩性填图中的应用,论证了该辅助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20世纪下半叶建立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或出现了资源危机,都需要寻找接续资源.为此提出在成矿远景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设想.“深部地质填图“是找寻隐伏矿和半隐伏矿的深部地质研究的战略性工作,“立体地质填图“则是其战术性工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为了寻找隐伏矿、半隐伏矿的“靶区“,或为“靶区“提供背景地质资料;后者是为了找到“新矿体“、“新矿层“,扩大矿床规模和矿山远景.“深部地质填图“要采用地质、物探、化探及少量钻探等综合手段,提交比例尺不小于1:5万的地表地质图和深部地质图;“立体地质填图“主要是按一定间距(100~200m)进行钻探,结合物探剖面,发现新矿体,提交立体地质图.当前应全面开展资源危机矿山外围的“深部地质填图“,积极慎重地进行“立体地质填图“试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地质工作纳入地质调查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紫金 《地球科学》1995,20(2):133-137
隐伏矿预测方法的特点是以构造成矿控制研究为主线,运用构造解析、矿物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优化处理后的物探信息,通过论证该区铬铁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地质因素和找矿标志,评价岩体含矿性,进一步圈定有利找矿远景区,估算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北部逊克—嘉荫—萝北一带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地表覆盖较厚,近年来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为加速该区金矿找矿进程,在对小兴安岭北段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金成矿信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托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内成控矿要素进行定量化,提取了断裂buffer、燕山早期岩体buffer、燕山晚期岩体buffer、航磁异常、遥感蚀变异常、化探异常等在内的14个证据图层;利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金矿进行预测,圈定了三级成矿远景区,其中Ⅰ级成矿远景区9个,Ⅱ级成矿远景区9个,Ⅲ级成矿远景区14个,所预测成矿远景区覆盖了大多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Y11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 在胶东地区开展金矿普查, 在圈定岩体和构造破碎带、划分地层界线、圈定金矿成矿远景区、预测找矿靶区等方面,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能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同时获取均一的高质量航空地球物理多参量数据资料,其两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岩性构造填图和矿产资源远景预测,成果是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区域成矿远景预测的重要地球物理资料。笔者以湘东南地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实测高精度航空物探资料进行岩性构造填图及找矿远景预测的过程和成果,解释成果不仅能够直接指导找矿工作,而且能够服务于以后的相关地质专题研究。综合表明即使在地质调查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高精度航空物探调查工作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加拿大航空物探发展的现况,并以新斯科舍省悉尼铜钼多金属矿为例,介绍了大比例尺航空物探在勘查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通过收集矿区区域航磁以及部份地段的地面高磁,以资料的处理、融合、分析为手段,以地质为依据,利用已经掌握的地质规律,建立测区内可能有的几种地质模型及地球物理模型,划分出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岩体,并圈定了有价值成矿的靶区,为地质勘查和找矿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黑色岩系及黑色岩系型矿床的找矿是当前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资料收集与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分布与特征, 系统研究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含矿性, 认为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具有寻找钼、镍、钒等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和空间, 指出了找矿的重点区域。通过进一步工作, 有望找到多处规模以上的矿床, 实现找矿突破。文章对在云南省寻找寒武系黑色岩系型矿床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峪 《安徽地质》2011,21(4):252-256
通过对津巴布韦穆托科铌钽矿地质勘查资料的整理、研究,系统分析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为找矿突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湘西金矿沃溪矿区深部找矿有利与不利的地质条件,通过岩矿石标本测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建立了沃溪矿区找矿的地球物理模型,并提出了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个旧高松矿田的构造地质调查、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初步厘定了个旧高松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燕山中晚期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区内有利含矿岩系空间分布,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是层间氧化矿重要的控矿因素;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矿田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就位及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矿的产出;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岩溶残坡积型和溶洞沉积型砂锡矿的形成。EW向与NE向构造交接复合,形成了向断凹式、羽列式、背突式、断裂-接触带构造式等复合控矿构造样式。此外,构造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有效地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6.
赵文津 《物探与化探》1991,15(4):241-247
本文强调了应研究总结已知矿床及其地质背景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建立找矿模式.提出在利用这种模式指导找矿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另一类找矿工作,即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地区找新类型矿床、新种类矿产以及新产出条件的矿床;或者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不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在这些情况下找矿对象的具体特征并不清楚,很难选定哪一种具体找矿模式作为找矿工作的依据,如果仅仅按照“模式找矿”思路部署工作并不合适.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更广泛的成矿地质背景上探讨这类找矿问题的特点、规律,以指导找矿工作.作者称这种找矿思路为“非模式找矿”,以示和“模式找矿”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三合圩锡矿区位于香花岭矿田北侧,为全隐伏锡铅锌多金属矿。通过找矿实践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三合圩矿床主要控矿条件是隐伏侵岩体及断裂扩容构造,总结了矿区找矿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8.
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金沟白钨矿床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最大的钨矿资源地,其资源量已超过大型规模.文章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观察,总结了杨金沟白钨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对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在该矿床现有勘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和断裂构造等主要控矿因素,剖析了该矿床钨矿化富集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杨金沟地区白钨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桐柏县老湾一鸿仪河金矿带,经近年工作,在老湾-上上河及下黄竹园一带求得一定规模的金矿储量。1986年,经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圈出大面积金银异常。为使该区在找矿上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在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1987年在矿带开展了原生晕研究工作。通过对已知矿区地表和深部工程的系统岩石测量,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评价指标,进而对矿床、矿带和矿区外围应用累加指数圈定异常,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预测,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这一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皖南新岭脚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新岭脚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隶属于我国重要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受皖浙赣深大断裂带控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矿石等特征,讨论了它们与金成矿的关系,基本理清了本区金矿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剖析,总结了有效的找矿标志,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