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波 《气象学报》1985,43(2):221-229
本文通过冬季黑潮海域海温与亚洲中、南部环流各月参数相关计算和感热释放参数计算以及华北平原夏季旱涝的环流分析,指出: 1.冬季黑潮海温在海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一点是对春季亚洲副高起加强作用; 2.冬季黑潮海温感热释放直接影响春季副高脊线的连续演变,冬季海温—春季副高存在季度热效应; 3.春季亚洲副高系统的调整直接影响华北平原夏季旱涝,春季副高—夏季华北旱涝存在季度相关效应。最后给出了应用十年效果良好的夏季降水予报方程。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前期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结构异常对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揭示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前期冬、春季青藏高原下垫面三维热力结构强信号特征,即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前期高原南部和北部各层次的地温距平呈反位相分布。从地面0cm到地下320 cm的地温距平分布为:涝年高原偏南部(30°N以南)为正,中部和北部(30°N以北)为负,旱年时相反。其中地温距平的大值区在 40 cm到160 cm层之间。同时揭示了北半球环流型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可能产生遥响应,并形成季尺度低频波的传播,从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降水,反映了遥相关是区域性旱涝形成的一个动力机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青藏高原下垫面三维热力结构异常是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3.
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1~1998年旱涝灾害影响资料,划分了旱涝灾害年型,并分析了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在厄尔尼诺当年、次年及反厄尔尼诺年,干旱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旱年占旱年总数的61%,涝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涝年占涝年总数的65%;厄尔尼诺年旱年频率大于涝年频率,反厄尔尼诺年旱、涝年频率相当;弱、最弱及最强的厄尔尼诺开始年涝灾影响为主,中等及偏强厄尔尼诺开始年以旱灾为主;厄尔尼诺开始年与次年旱涝影响趋势相一致的频率达92%。  相似文献   

4.
鲁北地区,即地处黄河以北的德州,聊城两地区和惠民地区北部,属于华北平原南部,地势平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多沙壤土,是我省粮棉,特别是棉花的主要产地。但是降水量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较大。多旱、涝灾害,对农业稳产高产的影响很大。本文根据鲁北地区历年夏季降水量规定旱涝标准:德州、聊城、惠民三站降水量距平百分  相似文献   

5.
陈菊英 《气象》1975,1(12):4-5
华北平原夏季的旱涝,对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都有很大关系。我们用“冬暖来年涝”、“冬寒来年旱”、“春寒夏涝”等天气谚语,做华北平原夏季旱涝和暴雨集中强度的长期趋势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夏季旱涝与冬春冷暖的标准 我们以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邢台、沧县、德州等7站6—8月的平均雨量,代表华北平原夏季的雨量。以各年夏季总雨量及最大旬雨量相对常年(1951—1972年)的距平百分率之和,作为早涝指数,即  相似文献   

6.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惠苓  蒲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与陕西夏季降水及历史旱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陕西41个测站1960~1990年夏季(6~8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当年与次年陕西夏季降水的特点及差异性。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陕北夏季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而厄尔尼诺事件次年,陕北夏季降水偏多,易发生涝;陕南南部夏季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陕北夏季降水差异最显著。另外,陕西历史旱涝分布与厄尔尼诺事件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陕西历史上的几个大旱年往往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连续发生的年份里。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金祖辉  罗绍华 《气象学报》1986,44(3):368-372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下称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前期海温与梅雨期降水及旱涝的关系。 所用海温资料为5°×5°网格点月平均资料,时间从1951—1972年共22年。500hPa的各副高特征指数取自中央气象台长期科出版的资料。我们取武汉、南昌、九江、安庆、合肥、南京和上海等8个站的月平均降水量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时间与海温资料对应。取6—7月平均降水量为梅雨期时段的平均降水量,并选取降水距平大于或等于正(负)50mm的1954,1969及1970年和1958,1961,1967及1968年分别作为梅雨期持续旱涝的个例年份。然后计算旱涝年合成的海温场及各要素场。  相似文献   

