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东山地区完成由"乡村地区"向"社会精英阶层居住地"的空间转变,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由"东村西富"变为"东贵西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转变是教会、华侨、政府、官僚4种动力相互作用、相继推动的结果。东山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除经济联系外,城市的全球文化联系对空间转变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一些特定的城市或城市中的特定地区,社会文化动力对城市空间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迅速崛起,世界城市网络逐渐形成,对世界城市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城市学界的重视。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城市研究的历程,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研究阶段、世界城市理论形成阶段和世界城市理论发展阶段。概括了当前世界城市研究的主要流派和动向,并对国外学者关于世界城市概念、功能、分类、形成机制以及世界城市网络等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综述。最后,简单地分析了国内学者在世界城市研究领域的历程和现状以及对我国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薛德升  黄鹤绵  王阳 《地理科学》2014,34(6):687-695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东山地区完成由“乡村地区”向“社会精英阶层居住地”的空间转变,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由“东村西富”变为“东贵西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转变是教会、华侨、政府、官僚4种动力相互作用、相继推动的结果。东山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除经济联系外,城市的全球文化联系对空间转变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一些特定的城市或城市中的特定地区,社会文化动力对城市空间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对城市体系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世界城市研究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领域之一,主流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研究的主要视角可划分为"有属性无关系"的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社会视角的世界城市研究、全球背景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与方法研究三个阶段.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级城市发展高端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观点的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博秀 《地理学报》2004,59(Z1):93-100
全球化成为近来影响空间研究的一个热门议题,甚至成为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新世纪的讨论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迁与全球市场供需失调的发展,伴随着经济、金融、服务业和通信设施等的集中化,使得全球化的现象反映在一个空间聚集的"全球"都市层级中.作者将试图透过全球化议题所产生在中国都市和区域空间的发展面向,提出一个新的观察与假设,作为对未来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建议.文中从现有的全球化与空间研究着手,对未来在全球化所进行的研究主题提出初步的响应和可能的讨论,包括:世界城市、都市化、城市-区域的形构、跨国空间的联结、都市空间结构的转换、区域不均衡和社会极化等.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多国公司逐渐确立了其经济全球化主要组织载体的地位以及国家决策权向城市的分散,国家作为独立的经济单元的重要性下降,国际竞争日渐被具体化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间的竞争;城市作为经济单元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行动者。作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世界城市按其在全球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不同而构成具有一定经济控制能力和社会经济联系的网络体系。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立足于世界/全球城市和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城市间关系研究,经由基础设施、企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途径,以定量化的分析方式揭示了世界城市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世界城市网络形成的多重动力机制,是学术界对当代交通和通讯技术变革、企业组织变革及全球治理方式变革等对世界城市发展所施加影响的积极回应。最后,本文从城际关系秩序、空间组织逻辑、关系型数据的生产和获取、空间尺度和城市经济类型对城市网络的影响等5个方面探讨了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对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文化动力的讨论已成为国外世界城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理论关注点、研究内容、相关作用者等方面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并将其分为2类:1)对文化中心职能的研究,讨论世界城市汇聚和生产全球文化的能力。城市政府、文化企业、城市市民、国际移民/旅客是4种主要的作用者。2)对城市形象的研究,讨论文化因素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作用。举办全球性大事件和塑造全球性景观是2种重要举措。城市政府、投资商、建筑师、媒体是4种主要的作用者。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现有研究对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3点启示:1)培育城市的文化生产能力,以全球视野打造世界文化中心;2)正视国际移民问题,建设包容、多元的城市文化环境;3)利用历史空间塑造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的全球形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影响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城市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变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引发了风靡全球学术界的关于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城市全球化的研究.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少数城市,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涉及甚少.由此产生的问题是:除少数的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外,一般的城市是否经历伞球化的过程?本文构建了衡量城市全球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对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在1984、1990、1995、2000、2004、2007年共6个主要年份的全球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探讨了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984-2007年中国所有城市都经历了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说明城市的全球化并非少数城市的专利,而是所有城市共同经历的过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在中国城市全球化的领先地位日益突出,并日益接近世界上最高等级的全球城市.制造业功能对中国"世界工厂"类型的城市全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管东生 《地理科学》2004,24(1):127-127
20世纪以来,汹涌澎湃的世界城市化潮流深刻改变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它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已经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空间。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城市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城市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合理的城市发展途径。《城市生态环境学》一书正是体现了这一研究方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6,15(2):67-7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城市"的理论背景及国内有关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设想,根据世界城市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和主要制约因素,并对中国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鞠继武 《地理研究》1994,13(1):100-103
