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进入"十三五",国土资源档案事业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围绕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三个体系"继续推进基础工作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支撑作用,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档案工作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一、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现状"十二五"以来,在厅党委和省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档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规政策要求,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以服务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为中心,不断提升档案工  相似文献   

2.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说的具体一点,也就是档案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三化”,即: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具体的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三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档案信息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发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及准确性等诸多明显优势,基于该框架开发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使各类档案实现在线信息化管理,并且对地籍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及利用规划类档案实现在线位置查询及浏览具有很大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信息化的涵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不仅仅指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管理,或纸质档案数字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传送,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档案日积月累,已逐步形成海量信息群,急需通过信息化进行高效管理,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手段和模式,转变为以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主,辅以传统档案管理手段。然而,当前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重业务信息化、轻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的现象,尤其是县级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薄弱,急需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济宁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与农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土地和房产市场不断发展和扩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政、地籍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对土地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土地档案,提高土地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1土地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1.1土地档案管理及利用工作滞后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山东省地理数据资源管理及应用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一种以"混合存储、动态整合、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为典型技术特征的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并对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设计、整合技术以及应用系统开发进行深入分析,可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应用服务,促进信息化测绘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8月20日,垦区国土资源系统档案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召开,要求利用三年的时间,使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四化”标准。省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调研员谢秋云在会议上强调,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和传承,具有可靠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档案验证规律,提供经验,维护事实,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档案资料作为特殊的宝贵资源,一旦散失或损毁,就无法挽回、弥补和重新产生,就会对国土资源各项工作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害。因此,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更是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1.
王文元  王涛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4):58-59,61
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所在。该文通过介绍垦利局加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地籍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了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升潍坊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效能,规范执法监察程序,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科技执法”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总体建设方案,基于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一张图”数据中心,以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为核心,建立市、县、乡一体化的潍坊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平台,创新国土资源违法发现机制,实现执法过程实时监控,建立图文档一体的违法案件发现、查处管理系统,建设12336违法举报系统,切实提高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土数据的生成和收集技术迅猛发展,海量的数据汇集到国土部门,国土资源领域悄然进入大数据时代,为适应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特点,构建数字国土,青州市国土局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数据采集,更新、查询和应用机制,深入挖掘了数据潜力,实现了土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与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并且通过系统良好的兼容性与灵活的数据接口形式,将使其成为国土资源数据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为国土资源管理进入大数据时代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当前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前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大型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SuperMap GIS的面向网络一体化国土资源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成功地应用于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了业务流程一体化、空间数据管理一体化、开发与应用一体化的大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山东国土资源》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山东地质》,于2003年更现名。本刊以报道国内外最新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与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果为主要任务。《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于1985年,迄今已有30年。回顾创刊背景和刊物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山东省地质工作以及国土资源厅成立后的地质、土地及测绘工作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该文认真梳理了《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沿革。通过回顾30年的发展,《山东国土资源》目前已成长为有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今后应继续重视学术性期刊的本质,秉承学术与创新至上的论文评价理念,尽快组建新一届知名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大幅增加重要学术成果和重要进展方面学术论文刊载数量,加大组稿力度,加强编辑力量,从而大幅提高被引用率,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科技人才,促进山东省地学、土地及测绘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国土资源监管的手段,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有力保障用地行为依法进行,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文介绍了批后监管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并详细论述了批后监管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设计,说明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总结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各项规定的同时,在建立健全村级土地协管员、信访信息员、土地监督员的基础上,全市全面推行"分级负责,层层监管"的执法新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国土资源管理,变国土部门一家管为大家管,扭转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被动局面,是当前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莒县国土资源局正确处理信访工作,通过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个机制"的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对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昌邑市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单位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昌邑市国土资源局通过"三把关""两检查""三到场""四规范"的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保证了矿产资源勘查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20.
开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新局面和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临沭县国土资源局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为宗旨,以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为主线,以促进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为目标,突出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特点,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