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海省东昆仑洪水河东地区斑岩铜钼矿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河东地区岩浆活动强烈,石英闪长斑岩、英云闪长斑岩较发育,岩体、围岩及其接触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迪开石化、绢云母化和矽卡岩化等蚀变普遍且较强烈,具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研究区内Cu、Mo、W化探组合异常分布较多,具备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的元素组合特征,岩体含矿性与化探异常吻合,且在研究区盘羊沟、乌腊德地区发现了铜钼矿体。据此分析,认为洪水河东地区具备斑岩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斑岩型铜钼矿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罗卜岭矿床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 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 铜钼矿体主要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 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的原生晕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 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 低温元素Au与高温元素组合W、Sn、Bi分布于矿体上方, 中低温元素Pb、Zn、Ag分布于Cu、Mo元素之间; 元素直观垂向分带序列大致为: (As、Sb、Hg)-(W、Bi、Sn)-Ga-Au、Ba-Cu、Ag-Pb、Zn-Mn-Mo; 前缘晕的元素与氧化物组合为As、Sb、Au、Ga、Al2O3, 矿体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g、Pb、Zn, 缺失尾晕元素组合; Cu、Mo可直接作为找矿指示元素, Au、Ag、Pb、Zn、As、Sb、Ga、Ba、Mn可作为间接指示元素, 矿床深部K2O正异常与Al2O3负异常可作为斑岩型铜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鹤  姚敬金  任宏  刘碧洪 《地球学报》2014,35(6):683-692
福建铁帽山钼矿床位于闽西南拗陷带,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杂岩体中,杂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钼矿体围绕着矿区中部的花岗斑岩岩株近似呈环状分布,主要赋存于蚀变的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受到后期断裂构造的破坏而被截断。矿区的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下而上、由内到外可划分为钾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蒙脱石化带和高岭石化带。其中,石英-伊利石化作用与钼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Mo元素对数值的频率统计呈双峰式分布,异常下限为12.2×10–6,由此圈定的Mo元素异常近似呈环状分布,与矿体分布范围总体上相一致;而低温成矿元素Zn、Ag元素和高温成矿元素Sn的异常多数分布于Mo元素环状异常的外围和中心低值区。在勘查工作中,石英-伊利石化蚀变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同时要特别注意断层对矿体的截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晓丹  祁进平 《地质学报》2014,88(10):1904-1916
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斑岩矿体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地表露头含矿裂隙的统计结果显示,罗卜岭成矿晚期的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远离斑岩体的含矿裂隙与其附近的区域构造方位或侵入体走向相近,表明受到北东向区域构造活动控制;而斑岩体西侧露头附近的含矿裂隙呈放射状,主要受到斑岩体侵入作用的影响。深部隐伏矿体则受到区域断裂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共同控制,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以隐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中心,由深至浅,矿体铜钼品位比值依次变大,显示了Mo\Cu-Mo\Cu(Mo)的元素垂向分带;平面上,铜、钼元素沿着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附近有明显富集;斑岩型铜钼矿体主要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态和产状受到区域北东向断裂或岩体接触带构造影响;蓝辉铜矿体主要产于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态和产状受接触带控制。区域构造和斑岩侵入体对斑岩型铜钼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浅部铜、钼矿化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而深部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区域上北东向背斜构造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的侵位,矿区尺度的断裂构造对斑岩体的就位和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则直接控制了斑岩型矿体的产出,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北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多龙矿集区产出环境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青藏高原斑岩铜矿中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发现了多龙、多不杂、拿若、荣那等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其有效找矿模式亟待研究总结。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铜金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岩体边部的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火山岩中。自含矿斑岩体中心向外存在中心对称分布的3个蚀变带,依次为弱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根据地、物、化、遥异常套合特征,划分出"三带五田"。"三带"为呈北西向雁列状排列的拿若—色那—尕尔勤铜金矿带、多不杂—波龙—铁格隆南铜金钼矿带和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带;"五田"为拿若—赛角—荣那矿田、尕尔勤矿田、地堡那木岗矿田、波龙—多不杂矿田和铁格隆南矿田,并分别厘定了各矿田的基本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地、物、化综合异常分析,建立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指出铁帽、孔雀石化和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体为地表寻找斑岩铜矿的直接标志;低磁异常间接反映遭受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体成矿母岩;激电高极化异常直接反映斑岩型铜矿体两翼的黄铁矿化带,间接反映硫化物带包裹着铜矿体;Cu、Au元素高异常反映成矿元素的区域富集。以此为基础,对拿若、荣那矿区掩埋矿体运用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发现隐伏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比五万矿产调查工作,研究分析认为金安岭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围岩为太古代元坊岩组变质岩,成矿源岩为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体。环绕斑岩体周围分布有数十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矿体形态复杂,大多产于岩体内和围岩的接触带。岩体和围岩蚀变强烈,大体可划分3—4个蚀变带,明显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矿体矿化良好且规模大延深稳定,品位相对富集,愈向深部愈趋良好,是大型矿床的有望地区。建议进一步详细工作,必将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海洪 《地质与勘探》2022,58(3):573-584
吉林省敦化尔站矿区位于吉黑东部多金属成矿带中南部,以往资料表明有Mo、C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斑岩体存在。为查明该区成矿条件,明确勘探思路,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各元素分布、相关性和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水系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较好重现性,R型聚类分析表明Mo与As、W元素相关性较好,主成矿元素为Mo元素,在地球化学高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率区域进行异常查证,发现钼矿体6条。钼矿体产于晚二叠世蚀变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Mo和As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和蚀变带的辉钼矿、黄铁矿等关系密切。综合分析尔站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在已发现矿体北东和南东圈定靶区2个,区域上含前寒武系残片呈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区是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8.
