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已正式同意前寒武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命名方案,该划分和命名方案也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同意国际上正式使用。为便于国际上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确定、命名和应用。关于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更易于理解的评论文章正在准备之中。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也正准备将太古宙进一步细分到代。  相似文献   

2.
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卫国 《地层学杂志》1990,14(3):238-240
<正>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7月17日以78%的多数票通过了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前寒武时代划分建议(表二)。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4.
从构造运动谈地质年代表的划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佑  张抗 《地质科学》1983,(4):338-344
地球的发展进入“地质时期”以来,岩石圈(首先是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相继形成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不断演化。这种演化过程,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保留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体上。我们正是通过对具体地质体的研究,从中抽象出它们形成的相对顺序和时限概念,逐步建立起地质年代表。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年代表也将不断被补充和修正。一般说来,前寒武纪地层受后期改造较强烈,地质年代表的这一部分就有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提出过多种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5.
28届国际地质大会时,国际地层委员会向大会推荐了一个暂行的全球地层划分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了一套新的前寒武划分方案。现将此方案产生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向我国地质界作一简要介绍。 1988年9月18日—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讨论修订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境内的晚前寒武和早前寒武地层可分为三类沉积相:东克拉通相、怀特英欧(White-Inyo)相和死谷相。该三种沉积相中均有三个三叶虫带证据——Fallotaspis带Nevadella带和Bonnia-Olenellus带。本文概述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其与西伯利亚地台层序的对比,并试将前寒武—寒武界线置于怀特英欧岭的里德(Reed)白云岩上部岩层中。  相似文献   

7.
嵩山前寒武紀地层主要分布在登封城北、西的十里鋪和玉寨山、馬鞍山等地,地貭构造、岩相变化均复杂,包括变质岩、混合岩、浅变貭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系,在前寒武紀地层中有鉄、銅、磷、石棉、云母以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丰富的矿产,对前寒武紀地层的研究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前寒武纪统一地层表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只有当同位素年令测定方法出现以后,结合生物地层法才开始对前寒武纪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对不同构造岩相带的地层剖面进行全球性的对比。不久前,K.兰卡玛提出的建立全球性的统一地层表的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倡议。到目前为止,建立前寒武纪统一地层表大致提出了三种方法:①标准剖面法:划分地层及其相应的地质年代时,应有一个标准层型剖面作为对比的依据,这一标准的层  相似文献   

9.
北半球有四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分布区,即: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和北美地台,连同其周围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东欧克拉通是世界最大前寒武地层区之一,前寒武地层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地盾组成其基底,而且也是地台大部分沉积盖层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如俄罗斯板块。在乌克兰地盾内这些得自不同深度钻孔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程光锁  杨学作 《山东地质》2014,(10):I0001-I0001
2014年9月15—19日,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在鲁西地区组织了前寒武国际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的20余名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应邀参加考察组。  相似文献   

11.
一、分布和地层划分(一)分布北美地台和周围造山带是世界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区之一(图Ⅲ-1)。由巨大的加拿大地盾,包括北极区、大平原区、东落基山和中部大陆区在内的北美台坪,以及周围的科迪勒拉褶皱带、因奴特褶皱带、东格陵兰褶皱带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组成(表Ⅲ-1)。前寒武系在本大陆的所有构造单元中均广泛发育,尤其广泛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地盾中,据知它是世界上最广阔而又连续的前寒武岩层,只有哈得孙湾区为水域或古生界所覆。地盾东部出露较差,巴芬和拉布拉多海隐伏着北美大陆和格陵兰的前寒武基底之间的密切构造联系,格陵兰除一条狭窄的海岸外,全部为冰雪掩没。  相似文献   

12.
概述岩石的同位素计时是前寒武地质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深成岩,火山岩和高级变质岩所作的大量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前寒武的时间轮廓,鉴别出空间上、时间上重要的造山事件,并为它们的全球对比提供依据。在Cormier(1956)、Lipson(1956)和Wasserburg(1956)等人的开拓性工作之后,对前寒武沉积物,特别是海绿石类矿物的计时研究迅速开展起来;除对地层本身测定年龄外,它也成为远距离对比地层和估计沉积速率的一种方法。大部分早期研究工作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将地球上的岩石划分成两大部分,即显生宇和前寒武系。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显生宇是依据"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而前寒武系则是依据"全球标准地层年龄"。为了建立一个"自然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人们提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它指明了前寒武纪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植 《地质论评》1957,17(4):437-440
筆者寫這篇短文的目的,不是企圖評論馬杏垣最近所發表的兩篇文章的全部內容,而僅僅是對於這兩篇文章內有些附註中提到本人的地方,想作些補充說明,以便讀者閱讀時容易了解。 馬杏垣在第一篇文章中“山西地台前寒武紀地層對比表”([1]第26頁)下面有一脚註:“中條山區前寒武紀地層的順序至今尚未清楚,  相似文献   

15.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叫“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其中包括大约20个专题讨论会,其中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约占1/2,可见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研究的重视程度。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在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而当前的研究趋向仍然是以元古活动带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与太古地质进行对比,总主题是研究前寒武地壳的生长和大陆的聚合与分解的过程。这次大会的论文反映出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是具有当代水平的。其中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其中包括20个专题,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约占1/2.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相当重视,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当前的研究趋向仍然是以元古活动带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与太古地质进行对比.总主题是研究前寒武地壳的生长和大陆的聚合与分解的过程.这次大会的论文反映出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是具有当代水平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Reed  JC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21-23
美国地下约60%为前寒武岩石,但出露的却不超过10%。太古宙岩石分布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克拉通和怀俄明—蒙大拿地盾怀俄明克拉通的南部。苏必利尔克拉通主要由年龄为2750~2600Ma的花岗绿岩和变质沉积片麻岩呈互层带组成。在明尼苏达和密执安州的苏必利尔克拉通南部的太古宙片麻岩,在早元古宙又部分地重新活化。这个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南部寒武、奥陶系属华北型。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浑江和三统河流域。追溯研究历史,早在一九三六年日人矢部茂将鸭绿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称之为“乐浪系”(古期古生代层)。一九四六年斋藤林次进一步将浑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分为三层,最上部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石灰岩、镁质石灰岩层,并错误地将元古界浑江群中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灰岩亦划入奥陶系中。因而无从谈起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华北和辽宁等地五十年代及以往寒武、奥陶系界线划分的各种方案(表1)在区内亦有人做过研讨与对比。  相似文献   

20.
1988年9月18日到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有九个国家的八名正式成员和六名通迅成员参加。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讨论修订并初步通过了一个前寒武划分的新建议。经会后在全体正式成员中(13人)通迅投票表决,其十三项动议都以多数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