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12-114
九龙县烟袋乡不稳定斜坡位于雅砻江左岸,地质环境脆弱,发育灾害有危岩体、坡面危石、崩塌堆积体等,斜坡坡脚有12户50人居住,前缘有县道通过,该不稳定斜坡发生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很可能堵塞雅砻江,威胁上游锦屏二级水电站。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室内试验和山地工程,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了灾害形成机制,供雅砻江左岸类似斜坡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浅层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植被良好区的频率较大。一方面,植被对灾害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认知;另一方面,目前灾害风险源评估方法中较少考虑植被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对浅层斜坡的稳定性影响,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区域坡度、坡向及植被等数据提取和坡面划分,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对区域内划分的40 000余个斜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获取了该区域不同植被覆被条件下浅层斜坡的稳定性系数,探究在不同植被覆被条件下浅层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增加不同植被类型稳定斜坡数下降程度不一,总体上乔木林覆被斜坡稳定性较差,灌丛次之,草甸较好。进一步对区域内潜在浅层不稳定斜坡的植被类型和坡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植被类型覆被条件下不稳定斜坡的坡度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基于建立的3种不同植被类型不稳定斜坡发育概率与坡度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出不同植被类型不稳定斜坡发育概率最高的坡度区间:乔木林为26.0°~37.0°,灌丛为28.0°~39.0°,草甸为31.0°~39.0°。本研究可以为流域尺度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与规划提供依据,为良好植被区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区内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基于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最后针对灾害发育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镇巴县幅为例,通过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航拍、室内遥感解译的方法,统计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类型、水系与公路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斜坡灾害发育与地貌紧密相关,低山区与中山区斜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96.97%.2)斜坡灾害主要分布在20~40°坡度区间内,灾害数目占总斜坡灾害数目的75.76%.3)41%的斜坡灾害分布在东、西两个方向斜坡上.4)顺向坡最易发育地质灾害,顺向坡地质灾害数量占总数的33%.5)河流对地质灾害有很强的控制作用,45.45%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距河流200 m范围内.6)研究区内斜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公路有很强的相关性,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发育斜坡灾害数量占总数的55.56%.结合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陕南秦巴山区的斜坡灾害识别方法,可为防灾减灾及灾害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陈伟楠  徐明 《地下水》2019,(1):135-138
在充分调查、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沙湾县翠山公园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不稳定,综合评价,该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兴区地质灾害发育广泛,以崩塌(危岩)、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高陡边坡)为主.其宏观发育特征有明显的分区性和季节性;灾害规模不大,但是影响人群较多,危害较大.崩塌(危岩)分布最为广泛,其主要受控因素是为水平状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性风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高陡边坡)分布较少,降雨入渗和人工开挖坡脚是造成灾害的直接原因.在查明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后,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采取人工清除、填沟摸缝、砌支撑柱(墙)、避让搬迁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切实可行而且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斜坡是贵州省威宁县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土质滑坡相似,岩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崩塌相似.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中,自然土质不稳定斜坡占绝大多数,其中金斗乡凉水井不稳定斜坡为一典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对其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依据2013年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为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灾害的主要灾种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崩塌、滑坡高速运动解体形成的碎屑流(个别地方由于水的参与表现为泥石流)以及它们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研究发现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丛集性规律。从区域上看,次生斜坡灾害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以灾害分布面积来排序,汶川县灾害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9个县(市)灾害面积相差不大,均介于6~17km2,其中理县灾害面积最小,为6.25km2。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青川县、平武县灾种主要为滑坡,汶川县、茂县、安县、理县灾种主要表现崩塌转化的碎屑流,北川的主要灾种则为碎屑流,其次为滑坡,什邡、彭州、绵竹、江油等地主要灾种为崩塌。 灾种发育的这种地域性差别主要受控于地层岩性,除此而外,还与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岩性对灾害种类的展布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统计发现,岩性越坚硬,崩塌、碎屑流发育率越高,滑坡则在软岩地区、较软岩地区和较坚硬区发育率最高,泥石流则在软岩地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对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统计表明,崩塌、碎屑流以及泥石流在1200~2000m坡段范围内发育率最高,其次为800~1200m坡段;而滑坡则在800~1200m坡段范围发育率最高。对坡度而言,除11~20坡度范围外,崩塌和碎屑流的发育率总体具有随坡度增高而增大的特点;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在1~20范围内发育率最大。坡向对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表明,地震斜坡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本身,并沿活动构造呈带状展布,同时受场地条件如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新疆和中亚五国山河相连,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但也是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灾害的高发区,且两地的地质灾害发育有着明显的共性.本文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斜坡灾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两地斜坡灾害形成机理、发育规律,即中高山地分布集中,受降雨和冰雪融水影响很大,黄土滑坡发育.新疆的斜坡灾害研究多围绕公路、水利等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11.
