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粮食产量灰色预测的机制粮食产量是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结果,多种因素的作用构成了粮食生产系统,它是一个既有已知信息又有未知和非确知信息的系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粮食产量就是把这些众多因素对粮食产量均有影响而又无法确定之间定量关系的量定为灰色量,从这个灰色量出发进行预测,避免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即:从粮食产量时间序列本身发现有关信息,寻找规律进行预测。其中粮食产量时间数据列的波动,正是诸多因素对粮食产量不同影响程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在耕地预测中的应用——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高耕地动态变化预测精度是土地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根据芜湖市耕地统计资料历史变化特点,分时段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筛选。并结合残差辩识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同时,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较,验证GM(1,1)模型在耕地变化预测中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并提出运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选择模型的思想来优化GM(1,1)模型,为科学精确地进行耕地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制图目的、任务、制图选题和内容,系列制图内容的统一协调,基础地理底图的编制及工作方法步骤等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周口地区第二次县级土壤普查的制图经验,为全区系列成果地图的编制提供了依据,也可供有关方面制图参考。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修正研究——以芜湖市耕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M(1,1)模型预测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模型,并利用芜湖市耕地变化进行实例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预测的修正模型对耕地变化进行预测比直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更精确;2)分段建模和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GM(1,1)模型进行修正,但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使预测结果更准确。3)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可以避免其他多种影响因素,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理论在估产中的应用: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清  陈春 《地理科学》1998,18(6):581-585
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阐述了利用灰色系统进行了玉米气象估产的方法,其中包括用GM(1,1)模型进行了趋势产量预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主气象因子群,以及利用GM(1,1)进行气象产量预测等。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建模方法,以新疆伊犁河及叶尔羌河为例,根据多年来实测资料,探求最大流量频率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乌鲁木齐地区46年(1941-1986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对未来21年的降水量趋势进行了研究,并用1981-1986年降水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可为粮食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晋西北河曲县,建立了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预测了不同乡镇2010年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和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结果表明,2010年,各乡镇的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总体上有较高的水平,但具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类型与生态经济区相关性较小,特别是在中部丘陵区和东南部高山区。两个区各有优劣势,若能采取合理措施,均可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为矿集区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使地理信息理论、相应的技术方法组合及应用的整体研究成为可能。在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元组的分类预测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由六个概念、一个空间信息本质、两个空间信息特性以及六个空间信息相关方法和约定的构成。并在该理论体系基础上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元组的分类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在中亚区域实现了Au矿集区预测目标。为中亚成矿域中其它区域(如新疆)的矿集区预测研究奠定了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准确预测,能为土地利用管制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以焦作市2002—2010年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运用岭回归分析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程进行参数校正,并结合GM(1,1)模型对相应驱动因子2011—2015年的数值预测,得出"十二五"末的焦作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焦作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焦作市建设用地规模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到"十二五"末的建设用地规模为923.06 km2。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研究结论和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焦作市建设用地管理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华中工学院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几年来,该理论在区域规划、农业区划、社会经济以及气象、水利等部门广泛采用。我们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阿勒泰地区人口、粮食总产量和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三个重要经济指标进行预测,为当前的流域规划和国土整治提供一点分析论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邸利  赵军 《干旱区地理》1994,17(4):62-72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动态灰色控制系统,其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可以用灰色控制理论中的灰色模型进行定理分析与预测。根据对鹿马岔小流域产业结构和经济潜力的分析,其预测值是可信的,从而证明了灰色系统理论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预测实现模型化、定量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的角度建立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了灰色理论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龙岩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了以东南为中心向西北递减的圈层结构。同时也从区域经济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对整个区域经济的贡献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县域的经济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耕地供需预测方法研究——以博白县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预测工作,文章结合博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践,遵循供给帛约和引导需求的原则,探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耕地供需预测的方法。预测的结果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灰色预测理论在沙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定  姚发芬 《中国沙漠》1995,15(4):353-356
本文在农牧交错带沙漠化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以榆林县为例,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及GM(1,1)预测模型,分别对该县的人口及沙漠化土地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到2000年,榆林县人口为44.03万人,比1975年净增人口18.05万人,占1975年总人口的69.49%,人口密度达62.39人/km ̄2,比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提出的20人/km ̄2,为干旱地带的人口对土地压力的临界值高42.39人/km ̄2;榆林县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0.6965万ha,15.0126ha和10.7105万ha。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减少约19万ha,中度沙漠化土面积比1975年增加约4.8万ha,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比1975年增加5.6万ha,总的趋势是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6.
气候系统是较典型的灰色系统,适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东川是泥石流高发区,降水是促发泥石流的动力条件,是泥石流预报的重要依据。基于1981-2003年的降水资料,应用灰色系统(1,1)预测模型,对东川地区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了灰色预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当地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及防灾减灾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以云南省澜沧县为例,分析该县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状况,以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结合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控制指标,优化该县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为全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定量”的参考,最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希林  莫多闻 《山地学报》2001,19(2):150-156
从地貌灾害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地貌灾害预测预报需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以及进行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以泥石流为例,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现状及其热点、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以及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切人点和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泥石流小尺度空间预测,规模预测,时间预测,包括重现期预测、降雨预测和危险度预测的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公式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灾害评价和预测预报在灾害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跨界治理的理论重构——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超  赵江南  张清源  于洁 《地理科学》2022,42(3):363-372
全球已进入一个超流动与不稳态并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要素自由流动并频繁“跨界”,而治理需要将不稳定转化为稳定,跨界治理的重要性凸显。全球、区域、地方等尺度交织,使跨界治理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跨界治理主要指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使多主体共同参与和联合治理公共事务的过程。通过梳理跨界治理的相关理论,重新界定了“界”,重构了跨界治理的理论逻辑,提出了跨界治理主要涉及3个尺度的3对范畴:在地方层面,去同质化与同质化;在区域层面,去边界化与边界化;在全球层面,去中心化与中心化。运用该框架,以长三角为例,实证分析了区域尺度跨界治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系统是多等级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功能。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是旅游客流产生的基础,影响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政策环境。区域旅游系统吸引力预测模型可表述为:Ri=∑^n i=1ETij*Ai*δij/M^d-ij以鄂东南地区对湖北省客源市场的吸引力预测为案例,说明了该模型运用的方法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