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82个海岛地质灾害普查资料分析,总结了我国典型海岛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我国海岛主要存在滑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滩泥化等多种地质灾害类型,其中以滑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滨海湿地退化最为典型,分布较广。针对海岛主要地质灾害提出了滑坡崩塌、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退化等具体的防治措施,这样有利于海岛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可为海岛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拟建胶莱运河工程附近主要发育的海水入侵、风暴潮、水灾和旱灾、地震砂土液化、水资源缺乏、地表水污染等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探讨了拟建工程可能引发或加剧风暴潮、海水入侵、地下水环境变化、土地盐渍化和岸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或环境问题。对工程建设前的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以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灾变区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和形成条件,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模型;据此,以县(市、区、旗)为单元,逐个计算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分析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自然条件,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七大地质灾害灾变区和若干亚区,论述了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水平和主要活动特性。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海岛及海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海岛及其邻近海域是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主要有活动断裂、地震、地裂缝、软土、风沙、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等。珠江口海岸主要发育弱活动和微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和断块构造的运动和调整是产生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恶化和未来50a内产生严重威胁的灾害。风沙作用和软土地基主要分布于珠江口海岛海岸带及近岸岛屿。本区的地质灾害以内动力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莫杰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3-F003
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和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9—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沿海地区高教、科研、部委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暨台湾海峡地质灾害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4,13(4):404-411
本文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在特征,发育规律及危害情况,对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和相互的成因联系与其对于综合防治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以成因与域因素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疆干旱区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为主要类型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质灾害种类的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复杂地质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文章选用了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地壳升降运动、软土地基、地面塌陷以及冲、淤积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内17个小区作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区属于轻灾害区,只有滨海沿岸地区属于较重灾害区。  相似文献   

10.
高亚峰 《海洋信息》2007,(3):13-14,30
本文综述了中国与加拿大海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指出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沿海与近海地区发育有多种地质灾害.通过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与分析,编绘了研究区及邻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图,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空间发育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划分为地震、地面变形、边坡灾害、流体灾害、水土质变异、气相灾害、不稳定沉积和其它地质灾害因素8类,并进一步细分为33种.作者从地质灾害的形成动力、成生关系、成灾过程、成灾关联性、成灾可控性及其危害性出发,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宣德环礁作为我国南海诸岛礁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岛礁之一, 其周围海域地质灾害对岛礁基础工程建设及人类活动具有重大危害。为适应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文章采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18年采集的单道地震数据, 对宣德环礁东部斜坡带海域灾害地质因素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海底滑坡、海底陡坎和断层3类地质灾害。海底滑坡是研究区主要灾害地质因素, 规模大小不一, 海底陡坎和断层为次要地质灾害。海底陡坎根据成因可分为礁体陡坎和滑坡陡坎, 礁体陡坎为礁盘形成过程中受海平面上升控制形成, 滑坡陡坎为海底滑坡导致。通过分析认为陡峭的地形和峡谷水道的侵蚀搬运作用是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这些地质灾害对海洋工程建设及管线铺设均有不利的影响, 应尽量避开。  相似文献   

13.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平  张伟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2014,38(7):103-109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成因的复杂性,发生的周期性,多发和复发性,群发与同步性构成了共同的属性。依据致灾的动力条件大致可分为内动力地质条件,外动力地质条件和人为地质条件三种类型我国在灾种的调查研究,防灾和减灾对策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海洋灾害地质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灾害地质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本文论述了这一学科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的历史,展望了学科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海洋灾害地质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需要融入“全球变化”和“全球系统科学”的概念;要加强海洋灾害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既要重视海岸带灾害地质研究,又要面对...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评估深水井位工程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因地质灾害而发生的石油钻井事故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深水钻井大约30%的花费用于解决安全事故,其中大部分用于因地质灾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在钻探之前通过对设计井位进行井场及钻井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找出潜在的危害钻井安全的地质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采用以油气勘探为目的的三维地震数据,经二维高分辨率处理,对尼日尔三角洲井场区及钻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因素包括海底滑坡、浅部断层、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浅层高压水流、古河谷、泥穿刺与泥火山、异常高压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地震数据经二维高分辨率处理,可得到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可以满足深水井位对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东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声学反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 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 ,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 ,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作者认为 :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