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辽西古城锦州市驱车南行30分钟,你就会听到神奇美妙的渤海涛声震撼耳鼓。远远望去,首先映人眼目的是锦州港高高的灯塔;片刻,气势磅礴的大海扑面而来。沿着当地人说的海中天桥,透过朦朦的晨雾,便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巨大的笔架插在海中。迷离恍惚之中,那俏丽的笔架,奇巧的亭阁,端庄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空间延伸范围、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通过对研究区22条多道反射地震剖面资料的地层-构造解释,结合钻井岩石地层资料的综合解释,运用构造解析分析法、筛选法以及回剥法对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筛除了新生代构造沉降量后的新生代地层底界面(反射地震Tg界面)的空间起伏形态特征和前新生代地层变形特征发现,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呈NEE向展布,其核部位于珠江口盆地东南部的陆洋过渡带下陆坡位置,即06号测线所在位置及其附近,琼东南盆地为造山带的NWW翼。此研究结果可为南海地区前新生代晚期大地构造格局重建、南海成因机制研究提供构造事实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海成因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作者以寻求南海形成演化的内因为着眼点,在大量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法对南海南北陆缘前新生代基底地质构造变形形迹进行了系统的构造恢复和组合分析,发现了残存于南海南北陆缘中生代基底中的断层-褶皱具有碰撞造山带特有的背冲断褶构造特征,指出该古造山带的中轴位置大致沿现今双峰-笔架海山连线分布,并称之为古双峰-笔架碰撞造山带。结合南海地区新生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南北陆缘新生代伸展构造特征分析,提出该造山带在新生代发生了山根拆沉的解体过程,并明确提出了该"山根拆沉"机制是诱发南海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南临南海地块的主体部分,西部为印支地块,东靠台湾-菲律宾岛弧,地貌类型有海台、链状海山、海底谷和海底扇等。南海北部发育底辟构造、张性断层以及叠瓦状逆掩推覆构造和增生楔等,分布有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等常规油气盆地和琼东南-西沙海槽、台西南-东沙及笔架南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区。同时,南海北部受东亚冬季风影响,是现代南海冬季上升流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正>本期介绍一道福建有名的海鲜——龟足。这道菜别说吃了,就是听过、看过的人,估计都不多。龟足俗名:佛手贝、石砌、狗爪螺、龟脚、鸡冠贝、鸡足、鸡脚、观音掌、笔架,常见于中国东海和南海沿岸,壳表常附有楯形矮藤壶,柄基部常有毛鸟嘴等蔓足类着生。成群固着在岩石缝隙中,有时密集成簇状,一受触动即紧缩柄部藏在岩缝里,以防止受到危害。沿海居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笔架岭油田滩海公路与潮流的相互作用。根据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工程方案I和方案II的条件,潮流均不至于对新修路段产生严重损坏,但就潮流的冲淤效果上看,方案II比方案I更有利于路基的维护,风险探井路(方案II)的走向合理,但必须在跨越大凌河东水道的路段上修筑桥涵。  相似文献   

7.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纪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结合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调查资料的重新判读,发现南海地区存在多处水合物的地震标志-BSR,以活动边缘笔架增生楔和非活动边缘西沙-东沙为例,重点解剖水合物的地震特征,建立其成藏模式,总结其成矿规律,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为今后在该海域寻找水合物矿床、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富兰克林出发前,他似乎比他妻子更为担忧,他写信给一些朋友;要求他们在他探险期间照顾和安慰他夫人。尽管他已经59岁了,他和夫人都为他执行这一使命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不管他热情有多高,在他出发前的最后几天感到有点体力不支。珍妮(富兰克林夫人)为他丈夫赶做了一面旗子,以便带到北极去——这是许多探险家沿用的习惯。再有几针就要做好了,可在沙发上休息的他睡着了,她凑过来把旗子盖在他身上。她把他推醒,他吃惊地说:“怎么,把旗子盖在我身上,您不知道人们用国旗盖尸体  相似文献   

9.
张学思的案头,有一张自订的工作计划表,他的工作是井井有条,每日一记载,每月一小结,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张学思工作非常严谨,他的办公室纸篓里,除了烟盒、烟蒂以外,从不扔片纸只字,凡带有机密字样的文件,他从不用秘书转送,总是亲自到保密室取送。凡是工作问题,从不和家属谈半句。凡经他批阅的文件,他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答案具体,处理得当。那怕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的工作作风非常深入细致,只要他在司令部,就要每天亲自参加作战的交接班,随时掌握战备情况,即使外出,他也让秘书代他去参加,每天向他报告。对于基层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月19日傍晚,意大利南端布林迪西省武装部队长官路易戈·罗布斯托少校又要玩水了。他一鼓作气地潜入亚得里亚海15米深处,一下子被海底世界所迷住。正当他欣赏美丽的海星时,突然沙砾上几只发绿的脚趾映入眼帘。他心中一惊,那是死人的脚?他想离去,但好奇心又使他转回来。他轻手轻脚地游过去,拿起3个脚趾,一边擦,一边观察。他眼睛猛然一亮,断定自己有了新发现,上岸后他把这3个脚趾送到了意大利水下  相似文献   

