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贵州省8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MCI指数资料,区域站2009年4月—2020年8月日降水量,对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阈值进行确定。结果显示:某日贵州境内有6个及以上国家站(或5个及以上国家站且6%及以上的全部站)日降水量≥50 mm则为一个区域性暴雨日;日最高气温≥35℃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高温日,持续出现3 d及以上为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出现中度及以上强度干旱(MCI≤-1.0)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干旱日,当某日与前一日区域性干旱站点的重合率≥50%,且持续时间≥15 d,则为一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开始;当连续5 d出现中旱或以上强度的站点数百分比12%或者与前一干旱日的站点数重合率50%,则该次区域性干旱过程结束。对于贵州省范围内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过程监测与评价,不再考虑相邻站点距离以及高温过程中站点重合率≥50%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统计强天气标准为:雷暴大风——伴有雷暴的阵风≥17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2m/s;强雨—1小时雨量≥20mm或2小时雨量≥30mm;冰雹。凡在区域内出现上述之一的称为一个强天气日,连续2天以上出现,则称为一次连续强天气。在1979—1987年3—10月共出现强天气日为102天,其中连续强天气为26次,占62天,约为总强天气日的60%多。表1可见在3—8月份的强天气出现数中有50%以上都将出现连续。连续2—3天的在3—9月都有可能出现。而4天以上则都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3.
1暴雨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3d区域性的暴雨日(10站以上):9月2~4日的连续暴雨,是由于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其中庐山连续2d出现特大暴雨,1d大暴雨,为历史罕见(表1)。全省有16个县市日雨量创9月同期新高。其中庐山、瑞昌、星子3县市日雨量为历史新高。过程累积雨量有66个县市≥50mm,31个县市≥100mm,14个县市≥200mm。其中以庐山940mm为最大,瑞昌428mm次之。2强对流天气过程2005年7~9月,江西出现了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表2)。这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均系台风“泰利”进入江西而造成的。日期雷雨大风强降水中心强度主要落9…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单站风和气压两要素为基础,结合验证比较好的农谚,建立春季未来10天内开始的连阴雨过程。一、连阴雨标准:1.连续≥3天,日雨量≥0.5mm 或日照时数≤2.5小时为一次连阴雨过程。2.在4天的过程中,允许中间的二天中任一天为非雨(阴)日。二、风的合成处理:1.风向:将四次定时观测的风向按16个  相似文献   

