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实际调查测试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在简述丹霞暨彩色丘陵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层构造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祁连造山带前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认为丹霞暨彩色丘陵成景地层大约形成于中生代末期100~140Ma BP前后的早白垩纪,沉积环境为河流—湖泊相红色及杂色层状碎屑岩沉积,总厚度大于5 000m。以青藏高原隆升为契机,宏观分析了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青藏、昆(仑山)黄(河)、共和4大构造运动及其由此引起的外动力条件的变化对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各个阶段的演化并最终成型的影响和控制。认为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末期8Ma BP前后,隆升效应波及到祁连山区,成景地层受到挤压抬升和变形缩短,进而发生轻微褶曲并被长期风蚀、水侵及夷平;6~7Ma BP上新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的雏形基本形成;昆(仑山)黄(河)运动结束后,大约0.2~0.4Ma BP中更新世,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已完全形成;共和运动期间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区祁连山平均上升幅度为1.32~2.34mm/a。微观分析了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及消亡期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和外观特征;从沉积物Fe3+/Fe2+含量及当时环境下的氧化—还原程度诠释了彩色地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工作面建模一般通过三维地震、井巷和钻孔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取工作面的实际展布情况,然后利用插值算法建立相应模型。其中,采样数据是工作面建模的基础,插值算法是工作面模型实现的必经途径。插值算法和采样数据量的大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作面模型的精确性,定量研究工作面模型精确度影响因素将对插值算法优选和采样数据获取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工作面探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分别计算对比函数插值、光滑离散插值(DSI插值)和克里金插值的插值误差。为了解决透明工作面建模采样量大的问题,提出相对间距误差,并计算得到13组不同采样比例时模型的相对间距误差。结果表明:(1)透明工作面模型构建过程中,DSI插值、克里金插值和函数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5 5、0.022 5、0.231 2,因此,DSI插值算法构建的模型精确度最高,克里金插值算法次之,函数插值算法最差。(2)随着采样数据量的增加,模型的误差逐渐减小,当采样数据量小于10%时,插值误差下降幅度很大;但当采样数据量大于10%时,其下降幅度趋于平缓,建议在构建工作面模型时采样数据量大于10%。(3)在透明工作面模型实际构建过程中,建议采用DSI插值算法;同时根据最低采样数据量分析得到的最佳更新距离和最佳采样间距进行采样,提高工作面局部数据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星云湖76 cm长的沉积岩芯类脂物分子中脂肪醇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30 a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脂肪醇碳数分布C12~C30呈有规律变化:76~60 cm深度表现为高碳数与低碳数相对平衡态势,60~38 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 38~12 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2~0 cm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低碳数与高碳数组分的比值Rl/h介于0.13~4.1之间,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Rl/h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明显揭示出了相对寒冷(1920年前)—温暖(20世纪30—50年代)—较寒冷(20世纪60—70年代)温暖(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变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Rl/h也随之急剧增加。反映出脂肪醇对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的灵敏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可能对环境自然演化的痕迹予以改变,产生叠加放大或抵消效应,使得现象解释更加复杂。从多种代用指标交合中提炼判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现代沉积物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太阳黑子活动与地区降雨量的关联性,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1980年以来郑州地区(新郑站点)降雨量和太阳黑子数的数据变化,并对不同时段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对两者进行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并根据两者关系通过太阳黑子数观测值对降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时段降雨量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存在正负差异的现象。降雨量的第一主周期尺度是21 a,在此主周期尺度下得到14 a主周期;太阳黑子数的第一主周期尺度是16 a,在此主周期尺度下得到11 a主周期(与经验值相符)。降雨量与太阳黑子数的主周期相差了3 a,因此导致两者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段存在正负差异。(2)降雨量与太阳黑子数在1992—2008年的8~12 a时间尺度上关联性显著,且降雨量比太阳黑子数存在规律性的时间滞后,两者在2~4 a和7~10 a的时间尺度上关联性较好;降雨量比太阳黑子数分别在1991—2004年和2006—2013年这两个时间段上呈现规律性的滞后,两者在其他时间段的各时间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3)根据延迟年数经验公式,由太阳黑子数观测值对降雨量进行预测,最近的降雨量峰年在2022年附近,与2...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陆相侏罗——白垩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除青海南部有海相侏罗纪、新疆西南部有海相晚白垩世的沉积外,广泛发育着陆■侏罗—白垩纪的盆地沉积,特别是天山—祁连山—秦岭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图1)。盆地面■大者达数十万平方公里,小者不足一平方公里;其地质发展历史长者跨代,短者亦有1—2个纪;仅陆相侏罗—白垩纪的沉积厚度达数千米的盆地也多  相似文献   

