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大跨度被覆结构爆炸荷载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常规武器岩土介质中爆炸应力波作用在大跨度(20m以上)被覆结构上荷载分布,利用LS-DYNA有限元程序具体针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爆距H和爆炸偏角α下几种典型跨度拱壳结构上荷载大小变化和分布情况.计算表明,拱壳结构上荷载随时间推移逐渐由拱顶向两侧扩散衰减;荷载作用范围随结构跨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跨度达到50m时,荷载作用范围不再减小;不同爆炸偏角下,荷载分布只是随爆源相对结构偏角位置的变化而偏移,而分布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地下浅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得到了结构在不同时刻的动态响应模拟计算数据。该地下浅埋结构由金属壳体和上覆土体共同组成,对于土体和金属壳体分别采用Drucker-Prager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以及弹塑性本构关系,分析其非线性动态位移场和应力场。根据爆炸试验数据,研究了爆炸冲击波随距离和时间的变化过程,并且将其作为作用在结构内部的爆炸荷载。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地下浅埋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响应是有效的,并且证明所设计的地下防护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陈越 《岩土力学》1994,15(4):1-11
本文评述了条形均布荷载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诸户[2]解析解和近似解,并提出了笔者的近似简化公式,该公式简明地显示出附加应力在分布规律上与各向同性地基之异同点,可供工程界方便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爆炸荷载作用下中隔墩应力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影响中隔墩动应力分布的各种因素,包括中隔墩的宽度,力学参数,两侧岩体的爆破开挖顺序等,分别建立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ANSYS5.5.2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隔墩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还对沿中隔墩高程分布质点振速的放大效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隔墩的宽度,力学参数,两侧岩体的爆破开挖顺序对中隔墩的应力分布均有很大的影响,实际施工中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中隔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张蓓  许增会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4):196-199,207
采用动力有限元,利用特有的爆炸单元直接计算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爆炸波传播及遇到地下洞室对其产生影响的全过程,并针对某现场大型地下洞室抗爆试验,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与现场爆炸、地质、洞室支护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计算结论与现场试验结果分布规律相同、数值接近,表明有限元法直接模拟爆炸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地下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及安全评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爆炸荷载作用下卸荷孔效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坑道工程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又容易遭受炮弹打击。为增加坑道口部的防护能力,利用波的基本理论和耗能原理,分析了波在岩石和空气介质间界面的反射、透射等传播特性、岩石变形及岩体摩擦耗能原理,得出岩石介质中孔洞有利于爆炸荷载的损耗,起到卸荷的作用,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A、B和C 3种不同情况的6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比对,进一步验证卸荷孔的卸荷效应,为坑道工程防护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楔形体破坏的3个基本假定建立了地下洞室楔形体物理模型,提出了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方法。该方法得出了楔形体稳定系数计算表达式,并结合几何分析判断楔形体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探讨了楔形体在爆破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楔形体稳定性响应。案例分析表明,楔形体在自重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施加初始爆破荷载时增加了楔形体的稳定性;工程爆炸作用力远远大于楔形体自重荷载,爆破荷载对楔形体稳定性起主导作用;当爆炸荷载反射时楔形体稳定性显著降低,且沿楔形体①面发生单面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8):2175-2181
采用爆炸加载透射式动焦散测试系统,研究了爆炸荷载下不对称Y型裂纹扩展的动态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爆炸荷载下两相向运动裂纹在相遇前裂纹尖端奇异场相互影响,焦散斑扭曲,裂纹尖端应力场改变,相遇前沿偏离水平方向相向扩展,偏离角度逐渐增大,相遇后偏离角度逐渐减小并朝对方已有裂纹方向扩展;两分支裂纹相交于主裂纹,翼裂纹主要从与入射应力波夹角较小和长度较长的分支裂纹起裂,沿周向最大拉应力垂直方向扩展;入射应力波夹角较小和长度较长的分支裂纹对入射应力波夹角较大和长度较短的分支裂纹扩展及其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有抑制作用;分支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均值随分支裂纹与应力波夹角增大而减小,分支翼裂纹扩展速度呈现振荡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分析相互贯通裂纹的扩展规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温泉分布规律及地下热水资源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善军 《山东地质》1998,14(2):31-37
  相似文献   

10.
