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淄博地区早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山东淄博含煤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属泰山—沂山隆起的北缘,二叠纪地层发育,剖面完整,植物化石丰富。 1.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黑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剖面 剖面位于八陡镇北约500m处北大沟。 上覆地层 上石盒子组(P1/2)灰、灰绿、紫色等杂色泥岩 相似文献
2.
<正> 江西上高、高安地区下二叠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一般为550—750m,它与下伏的船山组呈整合关系,与上覆的乐平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一)鸡公岭组 组名是赣西地质大队覃兆松等(1984)提出,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泥晶灰岩或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厚55—117m。分布于上高南港带源、高安风顶、鸡公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定金汤一带的早二叠世地层,通过地层清理发现,前人所测康定金汤石喇嘛剖面和野牛沟剖面的顶、底完整,层序及接触关系清楚,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且有别于金川小区的“东大河组”、“三道桥组”、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在本区新建立铜陵沟组。本文对该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水磨—苟家地区早二叠世岩石地层及沉积环境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描述了有地区飞来峰早二叠世地层剖面。首次将区内早二叠世地层划归于阳新组并细分的四个岩性段,从而建立了地层层序。讨论了各岩性段的岩石学特征,基本层序及沉积环境,证实区内属浅滩-潮坪相“红色岩系”地层属阳新组二段而不是三叠系,为区内地层归属及构造格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6.
贵州六盘水地区早二叠世发育一套层序完整、相区分异明显的沉积记录。通过普立幅等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研究,认为其岩石地层划分仍有商榷之处。为了更好的反映研究区早二叠世岩石地层的时空展布关系,建立区域地层格架,本文将区内早二叠世地层拟定为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及三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即龙吟组、包磨山组、平川组和薄板灰岩、鱼塘灰岩、肖坪灰岩。该成果对研究NW向裂陷槽早二叠时期在六盘水地区的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8.
江西乐平早二叠世地层朱相水(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江西南昌,330027)关键词地层,早二叠世,栖霞期,乐平,江西实测剖面位于江西乐平沿沟煤矿矿区东隅,3km无甲村附近,早M叠世地层发育于象鼻山与鲤鱼山之间。剖面系笔者与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的姚克敏、徐光... 相似文献
9.
10.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蒲圻凤凰山、荆泉山两地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的Ⅱ型层序、早三叠世中期的Ⅰ型层序和早三叠世晚期的Ⅱ型层序,该层序划分可与Marzolf(1993)在dolorado Great Basin同期地层的层序划分对比相当。还讨论了副层序组合堆积型式、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概念理解和实践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以现代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将鄂拉山北段早二叠世地层新建切吉组,划分为三个段级地层单位,即:下段、中段和上段。将该套地层所含科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划分出Neoschwagerina带和Yabeina带 相似文献
14.
新甘交界北山地区早二叠世红柳河群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北山地区原红柳河组规模巨大,岩性、岩相差异明显,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应进一步分组。原红柳河组内部有4套岩性、岩相差异较大的岩石组合,以3次砾岩事件和1次火山岩事件为标志,代表了4个不同的沉积阶段,与之对应出现了4个重要的沉积(不整合)界面。依据这4个界面对早二叠世红柳河组进行了重新划分,即下二叠统河西组(P1h)、红柳村组(P1hl)、芦苇井组(P1l)和红柳井组(P1hj)。在河西组采集到大量的腕足、苔藓虫等海相动物化石,在芦苇井组第二岩性段舍炭粉砂岩中获孢粉化石组合,其时代属于二叠纪。本区新建的4个组实际上是由一个规模较大的老组再分组的结果。按岩石地层单位修定的要求,建议原红柳河组上升为群。 相似文献
15.
16.
腾冲大硐厂早二叠世早期的地层称为观音山组。观音山组的Costiferina-Waagenites腕足动物群含腕足类:Orthotichia indica (Waagen),O.incisive(Waagen),Orthotetes picta Fang Derbyia grandis waagen Lissochonetes ambiensis (Waagen),Chonetinella teng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研究了苏皖地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上部的放射虫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化石。根据其形态的变化,认为该种可以分成3种形态型,即m. triradiatus. m. subtriangulus和m. uralicus。文章对这3种形态型进行了描述,同时还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演化以及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一带,于前人所划属的石炭纪磐石组砂岩、板岩、灰岩中发现丰富动植物化石。经鉴定有Huslediacfgmndicosla,Stenoscismasp.,Compsopterissp.,其中植物与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安格拉植物群相当;从腕足、苔藓虫等化石组合上看均为早二叠世常见分子。大黑山条垒中部的这一首次发现,对吉林省的地层划分、分区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