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什川岩体出露于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一带,侵位于中元古代的变质地层——皋兰岩群中,岩体从早到晚依次由中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侵入体、中细粒黑云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和细粒二长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各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有脉动和涌动两种,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侵入体中包体发育,岩性较复杂,形态各异,并普遍有原生流动构造、流动变形构造、叠加变形构造等样式,产状多变。岩浆以被动就位的岩墙扩张模式为主,兼具强力就位的特点,就位时代为志留纪晚期。  相似文献   

4.
窄岭金矿具有独特的发展演化历史,伴随不同级别与幕次的剪切带,分别有花岗岩、闪长岩、正长斑岩及石英脉的侵位。沿早期韧性剪切带侵位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古岩体,由于后期剪切带的作用,发育不同特点的剪切变形,分别形成了花岗质糜棱片麻岩、糜棱岩化闪长岩。而古岩体的侵位及变形,又是窄岭金矿燕山期韧-脆性剪切带与正长斑岩最终聚集成矿的必要条件.此外,本文提出了变质岩区岩体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南部邯邢地区与矽卡岩型铁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形成2套深成杂岩体:符山杂岩体和武安杂岩体。这2个杂岩体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并对相关矽卡岩型铁矿产生制约:符山杂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体内部形成呈捕虏体状赋存的铁矿体,远离接触带的深部仍具找矿潜力;武安杂岩体属主动就位机制,岩体内部捕虏体罕见,相应的铁矿床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碳酸盐岩围岩中;主动就位机制下形成的褶皱是重要的容矿构造。由于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与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有关,这一成矿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矿种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南祁连党河南山花岗岩类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河南山地区地处南祁连重要成矿带,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包括扎子沟岩体、鸡叫沟岩体及贾公台岩体,伴有不同程度的金、铜矿化。扎子沟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侵位于震旦纪火山岩系。鸡叫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贾公台岩体主要由斜长花岗岩组成,两者侵位于奥陶纪碎屑岩系。3个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510.85±14)Ma、(395.06±51)Ma及(355±91)Ma,前者对应于早-中寒武世,后二者对应于志留纪-泥盆纪。3个岩体均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其中扎子沟岩体属于该系列的中钾花岗闪长岩系列,鸡叫沟岩体属于高钾二长岩系列,贾公台岩体属于低钾奥长花岗岩系列。综合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3个岩体均形成于I型活动陆缘环境,为中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迟广城  林维峰 《辽宁地质》1999,16(4):288-300
辽西务欢池-铁匠各冷地区中生代-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可划分为十一个填图单元,据岩体形成时间、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及岩石组构特征,可把这十一个花岗岩填图单元归并为小欧力营和察哈尔山两个超单元,两 个超单元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成因类型属于壳幔混源型,二者岩源不同,小欧力营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269Ma,侵入时代为早二叠纪,为强力就位,察哈尔山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190Ma,侵位时代为早侏罗纪,岩石糜棱岩化明显,属于被动就位。  相似文献   

9.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朱世戎 《矿产与地质》2000,14(4):234-237
炮手营子银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册期石英闪长岩中,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围岩蚀变和矿化集中发生在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形成的矿(化)体分布于EW向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流型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茫崖镇大通沟南山一带呈脉状产出的基性-超基性岩发育,岩体岩相分带清楚,已发现铜镍矿体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高Mg、低碱、低Ca、低Ti和较高Mg#值的特征,岩体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有关;发育与基性-超基性岩吻合较好、强度高、规模大的Cu、Co、Cr、Ni化探异常及磁异常.通过对区内铜镍矿化的基性-超基性岩地...  相似文献   

12.
杂岩体是混合岩化的复式花岗岩体,由南山岩体和白山岩体组成,面积425平方公里,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1百万年,124百万年,属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南山岩体的岩性为中粗粒变斑黑云闪长花岗岩,西岭一店门以西,相变为边缘相-混合岩。由于白山岩体的侵入,大部分边缘相-混合岩残缺不全,仅杉木桥—石碑冲一带保存较好。白山岩体的岩性为二云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侵入后,又有细粒花岗岩补体发育,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右旗卡休他他铁金矿床属于夕卡岩-热液叠加型矿床。特定岩性、岩浆岩、构造是形成该种类型矿床的基本条件: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矿床的产出部位,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分布范围,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带则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形态。铁矿化产于中基性岩体和围岩接触的夕卡岩带中,金矿体产在富铁矿体及其附近的夕卡岩中,金矿和铁矿是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可能形成于海西中期。  相似文献   

14.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 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 Ma, 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 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 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武川西北部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桂邦  王惠初 《华北地质》2006,29(4):303-310
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元恒永一带,出露一套早二叠世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钙碱性岩系。该套岩石以稀土总量中等、轻稀土富集、无明显的Eu异常等特征显示幔源成因,尽管有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混入,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岛弧环境。岩体中发育弱的片麻理构造,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有较多暗色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包体的扁平面平行片麻理;包体的应变测量显示侵位过程中岩浆与包体粘度差不大,包体发生了旋转变形,岩浆侵位受区域构造应力控制。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82.3±4.6)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有关,显示出华北板块北缘的安第斯型大陆岛弧背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矿区构造特征及岩浆岩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认为第一岩浆岩带属于被动侵位机制,岩体内部成矿潜力较大;第二岩浆岩带为主动侵位机制,背斜核部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为有利成矿区。同时根据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同位素特征及矿体与岩体的关系,认为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基性—超基性岩间接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矿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接触面及周边构造形态的控制,呈不规则板状、透镜状、分枝状、羽状分布。最后运用矿体成矿规律、磁异常、电法异常等找矿预测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出了龙降沟岩体南缘、双井、东郊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在小铺一带,岩体发育片麻状构造,其围岩为一套变质岩系.对小铺西侧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311±9)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结合岩体及锆石的矿物学特征,该年龄被解释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推测该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其片麻状构造的发育与伸展作用有密切关系,小铺一带变质作用的下限年龄为(311±9)Ma.  相似文献   

18.
刘强 《甘肃地质》2005,14(1):9-14
干河梁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岩体与碰撞后型花岗岩相似。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19.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岭岩体内蚀变作用明显比千里山岩体普遍且强烈,W、Sn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千里山岩体。千里山岩体边缘有较多岩脉发育,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而王仙岭岩体边缘岩脉缺乏,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以大理岩化为主。基于以上地质、地球化学表现,以及地球化学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确定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成矿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侵位时的构造体制(应力场特征)不同所致:千里山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下的伸展构造体制,岩浆或岩体中的成矿物质能随流体沿断裂裂隙向周围有效扩散并于局部聚集、沉定而成矿;王仙岭岩体则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弱挤压构造体制,侵位时断裂裂隙构造不发育,流体与成矿物质被封闭在岩体内部,因此未发生有效的成矿作用。据此推断,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悬殊的关键原因之一。文章最后简单阐述了上述认识对区域找矿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