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唐山晚寒武世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河北唐山开平一带的晚寒武世地层,孙云铸(1923,1924,1935)曾系统研究过,卢衍豪(1962)在总结中国寒武系又加以综合和补充。这个地区出露的长山组和凤山组是我国上寒武统中、上部的标准,通用于我国寒武纪地层表上。但是,孙云铸在长山沟的长山组剖面掩盖甚多,上下关系不明,加之时间长,人工采石,剖面已很难找到;而在凤山的凤山组剖面,露头欠佳,厚度不详,还有构造关系,也难以测制剖面。1980—1981年,我们选择了距凤山东约1公里的巍山测制了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的剖面,做为长山组  相似文献   

2.
前人认为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底部为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岩性为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变质砂岩组合,原岩为陆源碎屑岩和火山岩。本次获得克兰盆地底部和外围原"库鲁木提群"矽线石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89.7±2.5)Ma、(480.6±1.3)Ma和(494.9±2.4)Ma,3件样品限定这套片岩年龄为481~495 Ma,属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通过对比认为这套岩石组合不属于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震旦纪—早寒武世喀纳斯群和中—上奥陶统哈巴群,很可能是一套新的岩石地层单位,这一发现对探讨阿尔泰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奥陶世海星纲化石在我国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敬礼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91,37(4):368-372
Pyotopalaeaster?sinensis sp.nov.属Hudsonasteridae,仅一块显示腔内水管系统痕的标本,标本小,五个腕,中央盘不明显,每一腕有下缘板11—12对。辐管明显,辐管两侧有侧管和成对的壶腹囊,显示了与现代海星交错排列的壶腹囊的区别。在每两个腕的掖部出现波里氏囊。未见中央环状水管。说明Hudsonasteridae科肯定有壶腹囊水管系统。标本采自浙江省江山县上奥陶统长坞组中部。共生化石有:Remopleurides,Ampyxinella和Climacograptus ap.大约相当于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带的层位。  相似文献   

4.
广西海洋山地区发现晚奥陶世笔石化石廖忠直(广西第一地质队)海洋山地区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大地构造处于桂东北凹陷海洋山褶断带的西侧。广西区调队于1963年在开展1:20万兴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本区的奥陶系划为早奥陶世黄隘组,由于未发现化石,时代归属一直...  相似文献   

5.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十分发育,并形成完好纵向演化序列。藻礁具有两个演化方向,其一是骨骼钙藻Epiphyton向非骨骼蓝绿藻方向演化;其二是块状藻丘向厚层状叠层石礁方向演化。藻类丘礁的演化特征及其沉积相序揭示了该区中晚寒武世时从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缘浅滩和潮坪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晚寒武世凤山阶、长山阶为孙云铸于二十年代在唐山赵各庄一带创建的。笔者于1980年对该区上寒武统进行重新观察和再研究工作,测制了完整的凤山组和长山组剖面——巍山上寒武统剖面,较系统地采集了岩石薄片、基岩光谱和碳酸盐分析等样品,通过室内镜下观察,光谱半定量测定和碳酸盐分析,对巍山上寒武统的岩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1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和《中国中寒世岩相古地理》的继续。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的地质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编制出了全国范围的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因此,在本文中,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是定量的和比较精细的,其他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在中国晚寒武世,中寒武世的 “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依然存在。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这5个古地理单元的范围与中寒武世的基本上相同,但他们的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则与中寒武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宏观藻类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瑞东  赵元龙 《地质论评》1999,45(3):282-290
本文描述了贵州寒武纪凯里组中的宏观藻类化石7属12种,其中有6个新属10个新种;Bosworthia simulans,B.gyges,Eolaminaria grandis gen。et sp.nov。,E.perelegans gen。et sp。nov.,F.vein gen.et sp.nov.,Kailiphyton simulans gen.et sp.nov.,Palaeospine  相似文献   

