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四大地热带的分布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此四大地热带具有密切的关系,东侧为环太平洋地热带,中部为喜马拉雅-地中海地热带和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随着"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开展,全球对环境及新能源利用问题日趋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资源开发逐渐提上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下步能源地质工作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热地质条件,针对不同国家政策特点及地热发电现状,采用购买区块、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展相应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博  方丽萍 《云南地质》1996,15(3):299-307
云南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激烈。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丰富的地热资源,使云南成为我国地热资源大省。对云南地热资源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却较低,高温地热资源至今还未得到真正利用。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全省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过热水-高温、中、低温和低温三种类型;按成因分为火山岩浆型、新生代盆地型和褶皱山区断裂带型,并对地热带的分布规律及地热田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描绘了全省地热资源的总貌,继而指出地热资源在工业、农业、矿业、医疗饮疗保健、旅游等事业方面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机制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玲  蔺文静 《地质学报》2020,94(7):1923-1937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交汇部位,且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地热开发利用蓬勃发展,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地热系统分析,缺乏因地制宜的不同地区地热勘查开发方案,各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提出了我国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成因理论,并以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为例,建立了水热系统分析的系统论观点,将我国主要水热系统划分为沉积盆地古潜山型复合水热系统、沉积盆地深坳陷层控型水热系统、断陷盆地地压型水热系统、陆陆碰撞板缘型水热系统、板缘俯冲带热控构造型水热系统、隆起山地深循环型水热系统以及近代火山型水热系统等七种类型,并系统分析了典型水热系统的运移条件、热源机制,归纳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水热系统的成因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热资源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热能是新能源的一种,已作为一种有很大储量的备用能源被许多国家所重视,现在约有六十个国家正在勘探与研究地热能.调查表明,我国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也较广.据最近统计,全国天然出露的温泉约有二千六百处,人工热水露头约有一百三十处(不包括盆地).这些温泉和热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西部及台湾省等地,其次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其他地区虽以低温地热资源居多.但储量很大.  相似文献   

5.
李光岑 《地质论评》1982,28(1):87-88
中法两国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于1981年4月27日至30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喜马拉雅地质科学讨论会上宣称,通过双方合作,去年在西藏喜马拉雅地  相似文献   

