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沃溪钨锑金矿床产于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中、上段紫红色绢云母板岩中,受层间断裂带控制。矿体具斜列延伸、多层产出、近似等间距分布特点,见有层间石英脉、网状石英脉和节理裂隙脉三类矿体。金矿物以次显微、显微金为生,主要赋存于以黄铁矿、辉锑矿为主的硫化物中,As、Sb是其标型元素。成矿物质与赋矿地层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是非岩浆源的,成矿作用是在中低温度、偏低盐度、中性略偏酸性的变质热液中发生的,构造运动对成矿过程起着控制作用。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2.
南岭东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型新类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  相似文献   

3.
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在陆相湖盆广泛发育,其形成和分布对理解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及重力流沉积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湖盆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类型、成因及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地质意义.湖盆主要发育滑动、滑塌重力驱动块体搬运沉积和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等重力流流体沉积,同时广泛发育重力流混合事件层沉积.湖盆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包含多层结构、双层结构和频繁互层三种大的类型;其中,双层结构的重力流混合事件层进一步根据上下两个沉积单元厚度的差异可细分为两个亚类.多层结构的混合事件层主要为流体侵蚀或砂体液化成因,多发育于混合事件层沉积近端;双层结构与频繁互层结构的混合事件层主要为流体减速膨胀、泥质碎屑流中碎屑颗粒的差异沉降成因,多发育于混合事件层沉积远端.相同沉积单元组成的沉积层在垂向上的规律叠置是岩芯中识别重力流混合事件层沉积的可靠依据;在未明确其沉积过程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沉积信息的错误解读.同时,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发育会导致重力流沉积非均质性增强,不利于常规油气的储集;但是,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形成的细粒沉积物是非常规油气"甜点"区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层控改造型金锑钨综合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金锑钨综合矿床的分审、矿床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对其中主要矿床类型(层控改造型)的成矿地质特征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笔者认为层控改造型金锑钨综合矿床包括沉积改造型和沉积变质型两大类,为同一成矿系列产物。这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形成与后期改造作用两个阶段,矿床的成矿演化与地壳演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林国宣 《福建地质》2011,30(1):29-37
银场型硫-多金属矿体顺层贮存于船山-棲霞石灰岩中,为晚石炭-早二叠世闽西南海盆地沉积形成"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变动,受多次岩浆热液作用富集成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7.
银场型硫-多金属矿体顺层赋存于船山—栖霞灰岩中。是由晚石炭一早二叠世闽西南海盆地沉积形成“矿源层”的基础上,在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变动中,受多次岩浆热液作用而富集成的层控矽卡岩型工业矿床。以此观点指导找矿已见成效。预测从将乐到龙岩间有十几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很多大、中型层控白钨矿床,并已成为一种新的和较有前景的钨矿床类型.我国华南地区层控型白(黑)钨矿床及钨、锑、金组合矿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层控矿床分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沉积—改造型(简称改造型)、后成渗滤热液型(简称渗滤型)和岩浆热液叠加型(简称叠加型)三大类;然后根据矿种及成矿元素组合分成若干类,再根据矿体形态及矿体与赋矿地层的整合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并就湖南省泥盆系内产出的矿床作了具体划分,总结了各类矿床的特点与区分标志。改造型矿床主要是黄铁矿床,矿质来自泥盆系,成矿受沉积相和同沉积断裂控制,渗滤型矿床主要为铅锌、锑、金矿床,矿质来自下伏岩层,成矿受成岩后长期活动断裂控制,叠加型矿床主要为钨、铅锌、磁黄铁矿等矿床,矿质主要来自燕山期岩体,成矿受燕山期断裂和岩浆作用控制。该分类对指导层控矿床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南集安群金、铅锌层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南集安群是一套具有裂谷建造特征的优地槽相沉积。其中清河组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沉积本底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有机碳。根据金、铅锌活化萃取试验成果,这些元素在成矿溶液作用下有迁移富集成矿的可能性。矿床、矿体的地质特征,硫、铅、氢、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证实了金、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据此认为集安群清河组第2段、第4段是金、铅锌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1.
