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1996年1月签署的“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会谈纪要”,并应日本气象厅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为团长的访日代表团一行10人于1996年3月17~25日,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此次访问重点是考察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管理以及日本气象服务商业化方面的有关情况。本刊特约考察团成员之一的我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国卫同志将考察情况简汇成系列报道(共分三部分),以飨气象同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地方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部署精神,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辽宁、江苏两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李波为团长的中国辽宁、江苏省气象代表团一行14人,于1997年10月13日至21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考察。1访问概况这次辽宁、江苏两省联合组团出访,中国气象局对此非常重视,局领导亲自过问组团工作和访问重要事项,国际合作部对出访总体安排进行精心设计,并多次与日本气象厅联系商洽,还派出有关负责同志随团给予具体指导。代表团行前在北京进行了集训,额宏副局…  相似文献   

3.
日本气象现代化管理及对我们工作的启示蒋伯仁(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1994年11月16日至25日.我随同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同志率领的中国气象代表团访问了日本气象厅及其下属机构。中国气象代表团这次出访主要是对日本气象管理和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4.
应美国国家气象局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为团长,以国务院秘书五局副局长迟文江、辽宁省气象局局长兼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主任王锦贵、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兼兰州区域气象中心主任谢金南、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兼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副主任薛继善、中国气象局业务发展与天气司司长兼总体规划研究设计室主任章国材和国际合作部双边合作处副处长邹春申为团员的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考察小组于1994年5月1~18日访问了正在实施气象业务现代化计划的美国国家气象局及其有关单位,考查的重点为气象业务现代化管理。18天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地方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部署精神,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台作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辽宁、江苏两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李波为团长的中国辽宁、江苏省气象代表团一行14人,于1997年10月13日至21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考察。  相似文献   

6.
应日本气象厅邀请,由中国气象局李黄副局长率领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11人于1994年11月16日~25日对日本气象工作进行了考察.我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在1991年后日本气象工作的新成就及今后发展趋势.考察团在日期间考察了日本气象厅的预报部、观测部、海洋部和气象研究所、卫星气象中心及大阪管区气象台(包括高安山气象雷达站)、关西国际机场航空气象台.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日方友好热情的接待,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访日期间,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还就中日气象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气象局张世英局长为团长的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一行18人于2005年2月20日至3月1日对日本气象厅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日本气象协会、大阪管区气象台,认真听取了各业务部门的介绍,并与日方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大家感到这次访问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特别是日本气象厅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设备效益、预报服务、业务管理和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代表团于 1 999年 1 1月对日本气象厅及其下属有关单位、大阪府淀川水库管理事务所、WNI公司总部及大阪分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代表团访问的目的是考察日本气象部门的气象业务管理、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服务工作 ,了解日本气象厅执行《气象业务法》的经验及其与民间气象公司之间的关系。代表团分 3个组 ,每组的考察重点各有不同 ,我所在的第一组的考察重点是日本的气象服务 ,包括商业性服务 ,现作简要介绍 ,以饯读者。1 气象服务组织分工  日本《气象业务法》规定 ,气象厅及所属台站须对气象、地震、海啸、潮位、海浪、洪…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气象局祝燕德局长为团长的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一行20人于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对日本气象厅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气象卫星中心、日本私人气象公司、大阪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气象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气象厅的访问,介绍了日本气象业务及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并阐述了具体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2018年中国气象局、日本气象厅、韩国气象厅的公开资料,采用预算收支结构的对比分析,结合职责目标与人员经费,分析三个国家气象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分析表明:中国气象局侧重于业务建设与管理运行,日本气象厅侧重于提供防灾气象信息,韩国气象厅侧重于气象技术与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的财政拨款比例、人均财政预算、人均人员经费相对偏低。在此基础上,建议继续提高中国气象局财政保障比重,完善基于职责目标的预算支撑体系,进一步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增加人员经费及其预算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日本在气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情况,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部的大力支持下,与北海道科学技术交流协会联系并经省政府批准,以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贾世民为团长的黑龙江省气象环境综合治理代表团一行8人,于1999年10月4日至15日对日本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日本在气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情况,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部的大力支持下,与北海道科学技术交流协会联系并经省政府批准,以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贾世民为团长的黑龙江省气象环境综合治理代表团一行8人,于1999年10月4日至15日对日本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4.
根据 1 999年中韩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5次会议纪要 ,经中国气象局批准 ,以天津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宗信为团长、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李波 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 1 4人 ,于1 999年 1 0月 2 0~ 2 9日对韩国气象部门进行了考察。代表团行前在北京进行了集训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莅临集训班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气象局外事司司长王才芳作了具体部署。按照中国气象局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 ,代表团精心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考察预案。 1 0月 2 0日代表团抵达汉城。 2 1日在韩国气象厅本部活动 ,听取了综合情况介绍 ,考察了各个业务部门 ;2 2…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气象》2006,30(5):F0002-F0002
2006年9月29日上午,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为团长的中国气象局业务轨道建设方案报告团前往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气象中心作业务轨道建设方案宣讲报告,报告会在贵州省气象局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气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以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薛纪善为团长的广东省赴日气象考察团,对日本气象工作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这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防灾工作的进展,气象业务管理和专业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重点考察日本的中尺度监测和短时预报。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一个介绍。1 日本气象的观测体系  日本有161个气象台或测候所进行常规地面观测,观测仪器从1995年更新为95型,除个别目测项目外,均改为自动遥测。AMeDAS于1974~1978年实施,现有四要素自动站840个和自…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为团长,部分省气象局领导、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同志组成的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于2009年10月18~24日访问了日本气象厅及有关单位。出访期间,代表团按照出访预案,围绕数值预报模式及改进思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发布方式、城市交通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气候信息服务与气候系统模式、大气本底观测网络、信息网络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与日方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10月24日,代表团回国后进行了工作总结。此次出访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随中国气象考察团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现将日本气象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综述如下。日本的气象研究工作主要由气象厅的气象研究所承担。根据气象业务要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气象、水象、地象等研究及其有关的国际合作研究。气象研究所的前身是1942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3月 3~ 4日 ,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水文气象局局长高日勋为团长的水文气象代表团一行 4人来我省访问。代表团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和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锦贵、副局长李波等的陪同下 ,先后参观了沈阳中心气象台和辽宁省气象通信台、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及沈阳市气象局 ,就他们关心的天气预报、通信、科研和业务现代化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和考察。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高国珠和沈阳市副市长李宝权分别于 3月 3日和 4日会见了代表团。会见中 ,高国珠充分肯定了气象工作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 ,气…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91年11月10日至11月17日随中国赴日气象考察团,访问了日本气象厅。现将其观测业务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日本气象观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七十年代开始搞观测自动化,经过约二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已建成基本适应气象业务需要、比较现代化的观测体系,在日本全国立体展开多种观测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