11.
应我所陈则实副所长的邀请,美国特拉华大学吉布斯教授于10月份来我所参观讲学.吉布斯教授是从事河口沉积作用研究的有造诣的地质学家,有丰富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经验.在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他从事多年的絮凝作用研究.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深受中国同行的欢迎;一所从事泥沙、粘土矿物和粒度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也报告了他  相似文献   

12.
尚可 《海洋世界》2014,(12):28-35
<正>皮亚西斯早在2000多年以前,一个叫皮亚西斯的人勇敢地扯起了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理性的北极探险。亚斯皮西出生在当时的希腊属地马塞利亚,即现在法国的马塞港,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在这次航行中,他不仅引入了一种利用天文测量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而且还注意到了月亮运动和潮汐涨落的关系。但他这次航行的目的既不是要到北极去探险,也不是为了天文观测或搜集科学数据,而是为了替马塞利亚的希腊商人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锡和琥珀。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13.
杜氏盐藻的发现盐藻能够富集胡萝卜素这一现象的发现,大约可追溯至150年前。当时,一位法国工程师无意中发现地中海某些盐池的水中常常出现一片片的红色,这使他很惊奇。于是,取回水样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水中有一种尾部具有双鞭毛的红色细胞,身长最大不超过15微米,可以缓慢地游动。他认为这是一些红球藻。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他的结论被另一  相似文献   

14.
1910年6月,库斯托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纪龙德省.17岁时,厌倦了公立学校无聊生活的库斯托在打碎学校第七块玻璃以后被校方开除。此后.他进人法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飞行,但是一次几乎致命的车祸彻底摧毁了库斯托想要飞上蓝天的梦想。因此,他不得不转学到了海军部,为了强壮他在车祸中受伤的手臂,库斯托开始学习游泳。经过一段长期而痛苦的恢复过程,游泳帮助他恢复了体力,尽管他的两只胳膊最终都恢复了健康,但他的右胳膊还是有轻微的弯曲,成了他终生的遗憾。但与此同时,库斯托未来生命的路线也随之确立。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本刊刊登了鸿洋神鱼油有关报道和广告后,陆续收到一些续者来信来函寻问有关鸿洋神鱼油的问题,本刊记者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访问了多位服鱼油后效果显著的病人,现将其中三位的情况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一位是原海军某部李承铭部长。他现年67岁,30多岁时得了高血压和血管性头痛症。血压有时高达21.5/13.5kPa,经常头晕、头痛。当时他在基层任职,爱人患癌症,一双儿女尚年幼,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时,他整天提心吊胆怕造反派抢劫军用物资,精神上和家务的巨大压力,导致他经常失眠,这就更加重了他的病情。70年代…  相似文献   

16.
在孩提时,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布鲁诺就开始对珊瑚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常常嘴里叼着一根潜水通气管,潜入佛罗里达州青绿色的海水中。在他的身下,有像足球场那么大片的金色珊瑚。布鲁诺回忆说,在他身体下方的海水中,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珊瑚,到处都是鱼。他曾在潜水的过程中遇见过锤头鲨和大个儿的陌生生物在珊瑚礁上游弋。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7.
在西印度洋群岛上有一座会旋转的小岛,其奥秘是1964年被人们发现时直到今天仍我行我素地转个不停。当时,有一艘轮船发现了这座小岛后,水手们便抛锚靠岸了。为了表示纪念,船长在抛锚附近的一棵大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上岛时间和船名,然后,他和船员们绕岛走了一圈。半小时后,当  相似文献   

18.
浦岛太郎     
红将 《海洋世界》2014,(12):56-57
<正>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在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日本流传着许多和大海有关的传说,其中最耳熟能详的算得上是浦岛太郎和龙宫的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渔夫名叫浦岛太郎,他很穷,却总是很快乐,心地非常善良,他每天都划船出海,以钓鱼为生。平日里喜欢对着大海幻想,幻想自己能够变成一条海鱼在海底游弋;或者变成一只海鸥在海面上翱翔。有一天浦岛太郎出海回来,看到海边沙滩上有一群孩子在喧闹,原来他们逮住了一只小海龟,正在戏弄。浦岛太郎赶走了淘气的孩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青岛市的滨海公路上高速行驶着。5月的青岛,海风阵阵,吹来了清凉的气息。日光很足,却不热,北京可很难有这样的好天气。我们的目的地,是青岛市的几所海洋科普教育特色小学,与我们同行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手握保温杯,目光炯炯有神,时不时地打着电话,而车上的所有人都对他毕恭毕敬,这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感觉。他就是赵炳来,一位奋斗在海洋科普教育第一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极地英雄     
科学界亲切地称康拉德·史蒂芬(Konrad Steffen)教授为柯尼(Koni),他于1952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在他的青年时代,他对摄影和表演很感兴趣。但是,父亲坚持要求他接受大学教育,他在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攻读了工程学学位。在本科学习期间,一次对北极的实地考察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他从此走上了冰川与气候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