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拆离构造     
70年代中期在构造地质领域中掀起了拆离构造热。拆离构造的同义语有称滑脱构造或推覆构造,亦有称铲式断层、鞋底断层或勺状断层。目前在岩石圈内部发现许多大型拆离构造,它沿拆离面发生层层剥离和滑脱。这些近水平的拆离断层把岩石圈劈裂成近水平的薄岩蓆,其特点是上部陡,向深处变得平缓,几近水平状。有人认为它实际上就是大型的逆冲断层或推覆体,朱志澄(1984)统称为逆冲推覆构造,并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盆缘逆冲推  相似文献   

2.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控矿构造体系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认了会泽Pb-Zn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认为矿山厂、麒麟厂矿区构造为一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指出逆冲推覆断层引起的褶皱是控矿的主要构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背景,指出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1/25万四子王旗幅的野外地质填图,在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合雅一线存在古生代末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花岗岩自北向南被逆冲推覆于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之上,并形成大小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整个推覆系统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构成典型的双重逆冲推覆构造系统(Duplex)。该逆冲推覆构造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南西向,形成时代为二叠纪末,估算推覆距离应大于7.1 km。此逆冲推覆构造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陆内碰撞造山有关,是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现场研讨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和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勘查局和北京大学地质系等办的“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现场研讨会”于1998年5月8日~1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实地考察大青山的中生代逆掩断层带。 47名学者(中国学者42人,美国学者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就中国东部,特别是对阴山—燕山造山带的逆冲构造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崔盛芹阐述了燕山及其邻区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时间序列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时空分布特征。G.A.Davis论证了燕山构造带的几何学和年代学。张长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冀北辽西地区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的最新研究成果。王继明叙述了北京地区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朱绅玉、刘正宏讨论了阴山—大青山地区的燕山运动和逆掩断层,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该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的认识。任纪舜从区域构造的角度,强调指出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布并不局限于阴山—燕山地带;事实上在60年代,内蒙古的地质勘探工作业已发现在白音敖拉、朝根乌得  相似文献   

5.
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是太行山中北段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前人对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演化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南东侧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较少。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对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对各组成单元(飞来峰、逆冲推覆断裂、外来岩系(推覆体)及原地岩系)的展布特征、产出形态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组合样式、地层厚度及各逆冲推覆断裂与切割地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总体推覆方向为由NW向SE,总推覆平均距离约为23.3 km。结合该推覆构造切割的地质体与被覆盖、被改造的先后关系,探讨了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该逆冲推覆构造经历了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早期的初始活动,燕山中、晚期的主期发展和喜马拉雅期的后期改造3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地层、岩浆岩、矿产与构造的关系提供了构造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再探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一文中,我们回顾了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简史。如果说19世纪中前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是构造研究史上一次重大突破,那末75年南阿巴拉契亚推覆折离构造的发现,则是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划分这个新阶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充分认识到这类构造在地质上的重大意义。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发育于  相似文献   

7.
包头—呼和浩特北部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系统总结了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空间展布格局、构造形迹组合等特征,认为区内推覆构造至少有3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推覆构造切割的最新地质体为脑包沟组(P2n),推覆界面被231Ma的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五当沟组及大青山组不整合;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推覆构造使太古宙地质体推覆于五当沟组(J1-2w)以及大青山组(J2d)之上,推覆断层被李三沟组(K1l)不整合覆盖,且被早白垩世花岗岩(119Ma)侵入;早白垩世晚期推覆构造,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地质体推覆于李三沟组之上,推覆断层被上新世(N2)红层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事件在区内表现最为强烈,时间发育上西早东晚,强度、规模西弱东强,以东经111°为界,西部基本以营盘湾-庙沟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中心南北对冲;东部则表现为由南向北单向逆冲.  相似文献   

8.
滑脱构造     
刘焕品 《湖南地质》1989,8(2):77-77
1880年前,阿尔卑斯山的岩石被认为是原地沉积的。其后,Bertrand(1884)、Lugeon(1901)发现它们是从原始沉积区迁移来的,Heim(1919)提出这种位移是与大规模的冲断层和平卧褶皱作用有关,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推覆体(nappe)和推覆构造(nappe structure)的概念。Bertrand与Heim把推覆体理解为“一个平卧褶皱的下翼断开而形成的”,并描述了褶皱推覆体(fold nappe)和简单的逆冲推覆体(thrustnappe)。 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上掀起了研究推覆构造的热潮,相继在落基山、侏罗山、札格罗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加里东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发现了推覆构  相似文献   