湖泊纹层的沉积机理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泊纹泥和湖相页岩主要沉积于湖水明显分层的条件下,湖水的分层受气候、盐度、水体深度等多方面的控制。在湖水分层的前提下,各种藻类、碳酸盐、有机质、粘土、粉砂等可以按不同季节分别形成不连续的纹层。其中,藻类、有机质纹层的沉积与藻类的季节性勃发密切相关;碳酸盐纹层的沉积可以与化学作用有关,也可以与藻类勃发产生的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粉砂、粘土则是以平流或层间流的方式季节性输入的。总之,纹层或页岩沉积的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纹层中的沉积信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为主控因素来探讨纹层的变化和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还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雄黄雌黄矿床类型、成矿机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雄黄雌黄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地质产状、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地球化学特点分为三大类七种类型。即层控型(下关式单一雄黄矿床,水落式多金属雄黄矿床)、热水沉积型(界牌峪式雄黄雌黄矿床,松潘式金砷矿床)、热液型(石峡式辰砂、雌黄矿床,王庄式辉锑矿雄黄矿床和宁陕式金、钨、铊、雄黄矿床)。三大类矿床成矿机制各异。应在适宜的地层、大地构造区域,根据有利的矿物、地球化学等信息寻找该类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沉积环境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以黄骅坳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郑浚茂  于兴河 《现代地质》1995,9(4):501-508
以黄骅坳陷第三系为例,系统论述了冲积扇、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堡坝、三角洲及河流等沉积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其中辫状河沉积砂体属于强非均质层,堡坝沉积砂体属于均质层,不同沉积砂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受沉积条件及沉积方式的控制,而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和洛峪群中风暴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任  胡健民 《地质科学》1995,30(3):240-246
豫西前寒式纪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风暴岩,主要包括丘状交错层砂岩、洼状交错层砂岩、浅水浊积岩以及与风暴作用有关的硬底、凝缩层和层间砾岩。不同类型风暴署具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及形成过程,并且发育在浅海陆棚的不同沉积带中。由洼伏交错层砂岩为主的相组合代表了滨岸带的下部;丘状交错层砂岩相组合指示风暴浪基面以上的内陆棚;而浅水浊积岩相组合则主要发育在外陆棚沉积区。这种风暴岩的沉积模式可用于详细恢复受风暴影响的古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博格达裂谷发现大规模层间水力断裂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层间水力断裂是沉积盆地深处与大规模流体活动有关的断层,目前的地球物理方法及深源钻探取样已经证实活动水力断裂广布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已褶皱成山的晚古生代裂谷盆地中发育的大规模层间水压碎屑岩是过去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大规模流体相带及其水力压裂作用的地质遗迹。研究了水压碎屑岩的地质特征、形成地质条件及构造—流体动力作用成岩模式。认为研究水力断裂对认识上地壳层圈拆离、推覆构造、流体输导、多位成矿、油气运移、慢震活动及常规地震发生等问题有极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峨眉晚侏罗世湖泊沉积中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四川峨眉川主乡上侏罗统的震积岩由微型断裂层、微型褶皱层、碎块层、均一层组成,总厚0.69m.上覆和下伏地层皆为受地震影响的、水平层理保存完好的未震动层.上述自下而上的震积岩层序特征,反映了地震震波对水和沉积界面以下的沉积物因压实作用不同和变形能力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7.
曾普胜  李红 《地球学报》2015,36(4):419-433
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三明万寿岩船帆洞砾石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三明万寿岩船帆洞遗留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经考古发掘出大量旧石器、哺乳动物化石及一面积逾百平方米的砾石层。详细论述了该砾石层 分布特征,应用沉积学原理系统分析其沉积特征,认为克石层是经地质作用自然堆积而成,但其顶面的砾石不具有自然沉积特征,应属人工铺就而成。  相似文献   

19.
黔中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1-145
通过对黔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在二叠系—三叠系过渡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韵律层,并通过岩性岩相、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认为过渡层中韵律层是远源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产物,并据古生物、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将过渡层归属于三叠系。原安顺组下部“大汪段”之上、下发现大量牙形刺化石,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将“大汪段”归入大冶组。黔中—黔南中三叠统陆源碎屑体系的物源来自江南古陆;菊石、双壳类化石层是浊流作用形成的事件沉积层。  相似文献   

20.
雷新荣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7,15(1):98-10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