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讨论了几个人工智能中的数学特征以及与传统数学的区别,给出了智能定性模拟的数学基础——定性数学的若干基本运算法则和常用表示方法,该方法对处理某些大气和海洋学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垂向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及其在长江口北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变网格有限元方法,采用任意四边形等参单元,离散横向积分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河口潮流垂向二维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长江口北槽水域两个观测站的潮流水位、流速垂线分布和整个北槽潮流流速纵向分布进行了模拟。潮流水位、流速垂线分布的模拟值分别与观测站的实测值可以较为吻合,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实用有效。模拟得到的涨急、落急时刻整个北槽潮流流速纵向分布给出了定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向不规则波浪的确定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波动时间过程及波列的模拟,对于开展实际波浪对于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线性叠加的单叠加模型,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的确定性模拟方法。基于理论模拟的规则波、单向不规则波和多向不规则波,验证了波浪确定性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定性地对比分析了模拟波列和已知波列的一致性;定量地研究了模拟波浪在空间范围rr/Ls的误差分布情况(rr表示指定位置与给定位置的空间距离,Ls为有效波长)。并且建议,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波浪确定性模拟时,最佳的浪高仪间距应小于0.12Ls。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营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关系,利用生物种群生态学和营养动力学的原理,提出夜光藻-硅藻-营养物质三者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参数瘵体现海况环境的有关因素。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对模型作出定性分析,给出赤潮发生与否的某些判别条件;并根据1991年3月1日-4月30日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数据地1次赤潮全过程和有连续3次赤潮的情形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对赤潮的预测预报研究有一  相似文献   

5.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营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鹏湾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关系,利用生物种群生态学和营养动力学的原理,提出夜光藻-硅藻-营养物质三者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参数将体现海况环境的有关因素。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对模型作出定性分析,给出赤潮发生与否的某些判别条件;并根据1991年3月1日一4月30日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数据分别对1次赤潮全过程和有连续3次赤潮的情形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对赤潮的预测预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乐清湾的动力沉积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采用二维潮波、泥沙输运途径的数值模拟,定量地展示了泥沙在乐清湾内的输运途径和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乐清湾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其东部的涨潮流主要来自玉环岛与横趾山之间的深槽;水流在一周日内的轨迹为一宽约1km的狭带;此流态有利于泥沙向南的净输运,从面明利于此海域深水航道的维持。10m等深线以西水流轨迹为一较宽的带状结构,有利于泥沙向西、西北的净输运。华歧潮滩附近水流运动轨迹得于泥沙向北、向西的净输运,从而有利于华歧潮滩的发育。本文还定性讨论了楚门潮滩特征的成因,主要是漩门口堵截前丰富的湾外泥沙以及驻波型潮波与漏斗状地形。  相似文献   

7.
根据三峡及邻区地质、地震资料、光弹性模拟试验、用含定性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各潜在震源上限发露水平预测方程、对所研究区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水深测量的误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现代海洋水深测量的基本特点;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由船速效应、波浪效应、定位中心偏心效应,以及测深仪发射声波延迟效应等测量环境效应引起的测量误差;推导了测量环境效应误差改正公式。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波浪效应是引起水深测量误差的主要因子。针对海洋水深测量环境效应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POM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冬季的水文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有代表性的水平环流、温度场和上升流三个要素所进行的分析表明:模式再现了台湾岛东岸的高温高盐强流速区即黑潮,黑潮在冬季并无直接进入台湾海峡的分支存在;西岸的东北向流在冬季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台湾东北部的冷涡模拟与实况较为一致。温度场和上升流的分布与水平环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还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一些特殊物理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准连续介质方法模拟纳米多晶体Ni中裂纹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宇飞  王绍青 《海洋学报》2010,32(10):7258-7265
通过准连续介质方法模拟了纳米多晶体Ni中裂纹的扩展过程.模拟结果显示: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可以导致晶界分解、层错和变形孪晶的形成等塑性形变;在距离裂纹尖端越远的位置,变形孪晶越少;在裂纹尖端附近相同距离处,层错要远多于变形孪晶.这反映了局部应力的变化以及广义平面层错能对变形孪晶的影响.计算了裂纹尖端附近区域原子级局部静水应力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裂纹前端晶界处容易产生细微空洞,这些空洞附近为张应力集中区,并可能促使裂纹沿着晶界扩展.模拟结果定性地反映了纳米多晶体Ni中的裂纹扩展过程,并与相关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of further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fields of typhoon No. 7507. 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the typhoon developed from the warm-core disturbance. The height of maximum warming is highest (300 to 250 hPa) during the mature stage. There is a dry layer capping the typhoo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nce the typhoon rapidly developed, the dry layer was destroyed. A deep saturation layer eventually occurr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typhoon. Meanwhile, the dry air from the China main continuously intruded into the outer region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typhoon.The initial eyewall of the typhoon sloped outward with increasing height, and then became nearly vertical below 12 km level. Thi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onvective activity.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had been mostly released during the growing stage of the typhoon and stratification rapidly tended to moist neut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moisture budget of the typhoon No. 75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vergence produced by divergent wind has made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to precipitation, especially at the lower level, accounting for about 70% of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that the advection term of water vapor is very small. The vertical flux term is to transport water vapor from the lower level to the middle and upper level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water vapor accumulation at these levels. Evaporation term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cipitation, accounting for about 13% of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23% of the horizontal moisture convergence. The moisture of the typhoon comes mainly from its southern boundary and the secondary inflow of moisture is from its western or eastern boundary. All the inflow layers of these three boundaries are very deep, reaching up to 300 hPa, while the strongest inflow occurs below 700 hPa. In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typhoon, we obtained that  相似文献   

