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昆仑山甜水海北湖砂楔的形成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冰缘最发育的区域,其中西昆仑山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砂楔群等冰缘现象.砂楔是寒冷气候条件的产物,对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甜水海北湖砂楔矿物特征发现,砂楔填充物基本属于近源堆积;14C测年结果以及粒度再结合砂楔形态分析得出,该砂楔的形成经历了13.9kaB.P.,11.9...  相似文献   

2.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是在冰缘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中,伴有冰川或冻融作用影响,主要由风沙作用形成的荒漠地貌.现代冰缘荒漠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及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部分温带沙漠也有古冰缘荒漠沉积分布.冰缘沙丘的规模一般较小,沙丘沉积富含腐殖质及冰粒,并兼具冻融和积雪层理构造等,砂的化学及物理成熟度较低.冰缘风沙沉积往往与邻近的其它沉积相伴生,如黄土、冰川、湖泊、海洋甚至火山碎屑,因而可参与区域气候、环境,尤其是古环流的恢复与重建,也可为研究温带荒漠在冰期时的演化提供参考.目前在冰缘沙漠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确定冰缘荒漠的原因过程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更多工作有待进行.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缘沙丘与戈壁,是我国典型的冰缘荒漠地貌与沉积,研究其地貌与环境过程,对丰富我国沙漠学研究内容和了解晚第四纪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冰川.是冰川退缩后或无冰川覆盖区域.因气候处于极度寒冷条件下.大量冰碛及冰川漂砾或风化岩屑、岩块.在冻融作用下.沿沟谷运移.并形成大规模线状分布的冻融岩块发育区。是古冰缘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产物(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冰川地貌、冰碛残迹及二者关系研究,提供了本区第四纪古冰川发育的多方面证据。神农架地区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三期冰期和两期冰缘期,即松柏冰期、木鱼坪冰期、龙潭冰期、松香坪冰缘期、神农架冰缘期。本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本区第四纪气候地层系列.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吟  迟振卿 《地球科学》1994,19(2):257-261
在描述和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砂多边形的成因,时代及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确认研究区内广泛发育的砂多边形为古冰楔,古冰楔可划分为两期,它们是末次冰期两个冰缘阶的产物,时代分别为距今36000-38000a和41000-45000a,古冰楔的存在说明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时处理于严寒的冰缘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1:5万屯垦-道尹地测区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发现河北省康保县发育迁安组,其岩性组合为砂质砾、含砾粗砂、含砾细砂及粘质砂土。自下而上划分Pinus—Betula—Artemisia及Artemisia—Pinus—Chenopodiacea2个孢粉组合。晚更新世早期古环境为针阔叶混交林,古气候为温湿。晚更新世晚期古环境为温带疏林草原环境,古气候为干冷,属间冰期气候。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本区出现各种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融冻变形现象,反映了冰缘期气候。该套地层岩性具整体一致性,分布具区域性,且野外易于识别。无论在地层、孢粉、测年、气候、环境等方面均可与河北省迁安县爪村迁安组标准剖面进行对比。晚更新世迁安组在本区的发现,大幅度提高了区内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水平,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冰缘地貌与沉积是冰冻圈环境变化的载体,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对了解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冰缘地貌和沉积野外记录和实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格尔木在LGM时多年冻土至少下限到达海拔2900 m,年均气温降至<-4℃,比现在至少低9℃,气候寒冷干燥;冰消期和全新世存在极端干冷的气...  相似文献   

8.
重建过去气温是PAGES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环境证据类型与重建的方法不同,重建的古气温记录存在一定差异。环境证据类型中孢粉、植物硅酸体、综合证据、氧同位素、冰川-冰缘重建同一时段、同一地点的气温依次降低,孢粉与植物硅酸体指示的气温最为接近,综合证据与氧同位素较接近;这说明孢粉重建的气温数值偏高,冰川-冰缘证据偏低,它们分别主要指示了植物生长季节和冬半年或冷期的气温;而综合证据与氧同位素则可能比较接近实际气温。按照重建方法,转换函数法重建的全新世气温记录普遍高于自然地理因子指示法,而自然地理因子指示法重建的温度记录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冷事件),说明因子指示法重建的气温记录对于百年尺度的极端事件记录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措纳湖湖区冰缘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湖区高寒沼泽、冰缘环境、冻土分布及其演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有其自身特点.为探讨冬给措纳湖湖区冻土分布及冰缘环境,2009年5月9—26日,对冬给措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冻融草丘、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热融洼地、古冻融褶皱等现代冰缘及古冰缘现象在湖区普遍存在.湖东、西岸的沼泽湿地中,热喀斯特发育明显,形成热融洼地和冻融草丘.湖北岸阶地及草场中存在零星和岛状冻土,经钎探表明,当时融化深度为0.3~0.8m,0.4m深度处冻土有胶结冰发育.湖东冲积平原的沼泽湿地中,冻融草丘和热融洼地存在;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在沼泽湿地边缘泥炭覆盖地存在.湖北岸二级阶地剖面发现古冻融褶皱.  相似文献   