王帅  盛谦  朱泽奇  肖培伟 《岩土力学》2012,33(10):2897-2902
目前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分析主要研究围岩响应特征,对围岩中赋存的岩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塌落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结合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地下洞室群,基于块体理论选取3种不利地质结构组合作为地下洞室群动力分析的主要结构形式,接着运用离散元程序UDEC研究两种地震动工况作用下不同不利地质结构组合切割的地下洞室围岩动力响应、变形特征以及节理的张开、滑移特征,分析开挖面附近块体的塌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陡倾角结构面切割形成不利地质结构对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影响较大;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不利地质结构沿节理面的滑塌具有突发性,并且塌落模式随地震强度增加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mapgis软件提取四川省1:20万或1:50万水文地质图信息,初步查清四川岩溶水地下河的空间分布规律,统计得出岩溶地下河约168条,总长度约77.23 km,多年平均枯季流量为470.02 L/s,地下河发育密度为0.88 m/km2,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9.52 L/s·km2。四川地下河长度以中、短型为主,小于5 km的占67.92%;流量以中、小流量为主,小于200 L/s的地下河占总量的49%。从区域构造来看,主要分布于准扬子地台的上扬子台坳、四川台坳、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坳陷、康滇地轴等;从行政区划来看,主要分布于古蔺县、叙永县、筠连县、邻水县、盐源县等地。  相似文献   

12.
13.
许杰  周吉祥 《探矿工程》2004,31(12):5-8
珠海市海珠广场基坑支护工程采用双排搅拌桩帷幕墙止水、拱圈支护结构挡土方案。介绍了拱圈支护结构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监测,采用拱圈支护结构变位很小。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中夹岩累积损伤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兵  林从谋  蔡丽光  李博 《岩土力学》2011,32(5):1491-1494
为了获得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爆破累积损伤规律,建立了爆破荷载作用下中夹岩累积损伤新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大坪山隧道中夹岩爆破施工过程中的累积损伤进行预测,同时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新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爆破力学作用过程,而且计算参数也易于获取;预测结果与实测平均误差在12%左右,可以用来预测岩石的累积损伤;大坪山隧道中夹岩累积损伤规律为二次爆破后6个测孔波速平均降低率为4.3%;各测孔最大累积损伤增量为6.1%。其结果可为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盛红星 《安徽地质》2005,15(3):223-224
人防荷载计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建筑的设计是否安全,投资是否经济;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普氏卸荷拱理论在人防计算中的应用,从而给出了对人防的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杨  赵良杰  夏日元  王莹 《中国岩溶》2022,41(4):562-576
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枯季流量约4 738.69万m3·d−1,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探讨地下河分布和发育特征对我国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西南岩溶区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珠江流域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选择348组岩石样品和1 036条岩溶地下河,从岩性、地形地貌、构造、水动力条件和新构造运动等角度总结分析珠江流域地下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河在比溶解度介于0.84~1.2的细粒−鲕粒生物碎屑纯灰岩中最为发育,在比溶解度介于0.43~0.61的泥质灰岩中发育较弱。根据地下河形态及水循环演化条件,将地下河分为发育初期单管型、发育多期羽毛型、新构造控制网络型、发育成熟期树枝型4种类型。地形地貌和地表河网决定岩溶地下河运动的趋势和方向;构造控制地下河发育的空间格局,其中构造反接复合部位、压扭性断裂两侧破碎带、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褶皱弯曲最大部位、背斜轴部破碎带和向斜轴部地下河发育尤为明显;水动力特征影响地下河发育规模和发育深度;新构造运动促进地下河发育向深性、继承性、新生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厂房区域地应力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极为复杂,合理的地应力场分析和评价需要工程现场多源信息的综合研究。鉴于此,提出了大型地下厂房区域地应力场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和思路,其典型特征为“基础信息融合-特征信息识别-决策反馈信息融合”3种层次的递进反馈式信息融合分析。依据这一方法和思路,探讨了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地应力场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认为,与现场开挖过程中所呈现的围岩卸荷破坏信息、监测信息、数值模拟信息以及实测地应力信息对比,均显示了所获得的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是合理的。应用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地应力场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是科学的和可行的,其成果为大型地下厂房动态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过程中一系列关键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学杰  晏鄂川  高旭 《中国岩溶》2018,37(3):330-335
鄂西南地区广泛出露碳酸盐岩,形成了丰富的岩溶现象,特别是在鹤峰县及周边地区发育了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坡立谷群以及典型的地下暗河系统,研究其发育特征和结构关系对阐明该地区岩溶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鹤峰县燕子乡92.53 km2范围内的岩溶现象进行调查。调查共发现坡立谷9处,坡立谷的规模差别较大,形态不一,且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但坡立谷的展布方向大致相同,并与区内的构造线方向接近一致。强烈的岩溶化不仅形成了坡立谷,也形成了区内复杂的地下暗河系统,其入口和出口的发育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浦溪井田地质构造与煤层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阐述了浦溪井田地质构造特征与煤层赋存规律,特别是厚煤带的空间展布形式,为矿井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