5.
红心猕猴桃是贵州西部主要特色作物,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红心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主要种植区连续6a的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与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关系,选取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作为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预报因子,并结合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监测资料,研究建立了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气象预报模型。研究得出:当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上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50%;当1月中旬至下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中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100%;当2月上旬至中旬连续5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2℃、日最低温度≤-2℃、日平均相对湿度≥75%时,预测3月下旬为溃疡病始发,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根据58—78年资料统计,4月份大暴雨除72年没有出现外,最早出现日期是4月2日。21年共出现大、暴雨60天,平均每年28天,最多年份是65年8天,72年为0天;日雨量≥50.0mm22天,≥100.0mm1天),66年4月8日116.2mm)连续出现2天的有9次,连续3天的一次,连续4天的一次。从上、中、下三旬看,上旬出现大、暴雨15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期间极端天气的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德平  王春华  李迅  刘燕  刘一芬  谢庄 《气象》2008,34(7):61-67
利用1971-2007年观象台、海淀、丰台、朝阳和顺义的气象要素资料,对北京奥运期间8月8-24日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象台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年Tmax>36.0℃的出现概率为5%,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率为 0.69℃/10年,目前处在偏高期.城郊5站Tmax≥33℃的平均日数为2.8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目前处在日数偏多期,每年平均高温闷热(Tmax≥32℃且平均相对湿度≥55%)天气日数为4.7天.观象台日最大降雨量中出现雨量≥25mm*d-1的概率高达68%,城郊5站雨量≥25mm的平均降雨日为1.1天,观象台日最大降雨强度的最大值为156.2mm*d-1.城郊5站平均雷暴日数为3.7天,上述三要素均处在低值期.10分钟平均风速≥7m*s-1以上的大风日数城郊5站为1.2天,目前处在风速较小期.城郊5站平均大雾日数为0.7天,观象台低能见度≤2000m的日数从1990年代平均3.9天降到2000-2007年的1.5天,目前处在日数较少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密度自动站观测记录和长序列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21"特大暴雨期间,全市累积降雨量大于100mm的站数达到211个,占全部测站数的92%,96个站累积雨量大于200mm,12个站大于300mm;多数地区降雨时长超过16h,密云大成子站降水时间最长,达到20h,强降雨时长在西南房山和门头沟最大;最大小时雨强中心出现在东北和西南区域,东北部最大雨强中心较突出;平均雨强高值阶段出现在21日18:00—21:00,其中19:00雨强最大,达到22mm/h,但最大雨强在70mm/h以上的高强度降雨发生在21日13:00—14:00(门头沟龙泉站)和19:00—22:00,20:00—21:00平谷挂甲峪站高达100.3mm/h;城区及其附近地带20mm以上量级的小时降雨强度较大,同时傍晚阶段平均累积雨量增长速率快,平均小时降水强度偏大;房山站21日雨量位居1961年以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第2位,仅次于1979年7月18日降雨量,而全市15站平均21日雨量打破了1961年以来的最大日降水量记录,比处于第2位的1963年8月9日平均雨量高出43mm。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密度自动站观测记录和长序列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21"特大暴雨期间,全市累积降雨量大于100mm的站数达到211个,占全部测站数的92%,96个站累积雨量大于200mm,12个站大于300mm;多数地区降雨时长超过16h,密云大成子站降水时间最长,达到20h,强降雨时长在西南房山和门头沟最大;最大小时雨强中心出现在东北和西南区域,东北部最大雨强中心较突出;平均雨强高值阶段出现在21日18:00—21:00,其中19:00雨强最大,达到22mm/h,但最大雨强在70mm/h以上的高强度降雨发生在21日13:00—14:00(门头沟龙泉站)和19:00—22:00,20:00—21:00平谷挂甲峪站高达100.3mm/h;城区及其附近地带20mm以上量级的小时降雨强度较大,同时傍晚阶段平均累积雨量增长速率快,平均小时降水强度偏大;房山站21日雨量位居1961年以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第2位,仅次于1979年7月18日降雨量,而全市15站平均21日雨量打破了1961年以来的最大日降水量记录,比处于第2位的1963年8月9日平均雨量高出43mm。  相似文献   

10.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2011年4—5月,全省降水总体异常偏少,为历史同期最低值。进入6月后降水量赣北、赣中明显增多,且降雨相对集中,先后经历了4轮强降雨过程。4—6月全省共有8 d出现区域性暴雨(表1)。6月5—7日赣北、赣中出现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经过短暂停顿之后,于9日晚开始新一轮的强降水,以6月15日降水过程为最强。14日20时—15日20时,全省平均雨量55.3 mm,暴雨集  相似文献   

11.
春播期间(4月份)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春播作物有很大影响。我们根据省气象局制订的低温连阴雨的三条标准:1.日最低气温≤5℃;2.连续3天阴(日照时数≤2小时);3.过程雨量≤5mm。普查了1951-1980年30年气象资料,同时符合上述三条标准者没有,也就是说,最近卅年中泰安地区无低温连阴雨天气出现,这是不符  相似文献   

