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中部,陆地面积297.32万km2(不包括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锡金),北部为喜马拉雅高山区,海拔平均为5500m;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河(在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平原,平均海拔100~200m,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地区;南部是印度半岛高原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2.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6,35(1):203-208
正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东部及南部毗连巴基斯坦斯兰共和国,东北隅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面积近65万km2,人口2850万。阿富汗是多山高原国家,地势崎岖,东北部是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伸延,将全国划分为北部平原及山麓丘陵区、南部沙漠高原区和中部高山深谷区等3个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3.
在中亚西部的新疆境内,砂漠地形的种类极其复杂。砂漠约占该区面积的五分之一,该区的拔海高度为500至1000米。新疆南北二部都有砂漠发育。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的砂漠占新疆沙漠面积的五分之一;在南部的喀什噶尔地区、塔里木盆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砂漠占全部沙漠面积的五分之四。  相似文献   

4.
哈拉湖流域的冰川作用特征及水资源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湖盆地是祁连山西部一个海拔很高、面积较大、近似菱形的山间内陆盆地。位置约在东经97—98度和北纬38—39度之间。东西长100公里,南北最宽处75公里,面积约4780平方公里。疏勒南山雄踞于盆地北部,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主峰团结峰5826.8米,是祁连山的最高峰。南部的哈尔科山,平均海拔不到5000米,最高峰只有5139米。盆地东西两侧是海拔只有4240—4400米的平缓分水岭。哈拉湖位于盆地中心略偏北,湖面海拔4077米,面积581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自垩系地下水盆地地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南部和北部分别被黄土和沙漠覆盖,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在区域上差异显著,北部以淡水为主,南部以微咸-半咸水为主.在沙漠区和黄土区的深层含水层中(埋深大于400 m)分别采集了5组和3组水化学同位素样品.T和14C的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滞留时间在20343 a内,并且未...  相似文献   

6.
横断山脉地区位于北纬21°-33°、东经96°-102°31′之间,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西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为邻,西北及北部接青藏高原,东与川西边缘山地相连,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绰斯甲—道孚—甘孜—邓柯连线以北,地势高寒,海拔3000—4000米,河谷开阔,地形平缓。此线以南多为高山峡谷,山脉南北走向,并与河流相间自北向南平行排列,山坡陡峻,形成我国著名的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这一独特地形对本区气候、水文具有明显影响。主要山脉自西向东有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南部尚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一般山高4000-4500米,以大雪山区的贡嘎山最高,达7590米;南部山脉海拔2000米左右。区内地形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7.
吴良士  秦思婷 《矿床地质》2014,33(1):233-236
正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隅,为一岛国,其南北最长434 km,东西最宽225 km,全国面积约65 610 km2,人口近2000万。境内中、南部为高原山地,山丛拥立,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9 m;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宽阔,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对狭窄,海拔均在150 m左右。岛  相似文献   

8.
利用SRTM DEM和ASTER立体像对数据获取的DEM分析了2000—2020年兴都库什东部的冰川物质平衡,并结合CRU TS 4.04气象数据探讨了气温、降水、地形和冰湖对南、北冰川区物质平衡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兴都库什东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02±0.04) m w.e.·a-1,冰川整体呈现微弱的负物质平衡状态。从坡向来看,南坡以正物质平衡冰川居多,北坡以负物质平衡冰川居多。从南、北两个子区域来看,北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07±0.04) m w.e.·a-1,南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32±0.04) m w.e.·a-1。北部冰川面积规模大,所处海拔区间高,南部则相反。北部冰川区处于较高的海拔区间且冬季气温较低,导致夏季升温所产生的冰川消融的影响被削弱,冰川物质平衡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南部冰川区出现的强烈物质亏损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的急剧升高和冰川处于较低的海拔区间。南、北区域冰前湖和冰面湖面积不断扩大的空间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燕青 《地学前缘》2022,29(5):372-381
本文利用一个1 km分辨率冰盖模式和11个PMIP4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全新世中期亚洲高山区气候和冰川的变化特征。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1)全新世中期亚洲高山区年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前期降低了约0.7 ℃,夏季气温升高约0.7 ℃,冬季气温降低约1.8 ℃,全新世中期年平均降水略微增加(0.5%),但夏季和冬季降水分别增加和减少了约16%;(2)全新世中期亚洲高山区冰川较工业革命前期整体显著退缩,面积减少了约13%,体积减小了约8%。在区域尺度上,全新世中期亚洲高山区北部冰川的面积(体积)减少了约58%(47%),西部冰川的面积(体积)减少了约26%(25%),而南部冰川的面积(体积)增加了约20%(39%);(3)全新世中期夏季升温主导亚洲高山区北部和西部冰川的退缩,而降水增多是亚洲高山区南部冰川扩张的首要控制因子。本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全新世中期亚洲高山区冰川的变化格局和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
羊八井地热田位于拉萨西北90公里的一个山间盆地内。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约20公里、宽约5—6公里,海拔4300米,其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7088米),南部为唐山(主峰海拔6200米)所环抱,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有中尼公路和青藏公路经过热田,交通方便。 羊八井热田地表热显示非常明显,有热水湖、沸泉、热泉、温泉、冒汽地面、硫质气孔、硫华及水热爆炸等。地表热泉水温高达92℃,热异常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据钻孔揭露500米深度范围内,最高温度达172℃,孔口平均温度130℃,平均压力3个大气压,钻孔平均流量约80—100吨/时,这表明羊八井盆地下面储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寒武纪构造古地理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寒武纪以商丹断裂带为界,东秦岭地区北部属中朝板块南部陆缘区,为主动大陆边缘,以双列岛弧为特征;中部和南部属杨子板块北部陆缘区,由两隆(大陆区北缘和中秦岭微板块)—凹(南秦岭盆地)组成,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2.
禄丰县罗茨盆地位于昆明市区西北方向一百公里许。盆地呈南北向伸展,面积逾100平方公里,属构造侵蚀型盆地,海拔1750公尺。盆地内主要堆积了一套含褐煤的湖沼相地层,厚数百米。这套含煤地层从下到上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综红色砂质泥岩,含较多灰岩砾石,底部见风化角砾,厚约50米,不整合复于昆阳群(作为基底)之上,第二层为含褐煤层,  相似文献   