13.
台风波浪场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西北太平洋50个台风的波浪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台风主要参数与台风波高之间的关系:(1)台风波高随风速的增大而增高;(2)台风移动方向右半圆的波高大于左半圆;(3)台风波高随离开台风中心距离的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冯利华 《海洋预报》1998,15(1):39-43
根据台风自身的活动规律,利用逐步回归周期预后来研究台风的年活动强度,其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因而是进行台风长期及超长期预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台风和海洋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登陆前后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的水文要素现场观测,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位于吕宋海峡北部的中尺度暖涡内海洋物理要素的分布及其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处于台风边缘的暖涡并没有因为台风过境产生的强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反而因台风边缘产生的较强的负风应力旋度异常,导致此区域上层暖海水辐聚下沉、混合层厚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该暖涡。台风过境前后,暖涡内热含量的变化也证实了该涡旋的增强。而离台风中心较近的暖涡,则受到强的正风应力旋度产生的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此次观测研究丰富了台风和涡旋的相互作用物理机制探索,为台风预测预警提供了现场观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威马逊"台风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卫星云图、舟山713雷达探测资料分析“威马逊”台风的结构特点,以及用MICAPS系统下发的t213物理量资料诊断分析“威马逊”台风对流层各层的物理量分布,发现在台风东北象限降水条件最好,西南象限最差。并初步分析了其原因是由于输入云带的影响。用舟山测风站资料计算物理量,分析台风边界层的物理量特征。最后分析了台风周围大风的分布情况,用梯度风和经验风公式拟合测站风速,并分析了拟合的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和基于特征线的非对称型台风风场,同时采用背景风场与台风模型风场的合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湛江的台风气压场和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当台风气压场的不对称特征明显时,采用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模拟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的结果;(2)利用背景风场与台风模型风场的合成要比单独使用台风模型风场更好。  相似文献   

18.
季良达  刘征 《海洋预报》2002,19(4):17-23
本文主要是从台风生命史,台风高空风切变,干冷空气浸入台风中心以及温度与风的水平和垂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论证台风云体的上部和下部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风暴潮灾、风暴潮、登陆台风、天文高潮等与月相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登陆台风和台风风暴潮发生在大(小)潮期的次数相对较多,略大于平均数,但它们与月相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相对于月相的分布大致上是随机的,如果台风在天文大潮期间登陆,台风引起的暴潮与天文潮叠加后成灾的概率明显增大,但也不一定成灾;成了灾的,往往是风暴潮峰值适逢当日的天文高潮所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以前对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研究,作者求出一种能适用于任意热带气旋风压结构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热带气旋风速分布一般式。同时修正了宫崎正卫关于台风合成风风场的假设,将本文求出的热带气旋风速变化规律作为静止热带气旋风速,以热带气旋移行速度V,按到热带气旋中心距离r指数衰减作为大尺度的本底风场,由矢量合成原理求出另一种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新的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还考虑到环境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从所计算的个例看,计算风速与实际风速较为吻合。此外,在缺乏海上风压资料的情况下,能由任一条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和矢径计算热带气旋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