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适应Kalman滤波反褶积的快速实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以二进小波变换为基础的自适应Kalman滤波反褶积(AKFD)新方法,针对该方法的计算复杂程度,提出了一种快速实现方法.二进小波变换的AKFD抛弃了传统预测反褶积对信号平稳性的假设,克服了提高分辨率而信噪比明显降低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在小波域进行的AKFD在压制假反射以及提高分辨率方面比时间域的AKFD好,克服了在时域内进行AKFD抬升低频成分的缺陷.利用二维地震数据的局部平稳性的假设提出了快速实现方法,通过分段求取自适应预测算子,分别于横向及纵向采用样条插值的方法进行插值,来减少求取自适应预测算子的计算量,达到快速实现的目的.经过大量实验表明计算速度提高数百倍,仍能保持原来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2.
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结构层间位移能力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程界普遍采用的能力谱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结构单自由度简化假设基础上,利用结构基本振型来进行能力分析。虽然此简化假设可以为工程界提供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但从其分析效果来看,简化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真实地震反应。高振型对结构局部变形的影响在分析结构动力反应特性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不应忽略掉。基于上述对现有能力谱分析方法不足之处的考虑,从提高结构能力谱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出发,本文在Chopra能力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振型分解反应谱思想,在能力谱分析方法中引入了结构高振型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考虑结构高振型影响的结构层间位移能力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通过平面框架结构体系的算例分析,说明上述推荐方法在改进能力谱分析精度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地震预报经过30年的实践、理论研究及3次较大规模的科研攻关,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长足进步。该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总结出了成绩和水平,而且还深刻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地震预报的目标、研究体制、研究科学思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及建议,以供专业人员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生命线抗震可靠性分析多采用两元易损性假设,即假设单元和系统的工作状态仅有“连通”与“断开”两种,并以连通可靠度近似代替系统抗震可靠性。事实上,系统或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连通”与“断开”是渐变的,或者说从连通到不连通之间具有中介状态,通过建立生命线工程的震后工作状态判别准则,定义了“连通-中介-断开”三维可靠性向量。并在传统“连通—断开”模式下的网络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介状态的生命线网络工程系统抗震可靠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复荷载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该模型采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弥散正交裂缝假设,钢筋采用弥散假设,并考虑了屈服、应变硬化、循环卸载与再加载规则等因素。该本构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简便有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八结点平面应力单元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FHD—1型质子磁力仪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FHD-1型质子磁力仪在实际作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用户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对FHD-1型质子磁力仪的实时时钟、标定方法、通用性与适应性、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本文对此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对勘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提高勘探精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地震波走时计算的精度,地震走时精度直接影响如动校正、静校正和偏移成像质量.根据地质模型假设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走时计算方法,常用的有各向同性介质假设和各向异性介质假设条件下的走时计算方法,各向异性假设具有比各向同性假设更好的适用性,具有更高的走时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大偏移距和高陡构造情况下成像的要求.本文根据Alkhalifah的VTI介质中走时计算方法,以Fomel的TI介质中群速度的计算为基础,利用各向异性介质中Snell定律,提出了在非椭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高阶优化走时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各向异性走时方法中不能够计算大偏深比情况下地震波走时的缺点,具有走时计算精度高、便于实际应用等特点,对叠加和偏移成像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砂土液化危害及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相关砂土液化破坏的调查资料的分析。阐述了砂土液化造成的危害。认为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存在的液化砂土对未来的高速铁路路基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应当进行相应处理,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形频率域人工源电磁场的边界元模拟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用边界元法计算频率域人工源三维地形电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用矢量积分理论和电磁场边界条件,将上半空间(空气)和下半空间(地下介质)两个区域电磁场边值问题变为仅对地形界面的两个矢量面积分方程.然后将对地形界面的积分剖分为一系列的三角单元积分.在三角单元积分中,假设单元中电磁场为无限大气空间电磁场与地形影响的叠加,并假设地形影响为常项,这样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使得计算方法简便.