6.
条件观测平差法(以下简称条件平差法)是平差方法的一种。它具有方法严谨、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以闭合环形式联测的重力基点网的平差。但由于它的计算较复杂,特别在观测值个数较多时,计算工作量很大,且极易出错,影响了方法的使用。但是在采用电子计算技术后,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就可大大提高。去年,我队根据条件平差的原理编制了DJS—6(108)机和M—160Ⅱ机程序(适用于处理大数据量),分别在108机和M—160Ⅱ机上完成了河北省Ⅰ级重力基点网的平差(该网包括20个基点,26个重力增量值,分六个闭合环)。计算了各边重力增量的平差值、各基点重力值的中误差以及各项检验计算。全部计算及打印时间在108机上是一分半钟,在M—160Ⅱ  相似文献   

7.
Hansen  U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3,12(2):142-152
在热和成分对密度作用的驱动下,双扩散对流(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D.D.c)属于一种非线性流体动力学现象。我们这里讨论了亚临界状态有限值的双扩散对流在无限值Prandtl数和大lcwis数(Lc)条件下的一些性质。Prandtl数和大lcwis数已应用到岩浆房研究和处于地核—地幔之间(Crust—mantle boundary,CMB)的D′层研究中。由二维有限单元方法所推导出的数据模式可以用来描述与时间变量有关的双扩散对流在扩散区和指状区中的一些性质。由于大lcwis数影响,岩浆房中组成的不均一性远比局部热构造复杂,这种不均一性对耗散岩浆房的地震波有着重要意义,在较高的Rα值条件下,浮力率R_ρ的增加会使与时间有关的双扩散对流减小。在一个较窄的区域里,组成界面的突然翻转会导致指状区内剪切热不稳定地发生。这种现象可能在具有较低的扩散数的岩浆房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出 口 (r-美元)┏━━━━━━━━┳━━━━━━┳━━━━━━━━━━━━━┳━━━━━━━━━━━━━┓┃ ┃ ┃ 1~3月累计 ┃ 与去年同期 ┃┃ 商品名称 ┃ 汁鞋单位 ┃ ┃ ┃┃ ┃ ┣━━━━━━┳━━━━━━╋━━━━━━┳━━━━━━┫┃ ┃ ┃ 数锗 ┃ 金额 ┃ 数尉 ┃ 金额 ┃┣━━━━━━━━╋━━━━━━╋━━━━━━╋━━━━━━╋━━━━━━╋━━━━━━┫┃ 天然石翠 ┃ t ┃ 34 36l ┃ 9 098 ┃ —7 2 ┃ 5.6 ┃┃ 天然碳酸镁 ┃ ┃ ┃ ┃ ┃ ┃┃ 氧化镁 ┃ 万t ┃ 42 ┃ 55 125 ┃ —4.2 ┃ —7.…  相似文献   

9.
我们给PC—1500袖珍计算机配置了A/D(模/数转换)、D/A(数/模转换)、计数、测频等线路以及相应的软件。本文介绍如何为PC—1500配置A/D作为通用数据采集器,以及它在物探测量中的某些应用。经过几个月来的室内和野外使用,证明用该机作成的数据采集器和物探测量仪器具有体积小、耗电省、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采集的数据既可存入内存,也可存入磁带中,还可以将数据输到dual—68000微机或IBM—PC等高档微机中。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就地绘成图形等。  相似文献   