6.
西藏南部地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志杰  张振国 《地质论评》1989,35(4):366-373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藏南部花岗岩类岩石的热产率特点;其次根据在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湖底观测的异常热流值(分别为146±17mW/m~2和91±5mW/m~2),探讨了西藏南部的大地热流,认为如此高的热流值是由高热产率的厚层花岗岩层产生的;最后对藏南的高热流和地热系统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它们分布空间的一致性认为在西藏南部地壳浅部存在异常热源,这些异常热源与区域高热流一起可能成为喜马拉雅地热带内众多地热系统的热源。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热资源蕴藏丰富,汾渭地堑-喜马拉雅期新裂陷,即大同桑干河新裂陷、忻州滹沱河新裂陷、晋中新裂陷、临汾及运城新裂陷,这五大新裂陷盆地为山西省主要控热构造,也是山西省五大地热田分布区。山西省地热水点一般都密集分布于汾渭地堑的五大新裂陷盆地内。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即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它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南与喜马拉雅构造带毗邻.罗布莎蛇绿岩分布在拉萨东南大约200 km,东西走向延长43 km,最宽处4 km,面积约70 km2.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17,(3):168-179
为了更好地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资源潜力,优选有利勘探开发目标,需要探索并形成一套满足各勘查阶段不同目的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借鉴油气地质分级分析与评价的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从全球构造到地热藏的地热单元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以不同级次的构造单元为基础,根据勘查阶段与资料翔实程度,结合构造发育、地层结构、地热显示及地热资源分布的特点,将地热单元由大到小划分为地热域、地热区、地热带、地热系统和地热藏等5个级别。地热域是最大的地热单元,与全球范围内板块尺度的构造单元相对应,可进一步分为板缘地热域和板内地热域两种类型。地热区是地热域中的次级地热单元,主要的划分依据为区域构造特征,包括岩石圈结构、热体制等。地热带是地热区内根据地热显示强度和富集情况,结合造山带与盆地构造发育情况划分的三级地热单元。地热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热能生成、运移、聚集和保持的自然系统,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地热藏是一个相对完整且封闭的地热储盖组合,是商业性开发利用的具体对象。地热单元由大到小逐步细分,是地热资源认知过程中逐步聚焦的过程。不同层级的地热单元的地质认识与资源潜力的评价结果,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文中以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为例,分别论述了其所属不同级次的地热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地热资源异常丰富,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热系统最为典型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大部分地热泉或与之相应的泉华沉积物超常富集B、Li、Rb、Cs等元素,具有重要的矿产资源意义。有关这些特征元素来源与水化学演化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在理论上缺乏系统论述。本文基于多年野外考察与数据积累,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提出了西藏地热系统特征元素组合与富集成因模式,宏观板块构造与微观地球化学分布规律结合,揭示了其成因机制。数据综合分析表明,B、Li、Rb、Cs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富集规律总体具有同步性,主要集中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南北向断裂带交汇区的高温地热系统。B同位素、元素组合、水循环特征及大量地球物理证据表明物源受控于岩浆残余流体,水-岩作用难以作为唯一物源支撑地热系统如此大规模的特征元素超常富集。结论提出西藏地热系统超常富集的元素受控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壳局部重熔、重熔型岩浆流体分异演化、地下水深循环等一系列内外生地质耦合作用过程。本文对西藏地热系统元素超常富集成因机制的解释,有利于增强人们对高温地热系统除水资源与热能意义之外,也同时关注矿产资源价值,实现“水-热-矿”于一体的系统理解,也对未来正确评价地热水体或沉积物矿产资源价值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对西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典型温泉开展野外调查、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地温温标与硅-焓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与地热资源赋存特征,评价了地热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通麦-通灯断裂、嘉黎-察隅活动断裂带三个水热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区内地下热水具有高温度、高TDS、高偏硅酸和偏硼酸含量等典型特征,符合理疗矿泉水认定标准,可作为理疗矿泉水开发应用。区内地下热水为大气降水起源,补给高程为4309~4988m,循环深度为1403~7202m,热储温度为65.5~303.2℃,受热对流影响,沿构造薄弱部位向上径流,接受72%~96%比例的冷水混合,于地表形成不同类型地热显示。区内地热能资源总量为173.42×1018J,可采地热能资源量为26.013×1018J;地热水资源总储量为2.191×1010m3,可采地热水资源量为3.286×109m3,现状开采系数仅0.86%~27.84%,极具开采潜力。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和集成应用措施与技术是该地区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相似文献   

13.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  相似文献   

14.
西藏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1],通过对前人资料系统整理,以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由北而南将西藏大地构造划分为三大构造单元: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并进一步阐述了三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的结构、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是世界地学界的热点课题按照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但是,人们对其具体细节了解尚少,对其性质和成因机制存在着争议,仅从地表调查不能确定地下几公里和75~250公里内的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全省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低温和低温三种型扫成因分为火山岩浆型、新生代盆地型和褶皱山区断裂带型。并对地热带的分布规律及地热田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描述了全省地热资源的总貌,进而指出地热资源在工业,农业,矿业,医疗饮疗保健,旅游等事业方面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届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写HKT)到今年已举办了19届.这个研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国际舞台,每年都有许多新“角色“和老“演员“出演新的“节目“,报告新的发现,交流新的思想.由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大陆巨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与动力学的野外实验室,故这个讨论会每年的进展备受各国地学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纪遗迹化石采集产地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古错,地层剖面位置(见图1)。地层区划归属为喜马拉雅区的珠峰分区,该区的大地构造位置,目前认为是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的喜马拉雅辗掩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土壤测温法是勘查地热资源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普查和详查地热资源。地球内部热源的强度与分布,直接影响地表地温场的状态,因此,通过测量浅层土壤中的温度分布,与地质、物探方法配合解释,可以提供地热带的规模、热水通道位置等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并且有可能提供布置勘探钻孔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中部地热区的钻孔热流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张文仁 《地质科学》1989,28(4):376-384
1985年以来,在西藏中部的羊八井、拉多岗和羊应乡等地热区测得了一批传导型或传导-对流型钻孔热流值。来自羊八井深部温度场的信息,提供了量级为83—108mW/m2的传导热流;在拉多岗和羊应乡分别获得了185mW/m2和194mW/m2两个传导-对流型热流数据。它们为阐明喜马拉雅地热带形成的深部热背景和浅层地壳热源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