13.
相山矿田的铀矿床集中分布于相山北部和西部两个铀成矿带,其中北部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占资源总量的36. 55%。前人从年代学、地球化学、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等多方面对相山北部花岗斑岩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于南部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花岗斑岩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在相山南部相继发现浯漳、刁元、上南等众多铀矿点且见有一百多米的矿化段,表明其具有较大找矿前景。本文选择相山南部浯漳花岗斑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的系统研究,在厘定地质特征和成岩年代的基础上,探讨其岩石类型、构造环境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如下:(1)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 6±1. 6Ma(MSWD=0. 67,n=17)、135. 2±1. 5Ma(MSWD=0. 95,n=19),集中在134~136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时期;(2)花岗斑岩Sr含量为154×10~(-6)~261×10~(-6),Yb含量为2. 65×10~(-6)~3. 62×10~(-6),具有低Sr高Yb特征,属浙闽型(S型)花岗岩;(3)花岗斑岩属于燕山晚期后造山伸展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4)花岗斑岩来自中元古代上地壳部分熔融,未有明显地幔物质参与;(5)对比相山北部产铀花岗斑岩规模、岩相、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浯漳花岗斑岩具有产铀可能性,相山南部地区至今找矿未有突破,可能是缺乏深部勘查工程,从而导致隐伏矿体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5.
民主柬埔寨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09,28(3):381-383
民主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邻越南,东北连老挝,北及西北与泰国为界,西南临泰国湾,面积为181 035 km2.柬埔寨地势呈北高南低,其西部和北部为山地,海拔1 000 m左右;东北部为高原,海拔100~500 m;中部和南部为平原,海拔小于100 m.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00个台站逐日最低温度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低温阈值,对近45 a来西北地区逐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进行了时空诊断,并分析其同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中国西北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5个关键区:北疆区、青海北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及青南高原区;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除了青南高原区表现为微弱的减少趋势外,北疆区、青海北部区、西北东部区和南疆区均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且发生了突变现象.在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各主要空间分区中,13~15 a和7~8 a的周期在所有分区中反映得比较清楚;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对西北区域性增暖呈显著负响应.  相似文献   

17.
环大西洋显生宙造山带前中生代地体的增生历史可以大致分成: (1)位于非洲北部、中欧或西欧、不列颠岛南部、阿帕拉契亚山脉东南及南美北部的地体,是在泛非-卡多姆造山作用期间,在晚元古代-寒武纪增生而成的。 (2)位于阿帕拉契亚山脉、格陵兰、Svalbar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不列颠群岛的加里东造山带和中欧或西欧及非洲北部的华力西构造带的地体,主要是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在泥盆-石炭纪(主要是华力西构造带)也有几次增生事件。 (3)位于阿尔卑斯及安第斯山造山带的地体,许多仍然保留晚古生代叠覆层序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洲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袁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含水层系统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舍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19.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讨影响冰湖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近年来都呈迅速增加趋势,冰湖增加150个,冰湖面积增加4.384km2。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增多和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2)冰湖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新增冰湖个数峰值位于海拔5 500~5 700m,占新增冰湖总数的61%;新增冰湖面积峰值在海拔5 400~5 700m,占新增湖总面积的44%;冰湖面积在大部分海拔高度上均呈扩张态势;(3)海拔高于5 400m的区域,1991-2009年新增的冰湖数量远多于1972-1991年。冰湖在高海拔区分布的变化对念青唐古拉山区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火山岩溢流相的高连续强振幅和火山通道相的低连续弱振幅2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 建立振幅-方差体地震属性分级-拾取-融合技术刻画火山岩时空展布的方法, 有效刻画火山岩的三维时空展布以及火山喷发期次.通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9区带火山岩三维刻画和火山喷发期次研究, 取得以下认识: (1)研究区沙一二段火山岩零星分布, 主要发育在BZ34-9区带中部, 多为中心式喷发; 东营组火山岩广泛发育, 连片分布, 主要发育在BZ34-9区带南部缓坡带, 为中心式、裂隙-中心复合式喷发; (2)沙一二段东部火山先于西部火山喷发, 南部火山先于北部火山喷发; (3)东营组南部火山先于北部火山喷发, 且南部火山喷发期次多于北部, 北部火山多为短暂性喷发; (4)东营组火山较沙一二段活动强烈、喷发次数多、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