10.
PC—1500主机的打印有绿、红、兰、黑四种颜色画笔,其笔头消耗量甚大,一个笔头用不了多久,笔心色液用完,需要换上新的。这样四色笔一套27元,不但价格昂贵,并且是国外进口的,不易买到。为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今介绍PC—1500打印笔头注汁办法,保持原笔头永久使用,只耗几分钱就可抵上进口彩笔27元的价值。注汁过程如下: (一) 液汁选购英雄彩色笔墨水的前六色,每色一瓶,上海墨水厂出品,每盒6瓶价1.30元。这种彩色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6)
灰色模型有严格的理论基础,最大的优点是实用,用灰色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稳定,不仅适用于大数据量的预测,也适应与数据量较小的预测,预测精度较高,无须像其他预测方法要么需要数据量大且规律性强,要么需要凭经验给出系数。目前,灰色模型GM(1,1)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各种系统的预测中。因适应贫信息,抗噪声能力强,显示出比传统预测方法更大的优越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模拟洛阳市灾变年份,经Matlab求解得到时间响应序列函数:^x(1)0(k+1)=1387.818e0.00905 k,Δ=0.002。通过计算机仿真发现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良好,具有很高的精度。根据所建立的GM(1,1)模型以及模型分析,来预测未来洛阳市旱灾发生年份,得出结论洛阳在2142年、2162年、2181年、2201年出现旱灾情况,以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旱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CEC浓度的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预先改性蒙脱石,然后再加入羟基铝离子柱撑液合成CTAB-Al-Mt复合物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合成产物的层间结构特性,结果显示:CTAB在粘土中的加载量明显决定着CTAB-Al-Mt的层间距,铝含量。此外,在羟基铝阳离子进入粘土层间的过程中,部分层间的CTAB被置换了出来,从而引起Si(Al)—O,Si—O—Al和(M—O)Td伸缩振动波数的漂移。随着吸附水含量的减少,H—O—H弯曲振动(2ν)向高波数飘移,而O—H伸缩振动(ν1和ν3)向低波数漂移,这是由于H2O分子中的氢键较少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阿尔金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遥感找矿地质异常信息,从宏观和多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以东昆仑—阿尔金地区为例,通过运用影像纠正、假彩色合成与彩色空间变换、图像增强处理(比值、主成分分析等)、掩膜处理、数据融合以及遥感异常信息多层次筛选技术、影像镶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与成(控)矿作用相关的蚀变异常信息和构造信息,确定了基于蚀变异常与线环构造信息的典型矿物遥感找矿模型,并结合多源信息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一、昆明盆地地下水概况盆地地下水主要有两大类,即:浅层(松散层)孔隙水和中—深层基岩水(溶岩水,裂隙水)。浅层孔隙水盆地内松散层分布较广,地层从上新统至全新统,主要成因类型有冲积、洪积、冲洪积、湖积、冲湖积,岩性以砂砾石、粉砂质泥岩、粘土等为主,沉积厚度一般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盆地中心最厚逾千米。松散层中含有较丰富的孔隙水。含水层水位埋深一般2—29米,最深51.5米;含水层厚度一般3.5—32.5米,最厚67.5米。由于松散层渗透  相似文献   

15.
DJS—18(俗称6912)机,是国产的一种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目前在国内约有十几台,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华东等地不同类型的使用单位中。 该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使用性能,能较好地满足数据量较大的各种科学计算的需要。 为了不断提高国产计算机的设计水平及使用维护水平,充分发挥现有国产计算机的作用,我们根据实际使用、维护6912机过程中发现的一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分形几何学的创立为人们认识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不规则的几何形貌及复杂的物理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在短短的20年内,分形几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分形几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形维数(D_f)。目前,对材料断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断面分维数的测量。分维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小岛法(Slit—island analysis,简称为SIA法)、侧面轮廓线法(Fracture profile method,简称为FPM法)、谱分析法、二次电子线法、相关函数法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间接地通过剖面(降低一维)来测量断面分维数,其中最常用的是小岛法和侧面轮廓线法。  相似文献   

17.
齐波夫分布律(以下简称齐律)是1949年齐波夫在他的著作《人类行为与最省力原理》中提出的。齐律表述为:如有一随机数组,将其从大到小排列后,如果最大数是次大数的二倍,是第三大数的三倍,依此类推,则该数组服从齐律。 本文在假定晋东北地区(即五台山—恒山地区)金矿床(点)的储量数分布服从齐律的前题下,用首数秩次递增计算法求解最佳齐律拟合线组试图预测该区金矿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18.
《地质与勘探》1978年第一期《井深验证平差方法》一文提出的修改井深验证平差公式是较为合理的,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更为简单的计算公式,现介绍如下。 1.平差系数式中L′n—第n次验证井深米数;Ln—第n次验证的记录井深米数;L′(n-1)—上次验证井深米数 2.平差计算 h_1=Kh 式中h_1—每回次平差修改进尺米数;h—每回次进尺米数;K—平差系数现以原文所列第二段验证范围为例: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我省侵入岩某些研究论文中,提到副矿物中存在硅碳石(SiC),並把该矿物视为判断岩石的幔源或同熔型成因的标志矿物(叶水泉,1986;张兴隆,1987),对此引起岩矿工作者的关注。但据此矿物产出的地质条件,本人对我省某些侵入岩(如苏州花岗岩,安基山石英闪长玢岩)是否确有来自地幔的天然硅碳石矿物,提出不同的看法。硅碳石(moissanite),晶体为薄板状,有时具(1014)双晶,底面解理不完善,硬度大(9.5),比重大(3.218),金属光泽,晶面常有晕彩色,折射率极高,双折射率大,绿到黑色,有时为蓝色,弱多色性Ne—蓝绿,No—橄榄绿或Ne—深蓝,No—浅蓝,色散强,一轴晶正光性。该矿物具三种同像变体,即α  相似文献   

20.
对25颗不同类别的彩色金刚石进行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谱、拉曼光谱和X光荧光谱等谱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对近200张谱图的综合分析得到天然、合成、高温高压处理和人工辐射处理等彩色金刚石的特征谱,为金刚石类别的鉴定提供了标型,为研究彩色金刚石晶体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晶格重组,以及色心的产生和消亡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