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围绕斋江穹窿北缘分布着一套浅变质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上元古界。笔者等在这套浅变质岩层中新发现了变质复成分砾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岩层组合,通过区域对比,这套岩性组合与滇东南屏边—蒙自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的特征一致。因此将马关—麻栗坡地区寒武纪地层划归为扬子地层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陕西陇宝西山为大面积中生代关山—牛头山花岗岩占据,残留的地层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望吴地区指望家坡—吴家坡一带约百余 km~2 的变质火山—沉积岩分布区。通过1977—1978年的工作,初步肯定该区存在一套变质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现总结成文,错误之处,敬请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陇宝西山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由下部碳酸盐岩组(Pz_1~a)、碎屑岩组(Pz_1~b)和上部变质火山—沉积岩组(Pz_1~c)组成。盖层为白垩系(K)、第三系(N)砂砾岩。构造单元属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延部分。变质火山—沉积岩组(Pz_1~c)广泛分布于望吴地区、陈家庙—  相似文献   

3.
常云真  黄芮  贾慧敏  王琦  张世豪 《世界地质》2018,37(4):1077-1084
河南省崤山地区的地层具典型地台型双层结构,其结晶基底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解体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太古宙变形变质花岗岩系(TTG--G),不具地层意义;另一部分为呈残留顶盖或包体形式残存于TTG--G中的壳岩系,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兰树沟岩组和杨寺沟岩组。通过2009—2014年开展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将这一套表壳岩新建为新太古代崤山岩群,可与登封地区的新太古代登封岩群对比。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5.
太白县黄柏塬一带出露新太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块体,为一套变质杂岩,具孔兹岩建造特征,并伴有古老变质侵入体(U-Ph2365±1Ma)岩块。该变质杂岩是从前人所划的泥盆纪地层中解体出来的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改造、变质级达角闪岩相的基底岩系。其与上覆盖层—泥盆纪地层为剥离断层(动力滑脱变质变形带)接触。该变质杂岩的厘定为研究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地壳组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延边地区青龙村岩群主要分布于和龙至龙井一带,沿北西向断续发育,原岩为一套碎屑岩+大理岩建造,其中碎屑岩分布于风昭水文站—伊泉村一带(称新东村岩组),大理岩分布于獐项村—勇泉坪、伊泉村(称长仁大理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确定该青龙村岩组地层为一套构造堆积地层,其岩石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主期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后期经历了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叠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8.
杨子江  李咸阳 《地质通报》2006,25(1):118-123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0.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地层清理过程中发现,前人所划木座组,实际上包括了两套地层,下部那套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陆屑碎屑岩系地层,其时限应属青白口纪。故有必要将其从木座组中划分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下喀沙组。本文对下喀沙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苏北郯庐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以北,为江苏省前震旦系较集中出露区。自从刘季辰等于二十年代建立一套地层系统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区内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以海泗断裂为界,人们将断裂西北的一套地层纳入华北地层区,称“胶东群”或“胶南群;断裂东南的地层则纳入扬子地层区,自下而上划归朐山组、海州群锦屏和云台组。当本文认识到本区是淮阳隆起的东延部分,并将测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后,又重新厘定了区域变质地层层序。一、变质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4.
出露于阿尔金山东段拉配泉—安南坝一带的槽型轻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向西延伸到索尔库里—巴什考供一带;向东至少在阿克赛县长草沟一带有其出露(图1),长300多公里,宽约20—80公里。其空间分布严格受阿尔金山断裂带控制,地层出露不完整,下与元古代地层呈断层接触,上与上石炭统太原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3892.3米。对该套地层前人曾有过研究,如1958年  相似文献   

15.
海南儋州-屯昌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海南岛中部儋州-屯昌地区前人划归石炭系地层中采获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新厘定出一套二叠系地层。其下部为一套滨浅相碎屑岩,局部夹碳酸盐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上部为一套深水沉积岩系夹硅质岩,局部夹变质基性火山岩。与海南岛西部、西南部一带出露的二叠世地层比较,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相、生物富集程度和属种组分及所处沉积构造背景均存在显著差异。该套地层的确定,对研究海南岛二叠纪地层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以及研究古特提东延及构造演化等问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德耀 《陕西地质》2002,20(1):17-27
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变质变形,岩石化学、同位素等资料,从凤县唐藏地区北带泥盆系中解体出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建立"罗汉寺岩群"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岩群中斜长角闪岩选角闪石做K—Ar变质年龄为764 6Ma及区域资料,初步将其划归新元古界,认为它可能是商单构造带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塔里其组系从新疆塔里木地层区铁克里克地层分区棋盘地层小区古元古界埃连卡特群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新组 ,为一套灰绿色的浅变质岩系 ,厚度较大 ,横向分布稳定。与上覆地层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或上石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底界未见出露 ,但根据其为和田推覆体最下部的一套地层 ,与下伏的准原地系统应为断层接触。该组中新发现有孢粉化石 ,并结合岩性特征、Rb- Sr等时线法测年等资料及野外观测 ,将其时代定为志留纪—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8.
康西瓦岩群是"康西瓦"等四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从前人所划的三叠系克勒青河群中新解体的中-深变质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该套地层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碎屑岩夹少量大理岩,分布于康西瓦晚期脆性断层南一带,与黄羊岭群及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为断层接触,被寒武纪及侏罗纪花岗岩侵入。笔者对其从岩石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将其与铁克里克地层区的古元古界埃连卡特岩群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基本相同,应归为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说明西昆仑与塔里木陆块可能具有统一的基底演化特征,后期从塔里木陆块上裂解开来。该套地层的厘定为西昆仑的物质组成与演化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论淮河系的建立——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淮震旦地层研究现状 1979年5月,全国震旦亚界科研成果交流会上,《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与对比》一文提出,徐淮地区在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上震旦统宿县群、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的地层,建议建立“淮河系”.分下统淮南群,上统徐淮群。《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文,将辽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或局部轻微变质的地层,建议新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本文就淮河系的建立,谈谈我们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