12.
一、连阴雨标准规定 1.凡连续三天有雨 (日降水量≥0.1mm),过程总降雨量≥5mm(日照时数≤2小时)算一个连阴雨过程。 2.凡四天以上有雨(包括日降雨量为0.0mm),过程总降雨量≥5mm,也算一个连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河北廊坊市连续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廊坊市空气污染资料及逐小时风向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等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廊坊市该期间发生的17次连续3 d及以上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次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1月最多,最长连续时间长达7 d;(2)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中,首要污染物主要是细颗粒物PM2.5;有高污染浓度持续日和高污染浓度间断分布日2种情况,平均浓度分别达到314μg/m3和193μg/m3,高污染浓度持续日的比例达60%;(3)500 h Pa高空廊坊市处于高压脊前西北偏西气流中,地面分别位于弱高气压场区及低压场(倒槽)区是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最主要的2类配置类型,后者是6级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控制形势;(4)连续重污染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廊坊市地面风向为西南风至偏西风或者为偏东风至东南风,风力≤2级;2~3月│ΔP3│≤3.0 h Pa,其余月│ΔP3│≤2.0 h Pa;相对湿度在40%~95%之间;日降水量≤0.6 mm,近地层有逆温层存在,平均高度900 h Pa以下,厚度≥10 h Pa,逆温层强度≥1℃;(5)当廊坊市地面处于低压场(倒槽)控制下,逆温层高度在925 h Pa以下、厚度≥20 h Pa及逆温层强度≥3℃,有利于严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若同时廊坊市地面风向为东北风至偏东风、风力为1级,相对湿度≥50%,则有利于高污染浓度持续日的形成和发展;(6)2014年2月11~15日河北省区域性空气重污染的演变状态及利用美国NOAA的Hysplit-4模式计算得到的空气质点的后向轨迹表明,燕山、太行山山脉的阻挡以及河北省和周边重污染区域分布导致的污染物区域输送是廊坊市连续重污染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遂溪县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根据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应用近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遂溪县干旱的气候规律,并提出一些防御干旱的对策。分析表明,遂溪县出现春旱或秋旱的机率高达93%,基本是十年九旱,同时出现中等以上程度春旱和秋旱的机率为20%;春旱重于秋旱,春旱高发期的相隔时间明显缩短、频率加大,秋旱相隔时间较长,连续2年出现重秋旱的机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2-2020年南澳县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干旱指数(DI)、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南澳县气象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南澳县年平均气象干旱日数为113 d,以0.41 d/年的速率显著减少;季节性干旱明显,11月-次年3月为气象干旱多发期;1965和2019年为气象干旱日数突变减少的2个时段;年气象干旱日数存在20年的完整周期;平均每年出现2.1次气象干旱过程,过程平均日数49 d,干旱过程持续时间以10~60 d为主.  相似文献   

16.
近40 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刚察气象站1958~2001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降水量P≤5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已从1960s的130.8 mm/a减少为1990s的116.2 mm/a,而P≥20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已从29.7 mm/a增加为36.9 mm/a;连续无降水最长天数由1960s的32 d/a增加为1990s的45 d/a,至少10 d连续无降水总天数由103 d/a增加为145 d/a.逐年平均温度40 a来明显升高,已从1960s的-0.7℃升至1990s的0.1℃,且与逐年极端低温升高有较好相关性.1990s与1960s的同日平均气温相比,已有261 d变暖(占年天数的71.2%),且主要发生在冬季.这种气候变化特征对流域内的青海湖水位和河川径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夏季河南大暴雨的预报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2 0 0 0年 7月河南省 10站以上连成片、日雨量≥ 10 0mm且降水中心日雨量 >2 0 0mm的 4次大暴雨过程为样本 ,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中小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辅以部分物理量计算 ,进而揭示出大暴雨过程的部分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19.
崔学祯  石登科 《干旱气象》2011,(4):497-499,503
通过对临夏站2003~2004年人工与自动气象站2个观测系统降水量观测差异分析,旱区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降水量平均日观测差异为0.2 mm,差值变幅为-1.7~1.2 mm;不同日雨量的观测差异也是不同的,其中≤1.0 mm均差值为0.1 mm;1.1~9.9 mm均差值为0.2 mm;10.0~35.0mm均差值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蒙古西部40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8年春季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分析评估了春季区域干旱发生情况,结果显示:(1)近58a内蒙古西部区域春季干旱年发生频率高达78%,平均5a中有4a春旱,且多数为中到重旱。(2)20世纪70-80年代春旱年份发生概率更高,连年干旱,近10a干旱明显减少。(3)春旱频率空间分布是西高东低。(4)干旱影响范围最大,干旱最重的前3a分别是1962、1993年和1995年,出现了季内连月重旱,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均受严重影响。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与实况对比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春旱发生程度,可以用于月季干旱的影响评估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