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参考大量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和应用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在城市和农业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广泛应用。旨在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研究成果,以使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为规划机构和决策者们提供更为广泛和实用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2.
陈玲 《福建地理》2013,(3):85-88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与协调——以三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春洋 《热带地理》1996,16(3):271-275
本文通过对现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协调两者关系的思路,认为两者间的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协调不能强求数量指标上的一致,而应在地区发展战略的界定下,达到两者间城镇空间分布形态和环境容量规模的相互一致,并据此对三亚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和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以山东章丘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章丘市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在确定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因子和标准的前提下,对区域内全部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划分耕地改良利用类型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土适用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旨在摸清研究区域耕地改良利用因素的现状水平及制约耕地利用的障碍性因素,进一步提高其高产田的生产能力,挖掘中低产田的生产潜力,探索耕地改良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其它区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公众参与不仅平衡了公众利益与土地产权主体权益的关系,而且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为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出要从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提高我国编制规划方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县级土地管理的主要依据.当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年度用地指标制度指令性过强、缺乏弹性,与县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降低了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法律地位.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不做年度用地计划,在用途分区的基础上进行用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能够很好的解决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今后应建立以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为核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切实实施需要相关法律体系和操作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城市鞍山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具体实践,论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客观性、必要性,及其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程序及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县和县级市是我国进行地区性资源开发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本地域单元。针对县域开发与规划的特点,通过定义土地适宜指数,探讨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土地资源评价数量化处理的方法,并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夺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工具。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国际尤其是欧盟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总结我国及 欧盟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内涵、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 标体系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 最后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界定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特点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发展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方法、加强多 学科、多部门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与协调─—以三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协调两者关系的思路,认为两者间的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协调不能强求数量指标上的一致,而应在地区发展战略的界定下,达到两者间城镇空间布局形态和环境容量规模的相互一致,并据此对三亚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两规”新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两规”衔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先后发布给“两规”衔接带来了契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相互关系,将“两规”用地分类体系的关系演变划分为1997年以前相互独立发展、1997-2006年相互冲突和2006年以来相互衔接3个时期。“两规”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两者在分类重点、分类体系构成、建设用地分类方法和空间范围4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土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有4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现状、规划两套分类体系由相互分离转变为相互衔接;②现状分类由三级体系变为二级体系;③在建设用地分类中突出考虑了行业因素;④增强了规划分类的弹性空间。“城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分析表明有2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②修订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最后构建了“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桂林市兴安县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城镇特点,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求,依据负空间规划原理,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从保护和改善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的角度,在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条件下,规划兴安县各类用地的规模、数量和布局,探讨在确保规划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项用地指标的具体方法和安排各项建设用地的基本原则,以促进兴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主体功能分区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实现空间有序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根据环鄱阳湖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在土地利用政策层面协调主体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修编面临着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城镇化、工业化对耕地需求更加旺盛,不正确的“政绩观”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严峻局面。因此,规划修编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耕地需求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以国家预测为主,然后按行政区逐级分解,上下级协调确定;(2)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以市、县预测为主,上下结合确定;(3)建议成立国家、省、市、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这两个规划编制与协调委员会,负责两个规划的协调;(4)加强规划方法研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土地规划师执业认证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变更。加强乡级规划的领导,以确保规划修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交互式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并实现土地利用的多重目标,从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规模角度,构建基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基于模糊决策理论,采用模糊折衷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得到最优方案,融入决策者意愿,体现交互式特点.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对滁州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模型应用的地域差异性.结果表明:1)滁州市现状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通过模型优化可使目标年土地利用得到明显改善.2)目标年,滁州市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耕地减少和城镇用地增加较多;生态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耕地与林地面积较大,城镇用地增加较少.3)模糊折衷参数λ*是模型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λ*取值不同决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向.同时,λ*取值具有地域差异,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该模型较以往规划整合更多重要信息,可有效指导土地利用规划,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要求,分析贯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研究 要点,研究生态理念、生态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的生态规划体系,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效应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和不超过土地 资源的生态安全阈值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生态理念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型.明 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内容,设计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程序,以期在规划的理念、方法上实现创新,为新的规划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江苏宜兴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利用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宜兴市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区域地貌特征影响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异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域、林地面积比重的增加,人类对土地系统的改造逐渐减弱,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复杂化程度增强,景观多样性减弱;结合粗糙集论通过知识约简挖掘数据中隐含的内在规则,依据属性重要性对评价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无需确定权重,最终通过多指标集成的突变级数法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目标决策和CA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邱炳文  陈崇成 《地理学报》2008,63(2):165-174
结合宏观用地总体需求与微观土地利用适宜性, 集成灰色预测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 建立了GCMG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GCMG 模型包括非空间和空间2 个模块, 非空间模块侧重依据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区未 来的总体用地需求变化, 而空间模块集成多目标决策模型、元胞自动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 术方法实现了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运用该模型对龙海市2000-2010 年土地 利用变化进行了情景模拟, 结果表明园地和建设用地是该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实施与否将对龙海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GCMG 模型 在龙海市的应用实例表明, 该模型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兼顾到区域宏观水平上的 土地利用需求与局部尺度上的土地利用适宜性, 能够较好地同时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 不同人类决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转换概率, 因而可为理解土地利用多尺度复杂系统提供一定 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