10.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冰缘地貌研究的启动者,他在近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两篇论文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冰缘作用的特点、过程及其对解决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意义。裴老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当时强调了在古冰缘研究中综合分析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冰缘现象,这种在地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古冻土存在的依据和判别标志主要是古冻土遗迹(深埋藏多年冻土层、古冻土上限、融化夹层、厚层地下冰)和古冰缘现象(古冻胀丘、古融冻褶皱、砂楔、土楔、冰楔假型、风成沙丘、黄土层、厚层泥炭和腐殖质层等)。文章结合大量的测年数据,利用古代和现代冻土以及冰缘现象的时空分布差异综合分析对比,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划分为6个较明显的时段:早全新世的气候剧变期(10800aB.P.至8500~7000aB.P.)、中全新世大暖期(8500~7000aB.P.至4000~3000aB.P.)、晚全新世寒冷期(4000~3000aB.P.至1000aB.P.)、晚全新世温暖期(1000aB.P.至500aB.P.)、全新世末小冰期(500aB.P.至100aB.P.)及近代升温期(100aB.P.至今);同时,概述了各时段高原冻土的发育条件、分布范围及总面积,和当时高原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末次冰期,长白山天池周围有冰斗发育,高2200m左右,东北的广大地区为冰缘环境。许多冰缘形态至今控制着地貌景观。冰后期,长白山的冰川地貌受到冰缘环境的控制,广大地区的冰缘地貌则受到温暖环境的改造。作为气候地貌界限的冰雪线,由末次冰期的44—45°N移至今日的51°N附近。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带表现出沿经度和纬度平行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冰缘地貌现象在航片上的识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我国多年冻土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由高海拔、寒冷气候及其它自然地理条件综合影响形成的冰缘现象,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大比例尺航空像片可以真实地记录摄影瞬间的地面信息,各种冰缘地貌现象清晰可辨。1979年,我们沿青藏公路进行了1:12000的航片调绘,初步建立了冰缘地貌现象在航片上的识别标志。这对进一步开展区域冻土普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相似文献   

15.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内流河流域水循环是干旱区古气候研究的热点,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主要利用气候代用指标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规律,长时间尺度模拟与重建对比研究较少。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石羊河流域古环境记录基础上结合古气候模拟、全新世古季风模拟、湖泊能量与水量平衡模拟,古降水量和古径流量定量重建等方法,系统地模拟重建全新世时期石羊河流域水循环。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重建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均指示中全新世是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为干旱区流域性气候变化重建与模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西北欧洲的冰缘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西北欧洲应用冰缘现象来恢复古气候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些现象包括冰裂楔形构造、冻融挠曲构造、冻胀丘和冻丘、融冻泥流以及与冰缘环境有关的风成沉积。现在普遍认为这些现象对判断寒冷环境或冻缘环境是有效的。晚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一直扩展到欧洲大陆的北缘,在它的外围,西面从英国南部和法国北部开始,向东经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波兰,一直到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是宽广的冰缘带,冰缘现象十分发育,保存比较完好,这个地带又是欧洲第四纪研究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闫永福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3):239-244,258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瓣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冰缘遗迹(特别是冷生楔形构造及融冻褶皱)是重建古气候及第四纪晚期多年冻土环境的重要证据.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地区冰缘现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为准确了解鄂尔多斯高原冰缘遗迹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冻土演化历史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荷兰自由大学共同组成科研小组,于2018年5—6月组织了"鄂尔多斯高原...  相似文献   

20.
冰缘地貌学     
冰缘地貌学(研究靠近过去和现代冰川和冰体附近的作用、条件、范围、气候和地形的科学)近来已进入更多的定量和定位过程的研究。冰缘作用在更新世冰川地区之外和火星上都是很重要的,并且如果我们要推断在那里发生的作用,就必须了解它们当代发生的类似作用。现在在北美洲北部的资源开发已经促进了大规模的建设,因而加强了对冰缘的研究工作,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学生们,都不熟悉这样的领域,所以研究这样的地区是有实践意义的。许多但不是全部冰缘范围都是构成永久冻土的基础。尽管人们已提出冰缘地区化学风化也许比人们认为的更重要,但在那里物理风化作用占优势。水在地球表面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冰缘区,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在普通物质中,水在冻结和融化时,体积变化的特性是独特的。另外,在温度很低时永久冻土的收缩和膨胀,在一些作用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清楚地阐明水和冰在寒冷的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情况,会使学生重视研究象冻土丘,岩石冰川流舌和多角地面的特征的复杂起因。忽视冰缘环境对建设的危害,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