9.
郭新宇 《江苏地质》2022,46(3):260-265
七鳃鳗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特殊无颌类脊椎动物。因其仅发育脊索上的小软骨片及口腔内的角质齿,一般很难保存为化石。国内外现存的七鳃鳗化石记录很少,例如南非晚泥盆世的Priscomyzon riniensis、北美石炭纪的Mayomyzon pieckoensis和Hardistiella montanensis,还有我国内蒙古下白垩统义县组的Mesomyzon mengae。近几年,在河北承德围场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鱼类化石,其中就有七鳃鳗化石,表明围场地区是继内蒙古宁城之后我国第二个重要的早白垩世七鳃鳗化石产地。研究了产自围场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3件七鳃鳗化石标本(MHGU4270、MHGU4271、MHGU4272),化石保存基本完整,可见吸盘、眼、鳃囊、肌节、背鳍、后背鳍、尾鳍等构造。成年期个体(MHGU4270、MHGU4271)体长为24~27 cm,体高为1.9~2.0 cm;非成年期个体(MHGU4272)体长约为17.0 cm,体高约为1.2 cm,明显大于内蒙古宁城地区发现的孟氏中生鳗。根据形态结构特征,认为这3件七鳃鳗化石应为一个新的属种,将其命名为围场河北鳗(Hebeimyzon weichangensis gen. et sp. nov.)。围场中生鳗(新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为我国早白垩世七鳃鳗化石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扩大了研究的区域范围,而且对进一步深化研究早白垩世七鳃鳗的演化历史、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及少量短剑类化石,化石保存多较破碎,仅少部分保存较好,分布非常集中,结合野外露头与沉积相特征,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间的高能滨浅海环境。该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厘定了这套地层时代,而且丰富了粤西地区晚奥陶世的生物组合面貌,为该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和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虎  冯庆来  曾文涛  姚雪  王晓林  赵云江 《地质通报》2015,34(12):2280-2291
滇西保山地区上岩箐—白岩凹林场一带的晚寒武世火山岩虽不甚发育,但分布广泛。早期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晚期为钙碱性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晚期火山岩为消减作用产物。保山地体构造背景在晚寒武世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转换,并形成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提供了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昆明二村早奥陶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沉积旋回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永生 《地质论评》1994,40(2):165-172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沉积一大旋回碳酸盐岩建造,在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无陆源物质在量供给条件下,这些旋回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影响控制。由于控制因素在全区一致,因此反映这种变化和影响的沉积旋回是可比的,相对应的沉积旋回具有等时性意义。利用这些等时性关系,编制出一系列高精度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4.
中祁连西段晚寒武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尔格拉特岩体位于中祁连西段,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5±1.4 Ma(MSWD=0.85),侵位时代为晚寒武世。岩石中Si O2含量为65.10%~71.21%,Al2O3含量为14.94%~16.82%,Mg O含量为0.23%~1.24%,A/NKC为0.9~1.0,Na2O/K2O为1.01~2.33,属准铝质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U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和重稀土元素,其中Sr含量为345×10-6~541×10-6(平均402×10-6),Yb为0.72×10-6~1.19×10-6(平均0.97×10-6),Y为6.09×10-6~11.3×10-6(平均8.67×10-6),无铕异常(δEu=0.91~1.27),高Sr/Y值(32.6~74.3),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尔格拉特岩体形成于俯冲环境,为晚寒武世北祁连洋向中祁连地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矾山盆地位于冀西北新生代断陷盆地区,为怀来—延庆盆地的一部分,与著名的泥河湾盆地毗邻。我校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晚更新世黄土中发现了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个体40余个,主要有:马、犀牛、鹿、猪、鼠兔、鼢鼠、田鼠、松鼠等,其中啮齿类化石最为丰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整个华北地区是极为少见的。这批化石产于距今15~2万年(古地磁、热释光)的晚更新世黄土层中,化石的组成大都为晚更新世成分。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寒武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理想地区。笔者将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毛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立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国内外有关地区进行对比。三叶虫动物群包括34个种,分属19个属和3个亚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简要描述了带化石,新属、新种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河北省多处地区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和部分鸟类足迹,其中以兽脚类为主,而植食性的蜥脚类和鸟脚类足迹较少,暗示着侏罗—白垩纪过渡期恶劣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造成植食性恐龙的迁移或灭亡,而肉食性恐龙以小型体更易生存.早白垩世初期,频繁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赋水洼地,同时带来了丰富的养...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商城群”中晚奥陶世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刘印环,杜凤军,刘振宏,刘品德(河南省地矿厅区调队)“商城群”为河南省区调队1980年在1:20万商城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创立的地层名称。其定义是:由前人所划中、上石炭系百步岗群、梅山群大部分及石门冲一带时...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商城群”中晚奥陶世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广布于西南地区的中、晚寒武世娄山关群和晚寒武世三游洞群及其相当地层,由于发现化石很少,长期以来,其划分及对比问题未获解决。生物群性质更无从知晓。近年来,在川东、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的晚寒武世地层中,陆续发现一些化石,如三叶虫、头足类、藻类等。虽然种属不多,但意义重大,对解决西南地区的晚寒武世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含化石的晚寒武世地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区的边缘地带,显然与当时的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