9.
采用1961—2018年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OAA海面温度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九江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江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存在准4 a的变化周期;九江夏季降水与中国105°E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邻近海域的西北太平洋(140°—150°E,15°—25°N)为影响九江夏季降水的海面温度关键区。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九江夏季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为:当西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偏高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偏活跃、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弱,长江中下游及以南有异常南、北风交汇,且水汽充沛、垂直运动旺盛。这种环流配置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包括九江的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15个地面观测站1960—1999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全球SSTA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存在显著而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海温影响(165°~175°E,31°~21°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3月关键海区SSTA及其分布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关键海区SSTA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4,他引:40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秋季(10月)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侧地区的进退比较缓慢,8月初北扩到40°N附近,10月中旬南退出30°N,其强弱和进退异常能影响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对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厄尔尼诺(El Ni?o)事件对全球气候尤其区域旱涝有重大影响,是开展气候预测的重要信号来源。为认识厄尔尼诺对华北夏季旱涝的影响规律和改进预测技术,基于1961—2022年2 400多测站月降水量、NOAA重构的月海表温度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等,采用季节演变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环流异常回归重构、环流合成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年际变化与华北夏季旱涝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华北夏季降水与当年夏季El Ni?o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即当年春季El Ni?o开始出现,夏季发展且强度较强,则华北夏季降水显著偏少,易发生干旱。进一步分析发现,海表温度从上年春、夏、秋、冬La Ni?a型转为当年春、夏、秋、冬El Ni?o型时,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显著偏少,易发生干旱。(2)El Ni?o主要通过调节高、低空环流影响华北夏季降水,其诱发的当年夏季200、500、850 hPa环流型与华北夏季干旱年环流型一致。(3)当200 hPa华北地区及北侧西风急流偏弱时,由高空扰动造成的上升运动会明显偏弱;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华北处于“东低西高”环...  相似文献   

13.
通辽市旱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通辽市 195 1~ 2 0 0 0年粮食单产资料和气象资料 ,确定了旱涝灾害年标准和具体年份 ,分析了旱涝灾害年发生的自身演变规律 ,以及与太阳活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气候变暖等的关系 ,可为旱涝灾害预测和粮食产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夏季( 6~ 8月)旱涝的同期北半球 500 hPa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多雨年和少雨年在东亚不同的环流型;指出鄂霍茨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江西夏季旱涝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进一步分析了厄尔尼诺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我省夏季降水的影响,对影响的机理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分析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与重庆夏季典型涝/旱年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重庆次年夏季降水有不对称影响。厄尔尼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与重庆夏季典型涝年的特征一致;然而,拉尼娜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与重庆夏季典型旱年的特征不一致。(2)从冬季到次年夏季,厄尔尼诺对重庆夏季典型涝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热带印度洋海温的‘接力效应’维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与重庆夏季典型涝/旱年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重庆次年夏季降水有不对称影响。厄尔尼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与重庆夏季典型涝年的特征一致;然而,拉尼娜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与重庆夏季典型旱年的特征不一致。(2)从冬季到次年夏季,厄尔尼诺对重庆夏季典型涝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热带印度洋海温的‘接力效应’维持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79—2018年Ni?o3.4指数和第二年夏季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 WNP)降水异常的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强度与第二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拉尼娜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以后发现,东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次年夏季WNP降水的影响不对称,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为负相关关系,而东部型拉尼娜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关系并不显著。相反,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WNP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较为对称。不管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其强度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相关性均非常显著。分析速度势和流函数场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海表面温度场发现,强东部型厄尔尼诺、强中部型厄尔尼诺、强/弱东部型拉尼娜和强中部型拉尼娜事件中WNP降水主要受风场的辐合辐散控制,其降水异常区与辐合辐散中心对应得很好。而弱东部型厄尔尼诺和弱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的WNP降水主要与中太平洋海温Gill型对称加热有关,在辐合中心西边产生一对气旋,导致了西北太平洋降水的正异常。而对于弱中部型拉尼娜,由于副热带中太平洋加热的作用,在西北太平洋区东...  相似文献   

18.
赵俊虎  陈丽娟  章大全 《气象》2022,(4):479-493
2021年较准确预测了我国汛期(5—9月)"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的总趋势.准确预测了海河流域局部、松花江流域、长江上游和下游可能有较重汛情.对夏季(6—8月)降水预测不足包括:预测的北方多雨的异常程度与实况存在偏差,即对降水极端性的...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宇虹  朴瀛 《气象科技》2001,29(4):39-41,63
沈阳市位于东经 1 2 2°2 5′0 9″至 1 2 3°48′2 4″、北纬 41°1 1′1 5″至 43°0 2′1 3″之间 ,东西跨度 1 1 5km ,南北跨度 2 0 5km ,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基地 ,而且也是农业大市。了解近 50年沈阳市的气候状况 ,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贸易等市场的大流通和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本文利用 1 951年以来沈阳市气象资料和现有的 1 987年以来农业生产实况记录及相应的农业气象服务历史资料 ,分析了近 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1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旱涝灾害严重近 50年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