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水循环模拟的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夏清  章光新 《湿地科学》2012,10(4):459-46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维持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健康,实现流域内"人-水-湿地"和谐是新时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流域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的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剖析了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以流域湿地水文模型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以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重点考虑湿地生态需水变化过程,将湿地作为优先用水单元,其优先级仅次于生活用水,通过生态配水确保湿地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思路,初步构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的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对有关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未来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客观评价闸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我国流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河流的自然特性入手,剖析了闸坝修建和调控引起的水文水环境效应,探讨了闸坝对河流水量水质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关键内容和技术手段等,提出了基于流域水循环过程认识和模拟的闸坝效应量化体系和分析方法;并以我国水利工程最密集、污染最严重的淮河流域为例,初步探索了流域闸坝的水文水环境效应。研究可为多闸坝调控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为实现流域综合管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美五大湖流域综合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综合管理已成为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中国的流域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有效的流域管理模式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归纳总结了北美五大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其健全的法律体制,快速高效的管理机构及其相互协调机制,信息化和科技支撑以及综合环境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等为中国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北美五大湖管理机制丰富了流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50 a来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流域集成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黑河流域器测水文等资料,分析了近50 a来黑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区——上游山区水资源变化的历史背景和趋势、平原绿洲-荒漠耗水区3个循环带水资源时空变化及区域耗水特征,以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变化下的流域中下游水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过程中的水问题,探讨了解决内陆河流域水问题的水资源集成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流域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是当今水科学的前沿问题。通过阐述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文功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应用同位素技术、水化学方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来研究流域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及生态水文功能,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开展流域地下水-土壤-植被作用层水文过程研究。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工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19,42(5):961-975
以新疆典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理、地貌、水文气象条件、流域水循环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三大问题,即: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严重失衡,跨界河流水安全问题突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结构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供需矛盾和水盐平衡失控。以水问题和水需求为导向,工程措施与生态保护并举,采用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构建了三层级多目标水循环调控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提出了区域、流域、灌区水循环调控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模式和关键技术。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禀赋条件,建立了北疆"网式"、南疆"环式"、东疆"串式"结构水循环调控框架,增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调控能力。针对流域水循环特点,提出山区水库替代平原水库和河道内与河道外引水"三七调控"、经济与生态耗水"五五分账"的综合调控模式。围绕现代灌区建设和面临的挑战,研究指出建立节水灌溉—水盐调控—地下水利用—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调控技术体系,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平衡分析是进行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配置的基础,传统的流域水平衡分析大多是基于有限的站点观测资料和简单的集总式模型,很难适应考虑水循环空间变异性的复杂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需求.本文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探讨了一种能够考虑流域内部上、下游关系的水平衡分析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构建分布式SWAT模型,对海河流域及水资源三级分区的水平衡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海河流域维持健康水平衡关系,降低流域蒸发,进行农业真实节水的必要性和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世界流域一体化法制管理的趋势。山西流域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掠夺性的开发使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剖析全国及山西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汾河流域为试点,制定《汾河流域一体化管理条例》,为我国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流域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流域的治理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流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 ,实行综合管理。本文从新近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 ,建立了数字流域的基本模式 ,初步探讨了数字流域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显示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余炯  孙毛明  曹颍  林炳尧  严齐斌 《地理研究》2009,28(4):1115-1127
河流等级划分是认识河流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河流等级划分难以反映河流的时空特性,有的人为影响较大,有的不具备河流地貌特征,有的仅具备物理特征,有的仅方便行政管理。本研究基于河流连续体概念,综合了河流的物理、生物特征,引用北美新近提出的"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阐明了对浙江省河流进行基于生态功能的等级划分意义。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浙江省河流的等级层次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物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明确了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相关对策。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等级划分,探讨了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在确定浙江省河流生态需水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并明确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浙江省水行政管理机构在河流等级层次的相关管理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hydrology mechanism between ecosystem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in a basin has recently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in hydrology.Runoff separ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subject and possibly cutting edge process in hydrolog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and comment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cent,diverse base flow s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combining isotopic technology with hydrochemical methods.Based on the runoff separation of different water bodie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hydrology mechanism between ecosystem pattern and eco-hydrological process,and makes analysis on water conservation,regulation and storage mechanism,and 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This report also examines future trends in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相似文献   

15.
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锦秀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6,26(4):536-542
占全球粮食产量60%的旱作农业完全依赖土壤水,我国土壤水通量占降水总量的67.2%,传统水资源管理经常忽略土壤水。自李沃维奇首次使用“土壤水资源”的术语和Falkenmark提出“绿水”概念以来,土壤水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土壤水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演进,综述了土壤水尺度转换方法,讨论了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内在流域尺度的土壤水研究还局限于小流域尺度评价土壤水分时空分异和建立简单的预测模型,有必要发展较大的流域尺度的基于遥感和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流域尺度土壤水评价和预测是流域水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Present studies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hydrology mechanism between basin ecosystem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in hydr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also summarizes research and presents a method of combining isotopic technology with hydro-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 We then examine research trends for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7.
Soil loss, water shortage, flooding, sediment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are the major problem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ir impact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y, which includes one ultimate goal, four standards, nin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concept of “three Yellow Rivers,” is a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represents the vis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gineer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8.
1TheYellowRiverBasinThe Yellow River, with a drainage area of 752,000 km2 and a length of 5,464 km, is the second largest river in China (Figure 1). This river, recognized as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challenging river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control, flood defense,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river basin is mostly arid and semi-arid, with a long-term average annual runoff depth of 77 mm and a mean annual input …  相似文献   

19.
狮泉河盆地第二期风沙灾害整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狮泉河盆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风沙灾害特点,制定了由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和辅助措施组成的综合整治方案。工程体系在风沙运动原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可以行之有效地控制风沙灾害,改善盆地生态环境,而且提出以开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主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了高寒干旱地区融风沙灾害整治与资源开发于一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