9.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控矿构造型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通过对现有凡口矿区地质资料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其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凡口矿区的控矿构造型式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从而理顺了矿区内各组断裂构造间的相互关系。F203是区内Ⅰ级断裂构造,在以F203为主推滑面的逆冲推覆构造应力作用下,其推覆体中往往同期形成次一级的叠瓦式逆冲断层组,为区内Ⅱ级断裂构造。在Ⅱ级断裂构造之间,又有一组近NE向的断裂组,为区内Ⅲ级断裂构造。上述3个不同级次的构造是逆冲推覆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次形成的,时间上略有先后。其成生的力学机制相同,即共同处于一个构造应力场之下。岩层在逆冲断层扩展时发生应变,在软弱部位引起褶皱或小褶曲,常形成一定的扩容空间,当矿液沿断裂主通道(主滑面)向上运移时,易于在此部位聚集淀积成为矿体。根据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控矿的规律性,指出凡口矿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杨庚  柴育成 《地学前缘》1999,6(3):164-164
通过在辽西地区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对辽西地区边冲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凌源一建平一北票、牛营子一郭家店和汤神庙等三条逆掩断层及属于它们上盘的许多大型飞来峰所组成。①凌建一建平一北票过掩断层平面展布上,该断裂延伸较长,并呈之字状弯曲。为脆性断层,靠近基底岩系显示韧性特点,属中浅层次构造变形,属于卷入基底的逆冲断层。北西盘太古宙岩系均向南东道掩在下盘的珠罗纪地层之上,估计其最小推覆距离可达10kin。②郭家店一牛营子逆掩断层及其推覆体该道冲断…  相似文献   

11.
杨中柱  李忠臣 《辽宁地质》2000,17(2):114-120
普兰店元台逆冲覆构造为典型双重塑冲构造,以上叠式扩展而成。在自南向北逆冲过程中,形成褶皱推覆体,滞后断层,撕裂断层,反冲断层,并进一步形成构造窗和飞来峰。推覆构造形成于J2-J3,逆冲推覆后期,花岗闪长斑岩逆冲推覆构造就位,其所携带的成矿热液中有利部位富成金矿。  相似文献   

12.
张长厚  陈爱根 《现代地质》1997,11(3):305-312
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兴隆煤田南部逆冲推覆构造主逆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认为主逆冲断层在剖面上具有浅部缓深部陡的几何特征。运用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估算出了由逆冲推覆所造成的水平缩短量约为1375km。根据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认为在推覆体下寻找到隐伏煤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连的逆冲斜冲断裂段组成 ,而不是完整的一条走滑断层 ,各推覆体前缘逆冲断裂与各推覆体的普昌断裂段共同构成统一的前缘逆冲斜冲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系统 ;普昌断裂段以西的推覆体具有向东抬升、向西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断裂段以东的推覆体具有向西抬升、向东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基底隆起带是巴楚隆起隐伏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之下的部分。各推覆体前缘断裂在深部均归并于统一的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 ,其南浅北深 ,东浅西深 (普昌隆起带以西 )或西浅东深 (普昌隆起带以东 ) (6 10km ) ,埋深较大区发育多组滑脱面。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形成时期为晚第四纪 ,为现今活动的推覆构造系统。文中认为各推覆体向南西的倾覆端基底滑脱面和中新生界内部的滑脱面没有贯通 ,是未来 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4.
阐明逆冲推覆构造地理分布,较全面论述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系统概括逆冲推覆构造对铀成矿作用。逆冲推覆构造不但形成了导、运、移、储完备的三维立体构造网络系统,而且使贯通基底的构造复活,诱发次火山岩浆侵入,形成了岩性差异明显并具多层岩性结构的“立交”式岩层构造组合,创造了有利于成矿的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地质环境。推覆体下隐伏构造是岩浆侵入、矿液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存储空间,致使深部成矿热液在局部富集形成矿体。矿化部值一个足富集于次火山岩接触带产状变化或形态变异处;另一个是富集于隐伏逆掩断层与基底NE向构造交汇的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选择和比较,现推荐一部份推覆构造的术语和译名,以供参考和采用。 Reverse fault逆断层 High-angle reverse fault高角度逆断层 Thrust逆冲断层:上盘顺断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低角度逆断层 Overthrust逆掩断层 Nappe推覆体:位移在数公里以上的巨大的席状外来岩系推覆构造,包括推覆体及  相似文献   

16.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脱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7.
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涉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造解析及三维地质构造调查,在瓦房店地区金刚石成矿带内地表发现了逆冲推覆构造,由上盘外来滑移系统、下盘原地系统和逆冲断层组成.逆冲推覆体总体由南东东向北西西近水平低角度推覆,其形成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根据这一发现,推测下盘深部找矿潜力巨大,为金刚石找矿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ε=2.4×10-12/s。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则形成于印支期,自北西向南东运移至少50km。  相似文献   

20.
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喀什凹陷与叶城凹陷之间的齐姆根凸起上,由3个与盆地边缘大体平行的次级逆冲构造带组成,即阿尔塔什推覆构造带、科克然达坂-希根纳孜吉勒嘎推覆构造带、库斯拉甫推覆构造带。3个次级逆冲构造带分别将石炭系—二叠系推覆在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新近系之上,将泥盆系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将元古宙变质岩及古生代花岗岩逆冲在泥盆系及泥盆系之上不整合覆盖的侏罗系之上。根据推覆体地层的叠置关系及逆冲断层的发育特征,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带是由北向南演化的、后展式发展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其间发育横向调节的走滑断层。逆冲推覆体系的主体断裂沟通了源岩与储层,推覆体下盘发育的大型背斜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运聚条件的合理配置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