昌都市卡诺区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区内地质灾害频发,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马草坝不稳定斜坡为土质边坡,整体来看,坡面较为陡立,岩性以漂卵石夹粉质黏土为主,结构较为松散,一旦受到雨水冲刷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由于此斜坡目前尚无明显滑动面,本文通过使用Geostudio软件确定马草坝不稳定斜坡的滑动面,根据结果利用瑞典圆弧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斜坡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需对斜坡进行及时治理,根据计算结果拟提出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灾害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甘肃段)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现状,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管线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洪水冲蚀、风蚀沙埋、特殊岩土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并结合线状工程的特点及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管道沿线防灾、减灾及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汶川三关庙后山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其变形特征深入分析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主要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主要诱发因素为汶川地震。此不稳定斜坡仅为汶川地震诱发的新增灾害点之一。对该灾害点形成特征及主控因素的分析,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48-149
8·8地震后,九寨沟景区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153处,其中崩塌96处、滑坡16处、泥石流26处、不稳定斜坡15处,按地质灾害规模划分有巨型2处、大型12处、中型44处、小型95处;新增地震次生灾害隐患81处,其中崩塌56处、不稳定斜坡10处、滑坡12处、泥石流3处;九寨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日则沟、树正沟、则查哇沟沿沟两侧海拔2 200~3 200 m范围,日则景区56处、树正景区41处、长海景区31处、扎如景区12处、丹祖沟景区13处,同震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断层效应";景区内分布的滑坡、崩塌等松散堆积物为今后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对当地居民、游客和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资源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2)
以克兰河东侧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典型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崩塌灾害概况和崩塌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漂石层崩塌和碎石层崩塌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崩塌体削方、混凝土挡土墙、被动防护网、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漂石清理及镶补支护等手段组成。研究得出的防治措施可供其他类似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防城港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探讨其成因机制十分必要。在充分收集并梳理前人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及植被发育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有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9月;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100 m,坡度在30-50°的斜坡区域,其中以海拔小于50 m区域最为发育,且多数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在地貌变化的结合部位。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侵入志留系连滩组、三叠系的花岗岩中,逆向斜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且与植被分布具有密切的联系。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外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岩土体是组成斜坡地质结构的基本单元,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密切相关。店子街幅图幅调查范围内主要发育软弱-较坚硬层状泥岩、砂岩岩组,风积黄土单层土体,粉土、砂砾卵石双层土体,粉土、碎石和基岩碎屑多层土体等4类岩土体,这些不同的岩土体组成了6种不同的斜坡地质结构,进而演变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斜坡地质灾害。黄土斜坡结构和黄土—冲洪积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小型滑坡灾害、黄土—泥岩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中—大型黄土泥岩滑坡灾害、泥岩与泥质砂岩互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崩塌灾害、泥岩风化堆积层斜坡结构和滑坡堆积层斜坡结构多演变发生小-中型滑坡灾害。研究不同斜坡地质结构与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的发育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区域崩塌、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洮河下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展开,并为地方政府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及野外详细地质调查,统计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坡形、坡向、坡度、地层倾角、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相关性。研究得出:(1)矿区斜坡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顺向坡效应,顺向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5.86%;(2)72.42%的灾害发育在坡度30°~50°的斜坡中;(3)灾害分布与地层倾角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地质灾害集中在倾角40°~60°的范围内;(4)斜坡灾害多发生在结构面较发育的斜坡中,尤其是夹角在70°~90°的近乎正交的结构面组合范围内;(5)斜坡灾害多发育在硅质岩或白云岩与黏土岩互层中,而白云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同时,结合研究区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斜坡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矿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和矿区居民对斜坡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预警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黄玉华  武文英  冯卫  张建龙 《地质通报》2015,34(11):2116-2122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育的孕灾环境。最后得出,长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的地层奠定了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多种结构面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斜坡结构类型控制着崩滑灾害的成灾模式,构造断裂控制着崩滑灾害的空间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而极端降雨是崩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周洪福  符文熹  叶飞  陈正峰 《地球科学》2021,46(4):1437-1446
斜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分析是各类工程建设中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技术方法,以雅砻江某水电工程坝址区右岸顺层岩质斜坡为例,研究总结了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成因机理、发育特征以及与弱面倾角和发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滑移-剪损变形破坏通常发育在力学性能相对较差的薄层、互层状结构的顺层岩质斜坡或斜坡强-弱风化带内.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与陡倾坡外弱面的倾角和发育位置密切相关.倾角在45°~65°之间或距斜坡表部水平距离小于80 m的弱面对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影响控制作用明显,并且弱面距斜坡表部水平距离比弱面倾角对斜坡发育滑移-剪损变形破坏的影响控制作用更强.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类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