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山东省成武县农业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浅层、深层土壤样品1点/4km2。测试N,P,K,Cu,Zn,B,Mo,Mn,F,As,Hg,Pb,Cr,Cd等14种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世界、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认为该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F,Hg,Pb而低Mo;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N,F,Hg,Pb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通过分析表层土壤营养元素有效量可知,P,K,Zn的有效量高;供肥能力强;而Mo,Cu,Mn明显偏低。利用易污染元素浅层土壤含量值,通过污染指数法,对全区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区内土壤无严重污染区存在,并且明显污染地段面积较小,呈零星分布,说明区内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省昌乐县的乔官镇、五图镇等地区,分布着46处古火山口,是山东省最为典型的新近纪古火山集中分布地区。为获得该地区表层土壤中地球化学元素垂向分布特征,共设计了3条土壤垂向剖面,对土壤中N、P、K、有机质、Se、Mo、Co、Cu、Zn、Cr、Ni等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变异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为进一步揭示火山区农产品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选取甜瓜、西瓜、西红柿3种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查明了不同农产品对土壤元素的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区所取3种农产品,对Se和Zn元素富集系数相对较高,而对重金属元素相对富集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下游流域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共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5222件,计算土壤硒地球化学参数,系统分析了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硒元素影响因素及土壤-作物系统硒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冠县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变幅为0.08~0.31mg/kg,平均含量0.195mg/kg,属于足硒状态,占整个调查研究区的77.91%。不同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硒含量有一定差异,在土壤剖面中硒含量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总体呈现表聚性。研究区农作物不同部位硒含量富集能力不同,小麦籽实硒含量平均值为0.007mg/kg,呈低硒特征,建议通过农业土壤改良、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西象州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评价区内5 335个土壤采样点的植物营养及有益元素的全量、有效态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元素的全量除了受地质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态含量与元素的全量密切相关。并根据各养分元素的丰缺情况,对土壤改良及科学施肥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曹县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浅层土壤样品1点/4 km~2,深层土壤样品1点/16 km~2。测试N,P,K,Cu,Zn,B,Mo,Mn,F,As,Hg,Pb,Cr,Cd等14种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世界、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认为该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F而低P,Zn,Mo。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N,P,F,Hg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下水调查是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的一项工作内容。调查是按每16 km2采集1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密度,分析测试As,Ba,Be,Ca,Cd,Co,Cu,Fe,Hg,Pb,Se,Zn,F-,Cl-,Cr6 ,NO2-,COD,pH等33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变化规律研究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各指标含量起伏变化大,局部富集程度高,特别是As,Fe,K,La,Sb,Sn,Zn,Cl-,NO2-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3.0,说明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极不均匀,虽然背景含量较低,但在局部地段会形成高含量区,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 ,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项组分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达到较好级以上者不足9%,而较差和极差级者达90%以上,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需求和大量元素不同,有相当大的比重仍然依靠土壤本身提供,通常不经其他途径补给,土壤微量元素受成土母质控制,同时受表生作用影响,在各地分布往往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巨野县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发现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元素总量的控制机理,进而了解表生作用对该地区乃至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内土壤B略缺乏,Mo和黄河下游流域背景一致,均远低于山东和全国水平。巨野组和鱼台组的分布与Mo元素异常分布相吻合。土壤粒度和质地对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区内砂质土壤Mo含量较低,粘质土壤较高,B在各类土壤中含量水平基本一致,与土壤质地关系不明显。与数年前土壤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短期内表生作用对Mo的影响较显著,土壤B的流失十分显著,B和Mo在局部地区的年变化率可达1%以上。土壤有效态B和M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夏季有效态含量较秋季增加明显,有效Mo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对山东蒙阴地区的3个金伯利岩带的金伯利岩、辉绿岩、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性偏碱性且富钾,K2O、TiO2、P2O5比一般的超基性岩石含量明显高;微量元素中Ba、Th、Ta、Cr、Ni元素含量明显高,Sr和Y、Yb含量相对原始地幔偏低。金伯利岩稀土元素总量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总体无明显的Eu负异常。暗示了深部地幔成因的金伯利岩岩浆分异程度较低,基性程度相对高,岩浆混合了深部的榴辉岩和相对较浅的地幔橄榄岩,可能存在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花岗质等包体捕掳体来源的混杂性。从地幔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伯利岩岩浆携带深部的金刚石矿物捕掳体沿辉绿岩侵位通道侵入上涌,在接近地表,温压骤降,岩浆岩隐爆就位,最后形成常马、西峪、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 相似文献
13.
14.
昌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按5件/km^2的密度布设表层土壤样品,并以“多点取样”的方式进行样品采集,采样深度为0~20cm。分析有机质、N,P,K,B,Mo,Mn,Se,I,Ge,F,Pb,Zn,As,Cd,Cr,Cu,Hg,Ni,Co,V,pH和全盐量,共23项。该文统计了昌乐县表层土壤5818件样品的23种元素(指标)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3种元素(指标)划分为3个簇群和9个单元素簇,认为第一簇群主要受地质背景的影响;第二簇群主要受黏土矿物的影响;第三簇群主要与自然因素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用10个因子就基本可以代表昌乐县原来23种元素(指标)的分布特征,并对F^1,F^2因子进行了解释,进一步证实了Ni,Co,Cr,V,Mn等亲铁元素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有机质、N,Se则与自然因素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首次摸清了昌乐县表层土壤元素组合分布特征,认为昌乐县表层土壤元素分布主要与地质背景、元素自身性质和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