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代表着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片。文章对西藏乃东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蛇绿混杂岩的变质作用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受变地质体主要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泽当蛇绿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岩石成因研究及构造环境判别,认为泽当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质杂岩、镁铁质杂岩、海相沉积物及伴生铬铁矿和斜长花岗岩等组成,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  相似文献   

2.
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混杂岩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的沉积混杂、火山混杂、构造混杂岩作了系统分析研究。重点论述了甘孜地区三条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结合带是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块(片)拼贴、堆叠而成的构造混杂岩带。较合理地解释了结合带内,大洋拉斑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大陆碱性玄武岩共存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岩石单位——构造混杂岩。并对甘孜地区蛇绿岩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开合演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构造混杂岩的地质调查及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萨嘎分岔的存在,探讨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演化模式。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南、北两带,南带起始于二叠纪末期印度板块向北漂移过程中的伸展作用,到三叠纪末-早侏罗世,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带伸展作用加剧,并伴有洋壳的裂陷和蛇绿岩的侵位,在较短暂的双向俯冲、碰撞后焊接了仲巴陆块。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之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再次扩张、俯冲,直到始新世晚期整个缝合带开始剧烈碰撞、造山、隆起,形成了雄伟的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4.
惠 兰,王承书 摘译(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2)1 引 言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西藏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过去5年的夏季对雅鲁藏布结合带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研究。80年代在日喀则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蛇绿岩的成因(Allegre等,1984;Burg,1983;Durr,1996;Einsele等,1994;Girardeau等,1984,1985;Nicolas等,1981;Shackleton,1981;Tapponnier等,1981;Wang等,1987),其解释主要建立在现有模式之上。笔者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对现有模式加以验证,并对该区提出新的认识。现有模式认为,特提斯洋是在单一的长期向北俯冲过程中消亡的。这种解释过…  相似文献   

5.
黄增保  金霞 《西北地质》2004,37(1):51-57
位于北祁连山造山带西段的昌马地区,1:5万东湾、三道湾幅区调在中寒武世地层中发现Leiosphaeridia,Lopho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Retisphaeridium,Synsphaeridium,Multiplicis-phaeridium,Retinarites等晚震旦世的藻类化石。据此,笔者将本区中寒武世地层解体为3部分:晚震旦世地层、早寒武世地层和中寒武世黑茨沟组。并对锅底坑蛇绿混杂岩带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藏雅鲁藏布江地区是古特提斯洋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带,是揭示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演化的十分重要的窗口。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变质带中蛇绿混杂岩带、朗杰学增生楔和仲巴地块三个部分变质特点的研究,归纳了雅鲁藏布江变质带的基本特征。根据特征变质矿物及典型矿物共生组合确定变质相,可以大致计算出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蛇绿岩带作为全球大多数碰撞构造带上,通常是板块缝合带的标志,具有特别重要的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意义,朗杰学增生楔也有蛇绿岩的分布。仲巴地块古生界地层均已变质,中生界地层发生浅变质。  相似文献   

7.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平  梅丽辉  江俊杰  张然 《江苏地质》2010,34(2):117-122
蛇绿岩带是大陆造山带中残存的古大洋岩石圈和上地幔的残片,它记录了洋壳地幔的对流、变形、熔融以及交代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是不同时代、不同大小、不同构造环境的沉积物及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片,经俯冲消减、碰撞后混杂堆积构成的无序组合带,它涵盖了洋盆形成、俯冲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到陆内汇聚的造山作用时空演化全过程.从班公湖蛇绿岩带内部结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最后从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3个方面,分析了班公湖蛇绿岩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相似文献   

