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格伦维尔造山运动以后,加丹加造山运动之前(在1000—650百万年之间)形成的各种岩系都划归末原生代(Epiprotozoic)。在这个时期沉积杂岩内出现的冰川沉积物是该代沉积物的最重要特征。区域评述和主要岩系欧洲在欧洲,这个代的地层,大多数是地台和冒地槽型岩相。地台型岩相分布在俄罗斯地台和波罗的地盾的  相似文献   

2.
1.几种较有影响大地构造观当前出现了多学科,多方面探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的好形势,出现了各种的构造观,比较有影响的有:1.1 地槽—地台构造观按萨洛普(Salop)的意见前寒武构造单元的演化;太古宙时(35亿年前隐生宙)地壳处于完全活动阶段,未分异成相对稳定的和相对活动的构造单元;原生宙(35亿年)开始,地壳演化进入地槽—地台阶段,其中老原生代(35—27亿年)地壳分成二个构造单元—原始地台和优地槽;到中原生代(27—19.5亿年)地槽系本身发生分化,在优地槽边  相似文献   

3.
研究澳大利亚地台在太古代以后的地质发展历史,对于分析古构造及贡瓦纳次大陆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元古代(即26—17亿年,在里菲前),在澳大利亚及其它贡瓦纳大陆首次广泛出现了地台及地槽型杂岩。因而与显生代一样可以确定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后者证明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在元古代开始阶段就已存在成熟的大陆壳,并开始发育有地台和后克拉通构造[地台内部地堑及冒地槽]类型,而在澳大利亚地台东部地区大陆壳或者没有完全形成,或者遭受了破坏。这  相似文献   

4.
结语     
《甘肃地质》1987,(Z1):131
甘肃的石炭系在北山为地槽相,祁连山为地台型海陆交互相,西秦岭为“冒地槽”相。其类型之齐全、剖面之完整、化石门类之多和种属丰富在国内是少有的。笔者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主要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大地构造具有明显的两分性,东部扬子准地台,具有典型的基底与盖层二元结构.基底具双层模式,下层为结晶基底,上层为褶皱基底.盖层包括南华系-中三叠统,以碳酸盐岩为主,富含扬子古生物群.西部为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包括巴颜喀拉冒地槽和沙鲁里山优地槽.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归属及其东延去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大地构造分析,上海地区在中元古代,属“东南优地槽系”东段:震旦纪—早古生代,为“东南加里东冒地槽系”一部分;晚古生代始,转化为后加里东准地台。东南地槽系与日本“本州地槽系”相对应,其中江南(上海)地(复)背斜,过东海接领家(北)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相碳硅泥岩含铀沉积建造中产有重要铀矿床。这些建造是:地台区(或准地台区)及构造过渡区稳定型及过渡型含铀建造;地槽区活动型含铀建造。属前者的有中国各地台边缘及其相邻构造带中,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之上的,震旦-寒武纪以炭质页岩和碳硅泥岩过渡型沉积为主的含铀建造,以及发育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晚古生代含铀建造。活动型含铀建造主要有发育于加里东冒地槽沉积区的寒武-志留纪炭质页岩、炭硅质页岩建造及早中志留世硅质岩建造及碎屑岩-硅灰质岩建造。文中还评述了我国碳硅泥岩主要含铀层的分布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古地台的构造岩浆活化解体,在巨厚的的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丁培民 《地质论评》1958,18(6):433-437
(一)问题的提出在地质部205队的地质报告中认为贺兰-棹子山为—两面靠地台一面靠地槽的过渡带(边缘凹地),即西靠阿拉善地块,东靠鄂尔多斯地台,南依南山地槽。有的文献则认为贺兰-棹子山系准地槽,其理由主要是本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地台与地槽之间,在褶皱上虽  相似文献   

11.
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历史分析方法与动力分析方法两种分折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综合的盆地分类方案。按历史动力综合分类,造盆作用及盆地可划分为三大类:大洋壳型、雏陆壳(过渡壳)型及大陆壳型大壳型中可细分为活动区型及稳定区型。雏陆壳型包括前地槽型及地槽前期型。大陆壳型中计有地槽后期型、地台型和地洼型。  相似文献   

12.
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冒地槽褶皱系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茂县群。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土壤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不尽相同,为确定项目区化探采样最佳粒度,对粒度实验样品中热液成矿元素与样品粒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热液成矿元素相对富集在60~80和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化探采样工作的最佳粒度,为川西北地区开展土壤化探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台区的海进,海退,分别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和造山运动伴生这一普遍现象,主要是在重力均衡作用下,上地幔流变层(软流层,异常地幔)物质侧向迁移所致,地槽区造盆运动,该区地壳减薄,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相邻地台区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便向该区顺层主,促使其上地幔隆起,地台区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大量他流,势必引起地壳沉降,产生海进,华冱地台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整体沉降,形成了中国重要的石炭-二叠纪聚煤区,便成该区地壳加厚,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该区隆起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又流加相邻地台区,促使地台区地壳抬生,产生海退。华北地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抬升肃蚀和从早二叠世晚期起转入陆相沉积发展阶段,便分别与南北两侧的秦岭和中亚-蒙石地槽区于加里东早期和华力西晚期的造山运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94-297
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冒地槽褶皱系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茂县群。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土壤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不尽相同,为确定项目区化探采样最佳粒度,对粒度实验样品中热液成矿元素与样品粒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热液成矿元素相对富集在60~80和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化探采样工作的最佳粒度,为川西北地区开展土壤化探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6.
王伏泉 《黄金地质》1995,1(3):47-53
将我国的沉积建造划分为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4类,并均从(1)赋存金故体,(2)在沉积-成岩期成矿和(3)为沉积-成岩期后成矿提供矿质3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克塔格能厄肯红柱石矿床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霍拉山复向斜东部,南邻塔里木地台库车凹陷,是苏克塔格能厄肯-玉奇阿恰红柱石成矿带中的红柱石矿床之一.区内褶皱、断裂、岩浆岩发育,矿床产于中上石炭统塔拉克组中.经长期地质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属较浅部高温低压接触变质型红柱石矿床.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处扬子准地台西侧与松潘—甘孜褶皱系东侧的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背景对形成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十分有利。 东部地台区,晋宁—澄江运动结束了早期地槽历史之后,在古老基底之上从晚震旦世直至中三叠世,连续沉积发育着厚达8000米以上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盖层,进入较稳定的地台发展时期,铅锌矿赋存于各地层层位中,绝大多数为层控型矿床。西部地槽区,印支  相似文献   

19.
中国锰矿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孙家富 《地质与勘探》1997,33(3):8-10,28
新中国成立迄今,已累计探明锰矿石7.17亿t。中国锰矿床有4种类型:海相沉积型、沉积受变质型、层控型和风化型。锰矿以地台型为主,地槽型次之。锰矿具有多时代,多层位的特点。矿石贫,富矿短缺。多数矿区已开发利用。钢铁工业要求锰业同步发展。今后应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锰矿的勘查与开发,重视两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地槽与地台的特点及其主要类型地壳,众所周知,可以分为活动地带与稳定地带。前者一般称为地槽,后者一般称为地台。但考虑到震旦纪以来与震旦纪以前地壳长期发展的特点有所不同(见文末补充部分),并且地槽这一名词是根据震旦纪以来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所以笔者暂认为地槽与地台两名词仅分别用于震旦纪以来的活动地带与稳定地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