本文阐述我国清代中期思想家、地理学家魏源的思想及共《海国图志》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峰  吴晋峰  王鑫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3):655-660
中国干旱区分布的大面积典型雅丹地貌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但是中国雅丹地貌的“申遗”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分析了中国雅丹地貌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论证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讨论了中国雅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中国雅丹地貌“申遗”工作,使中国雅丹地貌尽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泰宁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泰宁旅游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发展成就。作为新兴旅游区,泰宁已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应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战略上看,泰宁应建成世界亚热带丹霞山水旅游带的生态博物馆,世界环台湾海峡旅游圈的丹霞湖泊接待地。泰宁应采取编制高水平发展战略及规划,开发具有世界吸引向性的旅游产品,构建整体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建设高档次旅游中心城镇、形成高素质旅游行业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A new mapping of the world for the new millenn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mapping of the world derived from connections between cities is presented as a com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world map of countries.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world cities have emerged as global service centres. These have been created by the location strategies of leading corporate service firms (e.g. in accountancy) in setting up their global office networks. Data on the offices of 46 global service firms in 55 world cities are used to define service connections between cities. Connections are converted into measures of network proximity and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is applied to these 'distances' to create a 'global service space' of cities. This new mapping of the world shows a distinctive centric structure with the major world cities (e.g. London) at the core. Investigation of this general structure reveals more subtle patterns of interacting regional and hierarchical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城市国际化:国际城市的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许多城市被确认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但本文认为世界上只有少数一些城市真正达到“世界城市”的标准,具有控制世界经济的功能。而许多其他城市,无论是支配或被支配的城市,只显示出国际化的若干特征。本文利用全球264个城市与69家高级生产者服务公司的资料,从国际城市的角度研究世界上的重要城市。研究发现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国际化水平,除了少数高度国际化的一流城市达到世界城市的标准,许多其他城市只达到局部国际化,且他们的分布在地域上并无集中的趋势。同时研究发现世界上只有少数高级服务公司拥有全球城市服务网络,大部分公司的服务网络只集中在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7.
《Urban geography》2013,34(5):431-449
The idea that cities or their neighborhoods, like organisms, experience a life cycle was very popular in policy-oriented U.S. urban studies literature of the 1970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 brief survey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in recent literature is followed by a "double-barrelled" critical evaluation. First, the idea is examin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use i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social science. Second, the idea is evaluated as it influenced public policy and served to reinforce the interests of particular groups. Two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1) that the largely uncritical use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llowed the idea to slip from being an image to being a cause in accounts of urban decline and (2) that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lbeit flawed, was accepted and persisted because it servedparticular interests. The adoption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has had consequences both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based upon it and for the cities and their inhabitants which became the targets of policies influenced by the idea.  相似文献   

18.
Global distributions are commonly described by maps and tables which emphasize the dispersion of a distribution. The Mean Spheroidal Center (M.S.C.) defines the average location of a world distribution. It is an objectively determined point within the sphere's surface. The M.S.C. calculation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the world's 25 largest cities in each of four time periods.  相似文献   

19.

Global distributions are commonly described by maps and tables which emphasize the dispersion of a distribution. The Mean Spheroidal Center (M.S.C.) defines the average location of a world distribution. It is an objectively determined point within the sphere's surface. The M.S.C. calculation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the world's 25 largest cities in each of four time periods.  相似文献   

20.
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拉昌 《地理科学》2007,27(4):449-456
全球城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范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全球与地区相互作用的范式转换。全球城市体系的划分从单一指标向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多指标方向发展。但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指标的测量,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如何采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数据与资料,都是全球城市研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要从全球城市体系的等级、位序规律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建设中国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