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气液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宝山矿床受北西向压扭性帚状构造带控制,矿化富集地段是几组构造裂隙交汇部位.矿带与矿体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和压碎蚀变的花岗闪长岩内,小部分产于蚀变安山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根据矿物组合特点,矿区蚀变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分为四个蚀变带,即硅化-钾钠硅化核-石英核、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硅是蚀变带中活动强烈的元素,但只在伴有含钾矿物时才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3.
斑岩型钼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围绕主成矿岩体——含斑细粒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体由内向外划分为4个蚀变带:(石英-)钾长石化带(Q-Kf)、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带(Q-S-H)、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黏土-弱硅化带)(Q-I-H)、青磐岩化带(C-E-Cc)。探讨了蚀变与矿化的关系。强硅化与早期交代的石英-钾长石化带叠加部位,赋存高品位钼矿体;中期交代的石英-绢云母化带叠加石英-钾长石化带部位,赋存层状钼矿体;强硅化叠加晚期交代的青磐岩化带-泥化带部位,赋存独立脉状铅锌矿脉(化)。正确划分蚀变带对区域上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卫冲 《江苏地质》2013,37(2):292-300
安徽马头铜钼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地处下扬子断裂拗陷带与皖南加里东造山带的衔接部位,矿(化)体赋存于志留系坟头组砂岩与花岗闪长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上,钼矿脉充填于内外接触带的节理、裂隙中,铜钼品位较低.在对该矿床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借鉴矿床专题科研综合分析成果,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该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与钼、铜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区主断层、次生断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接触带附近发育的节理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坟头组砂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是主要的赋矿部位.从矿床的规模、有用组分品位、与斑岩体的关系、矿石以细脉状为主的构造、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判断,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5.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铜钼(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银)矿体、角岩化变质粉砂岩内热液充填型铜金(钼、银)矿体组成。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构造为北东向F1断裂和北西向F2断裂。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以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围岩裂隙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体,规模较小,均以细脉-网脉状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的形式分布于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的志留系殿背组、清水组泥质粉砂岩中,呈透镜状产出。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宝山矿床为与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闪长斑岩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姜永果 《地质与勘探》2011,47(6):1903-1-11-1113
春都斑岩铜矿床地处著名的印支期中甸-义敦岛弧成矿带南端。矿区出露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岩体,成矿岩体为印支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围绕成矿岩体,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依次出现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硅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及泥化带。区内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决定矿化程度,蚀变...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金山地区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其中,斑岩矿床与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的高盐度岩浆流体有关;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是近岩浆源的、从改造斑岩矿床后形成的含岩浆挥发份的热水中淀积形成的;而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则是被侵入体侧向加热、侧向流动的中性—弱酸性热水淀积产物(相当于远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安徽马头矿床马头矿段钼矿是采用了物探、化探、地质基础工作与钻探等综合手段进行勘查发现的矿床,在总结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钼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志留系的接触带中,另赋存于钾长花岗(脉)岩内及其附近,本矿床应属斑岩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有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及接触带,受侵位作用形成的破裂带控制,岩体接触带附近岩体与围岩中节理、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成矿作用与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密切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辉钼矿石、细脉状辉钼矿石,本矿床含矿母岩应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尹煜春 《矿产与地质》2007,21(3):298-303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属于受火山机构控制的陆相次火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以次斜长花岗斑岩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分布的内外接触蚀变带中.