分水岭铜钼矿与受断裂控制的酸性斑岩关系密切,矿区的围岩蚀变及金属矿物组合都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钼矿体主要位于斑岩体内接,铜矿体则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中。根据找矿标志特征,圈出了5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涛  周美进 《福建地质》1994,13(3):151-158
罗卜岭异常区处于成矿有利部位,本文通过对该区的热液蚀变分带、岩石化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等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认为罗卜岭异常区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0.
必鲁甘干矿区位于天山—阴山内蒙地槽华力西晚期褶皱带阿巴嘎旗复向斜中段,查干敖包(必鲁甘干)倒转背斜核部。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印支期花岗斑岩体及特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分布。通过勘探查明主矿体延长2 300m,延深1 850m,平均厚度46.24m。铜钼矿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硅质角岩内外接触带,赋矿岩石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硅质角岩。矿体形态以透镜状—似层状为主,属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北麓山店地区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均为隐伏矿床,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查明地球化学晕指示元素为金、银、铜、铜、锌、钨、锡、钼、砷、锑、铋,结合地球化学异常选定勘查靶区;综合研究元素组合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及各元素的叠合情况,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及矿体赋存部位。实践证明,运用地球化学方法预测隐伏铜钼矿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找矿方法,采用地球化学资料和地质资料相结合,可有效地判断地质体的含矿性,确定有利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2.
段召艳 《地质与勘探》2021,57(4):837-851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西缘坳陷带,是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近年新勘查评价的中型矿床,该矿床具大型规模远景。本次通过地质详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特征,理清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铜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化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岩紧密相关,矿化蚀变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特征;矿区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斑岩型钼(铜)矿体3条,矽卡岩型铜(钼)矿体14条,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7条,具有由内到外,由高温至中低温为Mo(Cu)→Cu(Mo)、Fe→Pb、Zn、Au的斑岩成矿系统元素分带特征;结合矿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外围及深部圈定3处寻找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该矿床的评价对区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仅有较少的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产出,这与其所在的巨型中亚成矿域的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新疆西准噶尔成矿省这一重要的构造部位可能并不相称,有必要深入成矿研究和拓宽找矿思路。近年来笔者在该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关键岩体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新发现了本文报道的吐克吐克、宏远和红山铜-钼矿点。据此类矿点以及包古图斑岩铜金矿的时空分布和赋矿岩体岩石类型等,提出建立达尔布特南构造岩浆带斑岩型Cu-Mo成矿区这一思路。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该带斑岩体时空分布、岩石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化特征、成矿对比、区域构造等研究,建立找矿模型,用模型指导勘探找矿,而非仅仅利用物化探异常或仓促的大量勘探进行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4.
秋树湾铜钼矿床是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最大的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铜钼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及外围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分布、组分分带等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的关系.认为矿区的南部有较大的找钼铜矿潜力;在寻找钼铜矿时,应注意钼铜矿外围银铅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6.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是格咱岛弧燕山晚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矿床中与Cu-Mo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广泛发育。文章在对该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TiO2作为蚀变过程中惰性组分、运用Gresens方程对元素迁移进行定量分析。主量元素迁移特征显示在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中Al2O3、K2O、Na2O、P2O5、SiO2持续迁入,青磐岩化阶段Fe2O3、MgO、CaO迁入富集;微量元素在钾硅酸盐化阶段显示为Mo、Ba、W、Ra、Nb、Ta、LREE元素明显迁入,且Ba、W与Mo的富集有明显的相关性,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Pb、Zn富集成矿,青磐岩化阶段Cu富集成矿,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与成矿元素迁移特征研究对该区深部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制定、成矿信息及矿体边界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图县双山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山钼、铜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斑岩型,由7条矿体组成。是该区主要工业类型,主要有用元素为钼,局部伴生有益元素铜。均赋存于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的硅化带、绢英岩化带中。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提出了矿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岗讲—白容铜铝矿系斑岩型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东段,矿区的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的剥蚀程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认为岗讲矿区的剥蚀程度比白容矿区更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