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隔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心大楼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 ,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通讯网络中心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 ,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 ,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 ,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 ,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 ,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 ,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富有  常业军  朱玲 《岩土力学》2006,27(Z2):743-747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是由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组合形成的隔震结构,结构中两种型式的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降低隔震结构的造价。由于两种隔震支座竖向刚度的不同,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时,将引起轴力由橡胶隔震支座向摩擦滑移支座转移,这种轴力的重新分配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使系统可以根据水平地震作用的大小来改变系统本身的耗能能力。根据合理的假设,推导了该种结构隔震支座的轴力随水平位移的变化关系,得出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与位移曲线呈蝶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基础隔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应用基础隔囊技术在中国已建造了数百幢建筑结构物。综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和在深入推广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变化规律,通过运用SAP2000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三维模型基础上,设置所在不同的隔震层位置,对所建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输入选定的不同地震波,通过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层间隔震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同时讨论不同位置的隔震层对结构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的影响,从而验证层间隔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建质[2014]25号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加强宣传指导,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车辆荷载作用下隔震沟隔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动力学基本方程,运用有限单元法(FEM)和Newmark隐式积分方法,对隔震沟对车辆荷载(FWD荷载)引起的地基振动的隔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弹塑性数值分析。考虑到人工边界上波反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别用有限单元和半无限单元离散计算区域内部和边界,分析中主要考虑了隔震沟的位置、深度、宽度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计算结果总结出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4,(3):32-33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富有  刘汉龙  崔艺斌 《岩土力学》2006,27(11):1927-1930
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层间最大位移的概率统计特性,导出了其均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选用一个采用并联基础隔震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地震随机响应分析,得出了隔震结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的均值及均方差响应,通过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摩擦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了土−桩基−隔震支座−核岛结构和土−桩基−核岛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采用橡胶铅锌支座作为基础隔震,放置于桩基承台和上部核岛结构之间,地基土采用某工程场地的均匀粉质黏土,试验输入的地震动时程,是由美国核电设计的 RG1.60 反应谱拟合而成。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支座不仅可以改变上部结构频率、减小加速度和反应谱幅值大小,还可以减少下部桩的弯矩,起到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的隔震作用。但隔震支座的使用会改变桩基础的弯矩分布,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对桩基受力和变形进行特殊抗震设计,以保证土−桩−上部结构整体系统的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噪声,将废旧橡胶粉掺加至沥青混合料中,进行配合比设计,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非金属矿物橡塑填料的特点和若干主要非金属矿物作为橡塑填料的应用研究现状,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天然矿物作为橡塑填料不仅可以改善橡塑的许多重要性能,而且可降低成本,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从偶联剂、填料颗粒粒径和形状等方面讨论了目前非金属矿物作为橡塑填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mingSystem),以其连续、实时、高精度、全天候测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对经典大地测量学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与物化探测量相关的控制测量及测网布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文通过一个物探项目中GPS测量整体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过程,针对GPS控制测量、RTK测量、手持GPS测量几种作业方法的探讨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了GPS技术应用于地勘项目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中,计算机工作站及应用软件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寻找和开发新的油气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Geoquest公司研制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体化软件,早已为广大科研人员所使用。大港油田公司研究中心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使用其软件。几年来,软件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软件功能和效率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只能在单机工作站上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将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方案。通过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计算机及应用软件使用效率的需求,还提出了计算机可视化的新概念——可视区域网络技术,并对可视区域网络技术的功能、优点和实施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溪洛渡浙西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过的湘西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在这一地区开展工程钻探工作,困难重重。初勘资料表明,线路经过的灰岩区,岩溶发育强烈,对塔基稳定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线路经过的砂岩区中部分塔基覆盖黏土层中含有风化碎屑,普通麻花钻难以准确判定覆盖层厚度。为了查明塔基下方岩溶发育情况,基岩面埋深等工程地质问题,经综合试验比选,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岩溶探测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查清桩孔基底之下至少5m以内的岩溶情况,除了地面工作外,还进行了桩底探测。钻探及施工开挖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能有效探查地下隐伏岩溶、基岩面、风化带、断裂及破碎带等,为合理选择塔位、设计基础深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纵向连续地应力分布对井中储层的压裂施工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卫星油田葡萄花油藏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储层压裂数据,优化建立由连续测井数据计算地层最小主应力的数学模型,给出合理的沿井轴连续的地应力剖面。以自然电位曲线的分层为基准,按照一定规则将应力剖面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分层取值,并计算待压裂层与上(下)隔层间的"隔层厚度"、"储隔层应力差"、"隔层品质"等参数。利用研究区实际压裂设计数据,以避免压裂过程中待压裂岩层发生"窜槽"为目的,研究给出了不同参数岩层,在压裂排量、压砂强度、单位厚度用液量及压裂方式等施工参数方面的约束条件。实际井例的应用说明,这些条件可有效保障勘探开发压裂工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电网,实现输电线路全过程精益化管理,是电网建设方式科学进步,实现输电设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策略。遥感技术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能为线路勘测设计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多方位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辅助技术人员决策,最终降低电网建设造价,提高输电系统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湖南衡阳南岳区拜殿乡发育的堆积体斜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堆积体结构特征的特殊性,提出了使用图像分析技术与现场筛分实验相结合来获得堆积体中块石含量的统计方法,即通过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必要的操作来获取块石含量数据,再与现场筛分实验数据结合统计含石量。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技术原理可靠,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图像处理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较传统的土工试验结果更加精确,该方法可以在堆积体滑坡的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林小兵  刘莉萍 《新疆地质》2007,25(2):183-186
充分利用能够反映储层及其含气特征的多种地震属性,结合已知钻井的测井、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神经网络技术和属性降维处理为技术手段,估算储层参数及预测储层含气性的方法就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储层的精细标定、层位准确追踪,以及沿层提取属性所开时窗的合理性.对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应用实例证实,该技术是运用叠后地震数据对"暗点"型气藏进行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林小兵  刘莉萍 《新疆地质》2007,25(2):183-186
充分利用能够反映储层及其含气特征的多种地震属性,结合已知钻井的测井、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神经网络技术和属性降维处理为技术手段,估算储层参数及预测储层含气性的方法就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储层的精细标定、层位准确追踪,以及沿层提取属性所开时窗的合理性.对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应用实例证实,该技术是运用叠后地震数据对“暗点”型气藏进行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