9.
西藏碧土地区怒江缝合带基本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碧土地区怒江缝合带由二叠纪一早三叠世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晚三叠世不同类型沉积岩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带所组成。带中零星出现的蓝闪石、3T型多硅白云母等组合表明为中高压变质带,以逆冲断裂,褶皱构造构成的双向背冲叠瓦构造为变形特征。该带经历了6个阶段的演化,最终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和亲扬子的昌都陆地缝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今两弧夹一带之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玉门昌马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昌马地区蛇绿混杂岩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锅底坑山一带 ,是北祁连山西段加里东期俯冲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内发育早寒武世裂谷火山—沉积岩系、中寒武世蛇绿岩、蓝片岩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蛇绿岩形成于微洋盆环境 ;蓝片岩为微洋盆有限俯冲之产物。蛇绿混杂岩经历了 4次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对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 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南部曲松县邱多江乡色吾村附近新发现白垩纪变基性岩,呈层状大面积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宋热岩组B岩段中。为查明这些变基性岩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在详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上,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所有样品的年龄值均属于早白垩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岩浆岩中晶出的斜长石较少或者未结晶,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具有相对较高的分馏程度;高场强元素相对明显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和Ba负异常明显;并认为变基性岩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根据稳定富集的高场强元素投图,岩浆在就位和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认为,这套变基性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特征,其形成可能与新特提斯洋被动大陆边缘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有关。由于岩石变质变形作用强烈,镜下无法判断其原岩成分,从野外观察看,较接近火山岩的特征。若为火山喷发形成,将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部研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并因此厘定出白垩纪地层。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康金拉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前人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铬铁矿石中发现许多异常矿物,包括金刚石和柯石英等典型压力指示矿物.蛇绿岩型铬铁矿石中为什么会产出金刚石等异常矿物,与其伴生的铬铁矿和蛇绿岩是什么成因,是一个新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此,开展了同一蛇绿岩带中康金拉矿区的铬铁矿的人工重砂研究.从1116kg的铬铁矿样品中发现了近千粒金刚石,以及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钨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等一批异常矿物.从一个新的矿区发现了大批金刚石,不仅是对罗布莎铬铁矿中存在金刚石的佐证,并且将金刚石的产出规模增加了几个数量级,由此引出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是否成矿的新问题.尤其重要的是,从同一蛇绿岩带的不同铬铁矿床中再次发现金刚石,为探讨金刚石及其寄主的铬铁矿和蛇绿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Lian  Dongyang  Yang  Jingsui  Liu  Fei  Wu  Weiwei  Zhang  Li  Zhao  Hui  Huang  Jian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017,111(5):729-746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The Gongzhu ophiolite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branch of the western Yarlung Zangbo ophiolitic belt. This massif consists of a strongly dismembered ophiolitic sequence...  相似文献   

15.
16.
刘飞  杨经绥  连东洋  赵慧  张岚  张利  黄健 《岩石学报》2015,31(12):3609-3628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为达巴-休古嘎布(南亚带)和萨嘎-达机翁(北亚带)两个亚带,但两者的关系和构造环境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对比南北亚带蛇绿岩产出和岩石组成,以及对比基性岩脉和围岩方辉橄榄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探讨两个带的关系和构造环境。北带错不扎、加纳崩和巴尔基性岩脉具有高Si、Al,低K、Ti、P特征,属钙碱性玄武质成分,锆石U-Pb年龄为125~128Ma;南亚带东波、普兰、休古嘎布基性岩具有高Mg、Ti,低Si、K特征,为低钾拉斑玄武质成分,锆石U-Pb年龄为120~130Ma。南北带基性岩具有类似产状和年代学,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NMORB一致;N-MORB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Nb、Ta、Ti负异常,指示洋内俯冲带弧前或弧后环境。此外,两带基性岩围岩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辉石、尖晶石具有类似的矿物成分特征,地球化学成分兼有弧前和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点,指示南北亚带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弧前环境。结合区域对比,南亚带蛇绿岩不发育沟-弧-盆体系,具有从北到南的构造侵位特征,南北亚带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具有特提斯喜马拉雅的亲缘性,指示南北蛇绿岩亚带可能为相同大洋岩石圈的不同残余。  相似文献   

17.
胡波  李泊洋  张明  张兰玲 《世界地质》2011,30(4):585-592
地质剖面测量和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研究表明,嘉黎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并在不同时期显示不同性质的、有着长期发展历史的深大断裂。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班公湖-怒江洋盆南侧比如弧后盆地发生裂解,此时的嘉黎断裂应是北倾的正断层,控制着弧后盆地的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伴随着盆地的消亡,出现一系列由南向北的逆冲断裂和蛇绿岩的就位。中新世至第四纪,嘉黎断裂带表现为伸展构造体系,局部出现右旋走滑,形成机理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构造块体不均匀运动和塌陷所致。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测定了雅鲁藏布江地区蛇绿岩的氦、氩同位素组成.白朗的玄武岩He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3He/4He平均值为5.359 Ra;与之伴生的变橄岩的3He/4He比值范围为1.104~3.384 Ra,平均为2.383 Ra.从东部的仁布和大竹到西部的下鲁和白朗,辉绿岩的3He/4He由低变高.吉定的辉绿岩样品3He/4He比值平均高达31.57 Ra,该值与夏威夷发现的高比值样品接近.分步加热法结果显示,该样品高比值的He是在低温区段释放的,这种高3He/4He比值He的捕获表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成因存在地幔柱型富集地幔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蛇绿岩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占祥  滕云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9-304
对西藏地层清理发现,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分布的蛇绿岩,为具有类同正常沉积和沉积火山岩一样的有层、有序、有沉积构造及时代新老关系的蛇绿岩地层,它是特提斯洋开裂形成期的产物,赋予地层学的涵义,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从下至上建立变质橄榄岩组、堆积杂岩组、辉绿岩床(墙)组、枕状熔岩组及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它们构成完整的五套结构地层组合,生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新近区调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尚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时期蛇绿岩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雅鲁藏布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区划,其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界线,应划在日喀则群北界;其南应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以南为界,南界同时是板块碰撞闭合边界或构造区划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