通过分解和计算,每一个矢量面积分方程分解为对应三个坐标方向的三个常量线性方程,这些线性方程组成了对角占优的线性方程组,可用SSOR方法求解.文中给出了垂直磁偶源的垂直磁场地形影响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反演方法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其数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以地震波反演为背景,对非线性反演问题的某些最新进展做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着重对地震波反演理论中一些主要方法发展过程中的数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假设做了分析、讨论和总结,而非面面俱到的阐述地震波反演理论本身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波反演问题的数学研究基础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假设应注意的方面,并对较强烈地下介质物性异常所造成的非弱散射的反演问题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体波走时反演地壳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反演理论用于由体波观测走时反演匀速水平层的地壳模型参数,探讨了基本原理,提出了两种反演地壳结构的方法,同时还对假设的模型进行了验算,表明所用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结构振动的模糊建模与模糊控制规则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模糊振动控制中存在的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大都依赖于主观经验的现状。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结构振动模糊建模来产生控制规则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系统运动状态变量的模糊化,建立结构振动的模糊关系模型;其次通过对结构振动的模糊关系模型的分析,提取出模糊控制规则;最后,通过一个单自由度体系的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两个假设:在第1自振频率计算中,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产生的弯矩图等效为梁第1振型的比例图,忽略了体外筋对其他自振频率的效应。这两个假设改进了文献[5]中的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与梁跨中位移成正比的假设。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梁的动力平衡方程,解得梁的振型和自振频率。与文献[5]中的分析方法相比,由于假设更为合理,计算结果也更准确,与数值解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文献[5]方法低估了体外筋对第1自振频率的效应;随着体外筋面积和偏心距的增加,梁的自振频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交切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切法是最基本的地震定位方法之一,该定位方法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的优点。由于速度模型假设为均匀或水平均匀介质,与实际介质有较大偏差,因此定位精度较低,特别是震源深度。为克服传统交切法的缺点,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方法中,震源轨迹不再假设为圆形或双曲线形,而是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方法进行精确计算。数值模型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可用于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讨论了单个备选假设下形变模型的可区分性问题,并与灵敏度和Forstner(多个备选假设)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一个模拟网进行了试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此法适用于形变监测网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混沌噪声背景下检测微弱信号的神经网络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地震勘探资料的噪声许多呈现混沌现象,利用传统的去噪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根据混沌固有的性质,对地震勘探资料中的有效信号进行提取是许多科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混沌噪声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本文提出三种神经网络方法并对此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这三种神经网络在信噪比达到—37dB时,均能检测混沌噪声背景中的微弱信号。  相似文献   

17.
朱令人 《地震地质》1989,11(4):53-54
夏浩明同志的文章(下称《讨论》)对我发表在《地震地质》1988年2期上的《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下称《例》)提出了若干原则性的批评。对此,我首先表示欢迎和感谢。夏浩明同志能坦率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行自由讨论是很好的。我也本着这样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问题的认识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了海峡两岸在测量地震震级中存在的差异,并对此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杜品仁 《地震研究》1994,17(2):130-135
本文提出软流圈岩浆潮的假设来解释作者所发现的全球主要地震区的大地震都存在18.6年的地震轮回。文中阐述了岩浆潮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认为18.6年分量是岩浆潮的主要分量,并用全球火山活动的18.6年准周期性和各主要地震区地震期的中心时间呈规则分布来支持岩浆潮假设。周期性地震轮回是一类混沌现象。地震轮回可以认为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对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响应或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震源最佳反演结果误差的随机加权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利用随机加权方法估计地震矩张量最佳反演结果的误差.这种方法不对误差来源作任何分布假设,只需重复产生一定数量的服从Dirichlet分布的权向量.对于每个权向量,将其各分量分配到每条地震记录上,相应地确定一个震源参数解.对这些震源参数反演解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便能估计出最佳解的方差、协方差和置信区间.还讨论了1986年台湾地震(Ms=7.8)的震源矩张量中存在各向同性分量这一解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