研究认为,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特别是次火山活动最强烈时期形成的多期次浅成-超浅成相中酸性次火山侵入体与铜-钼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石英-钾长石化及石英-绢云母化等交代型分带明显的面状蚀变晕等均是区域内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化阶段及其流体演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自早至晚划分为4个阶段:Ⅰ钾硅化阶段;Ⅱ 硅化-钼矿化阶段;Ⅲ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Ⅳ碳酸盐石英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钾硅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盐度集中在6%~10% NaCleqv,密度0.5~0.9g·cm-3,均一温度峰值为245~400℃;硅化-钼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60~300℃,盐度1.7%~39% NaCleqv,密度0.3~1.1g·cm-3;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20~280℃,盐度0.1%~24.8% NaCleqv,峰值集中在6%~12%,密度0.5~1.0g·cm-3;碳酸盐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5~170℃,盐度0.5%~12.8% NaCleqv,密度0.8~0.9g·cm-3。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本文对多宝山矿床主成矿期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110~160MPa、58~80MPa、8~17MPa。测温实验结合野外现象及包裹体岩相学表明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与成矿有关的热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构造裂隙系统也为含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导矿与容矿空间,矿床沉淀机制为温度压力的变化及空间的开放导致流体不混溶与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致使流体pH值、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铜、钼的矿化。  相似文献   

12.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杜琦  陈明秀 《矿床地质》1983,2(2):42-48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古亚洲)地槽东部。矿区周围出露的地层以中古生界为主,在复背斜核部出露有奥陶系。从多宝山矿区向东南40公里为新开岭隆起,隆起呈北东东走向,上面地层多属下古生界和前古生界,而其东南广大地区地层多属石炭二叠系。多宝山矿区含矿的花岗岩体,经K-Ar法年龄测定,为292百万年,属中石炭世。由此可见,在多宝山矿床形成期间,多宝山矿区应位于正负构造单元接壤处偏隆起一侧。  相似文献   

13.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五子骑龙矿床产于紫金山矿田的一个早白垩世火山管道旁侧。火山管道中充填的英安斑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花岗闪长斑岩。由于后期断裂的破坏,该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化系统被上冲到与五子骑龙矿床相邻的中寮矿床近地表位置,从而形成斑岩型铜矿床-中寮矿床。五子骑龙矿床中,环绕英安斑岩发育明矾石化、迪开石化、埃洛石化和红柱石化蚀变,这些蚀变是改造并叠加早期绢英岩化蚀变的结果。其铜矿石中的铜蓝、硫砷铜矿和蓝辉铜矿,也经常交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晓丹  祁进平 《地质学报》2014,88(10):1904-1916
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斑岩矿体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地表露头含矿裂隙的统计结果显示,罗卜岭成矿晚期的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远离斑岩体的含矿裂隙与其附近的区域构造方位或侵入体走向相近,表明受到北东向区域构造活动控制;而斑岩体西侧露头附近的含矿裂隙呈放射状,主要受到斑岩体侵入作用的影响。深部隐伏矿体则受到区域断裂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共同控制,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以隐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中心,由深至浅,矿体铜钼品位比值依次变大,显示了Mo\Cu-Mo\Cu(Mo)的元素垂向分带;平面上,铜、钼元素沿着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附近有明显富集;斑岩型铜钼矿体主要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态和产状受到区域北东向断裂或岩体接触带构造影响;蓝辉铜矿体主要产于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态和产状受接触带控制。区域构造和斑岩侵入体对斑岩型铜钼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浅部铜、钼矿化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而深部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区域上北东向背斜构造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的侵位,矿区尺度的断裂构造对斑岩体的就位和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则直接控制了斑岩型矿体的产出,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舒哈迪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在发育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岩系中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舒哈迪背斜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构造控制,铅锌矿石成分简单,伴生有银和铜.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具有不明显的分带性.成矿物质来源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隐伏的岩浆侵入体,矿床成因属于岩浆热液充填(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呈团块状发育。本文阐述了钻孔中Cu品位趋势线与多不杂矿床有序分带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钾化带与矿体存在密切对应关系。通过黄铁矿分布趋势与实际矿体对比分析,以及岩石地球物理性质研究,得出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高电阻率、极化率的初步结论,然后在典型矿床进行方法试验和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根据推断结果和实际矿体位置,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浅部中高电阻率、极化率及磁场梯级带、Cu-As-Sb-Au高背景区域,进一步完善了方法选择,为多不杂斑岩型矿床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